编者荐
“留守”的老将+新上任的“太子”,不知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张近东“死守”苏宁的“最后一搏”。
原创首发:
变局不期而至。
7月29日,苏宁易购失去实际控制人的第17天,前大润发CEO黄明端正式出任苏宁易购新任董事长。
同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聘任任俊为公司总裁,选举黄明端、冼汉迪、曹群和张康阳为非独立董事。董事徐宏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董事职务、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刘鹏获选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此外,孟祥胜因公司工作安排,书面申请辞去公司高级副总裁,并不再担任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这是继孙为民辞任公司副董事长、董事后,张近东又一得力干将离开管理层。
至此一切尘埃落定,无主的苏宁易购终于迎来了它的继任者,阿里正逐步掌控苏宁大权。
“阿里系”苏宁?
从引入战投到董事会改选,这中间还不到一个月。
飘飘荡荡半年多,此前深深陷入流动性危机的苏宁易购,终究还是没有挺过而立之年。
随着新一届董事会落位,苏宁易购的管理层几乎改天换地,而新的任职名单更是从上到下贴满了“阿里”的标签。
先是一把手黄明端。
图:黄明端/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淘宝中国提名。大润发创始人兼前董事长,曾带领公司超越家乐福成为中国大陆百货零售老大;现高鑫零售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曾一手主导大润发与欧尚合并为高鑫零售在香港上市。年,阿里巴巴入股高鑫零售,与高鑫零售及当时的大股东欧尚达成战略合作。
年10月,阿里通过淘宝中国收购欧尚持有的高鑫零售大股东吉鑫控股70.94%的股权,成为高鑫零售的最终控股股东,高鑫零售亦被合并到阿里巴巴的业绩中。企查查显示,当前高鑫零售的最终受益人为淘宝上市主体TAOBAOHOLDINGLIMITED。
接着是新上任的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刘鹏。
图:刘鹏/图片来源于网络
年初加入阿里巴巴,曾任天猫进出口事业部总经理,现阿里巴巴副总裁、天猫进出口事业群总裁。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阿里之前,刘鹏曾于至年期间在苏宁电器分管手机、白电、黑电和重点客户部,算是苏宁的“旧臣”之一。不过此次刘鹏“二进宫”,虽环境未变但身份已然大不相同。
此外,非独立董事中,由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提名的冼汉迪、曹群均在投资圈有超过20年的经验。前者为中手游科技集团联合创始人兼副董事长,后者为华泰证券子公司华泰紫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而华泰证券曾多次引入阿里巴巴作为战略投资者。
公开资料显示,新新零售基金二期由南京新兴零售发展基金、华泰资管、阿里巴巴、海尔、美的、TCL、小米等产业投资人等10名有限合伙人共同出资组建。阿里巴巴为新新零售基金二期出资最多的有限合伙人。
目前,苏宁易购原来6名非独立董事中,除了跟随张近东多年的董秘任峻,其余皆退出。新加入的或多或少都贴有“阿里”相关标签。
另外,在股东大会前一周,阿里便已委派多位管理人员进入苏宁体系,以“顾问”的形式在每一个部门单独管理。不过这样的“顾问”形式未来会如何任命还没有确定下来。
由阿里指派的副手协助苏宁原有部门一把手,剥离和细分与上市公司无关的业务,是阿里当前在苏宁业务层面上实行的策略。不过界面新闻采访的相关知情人士同时透露,阿里预计要在半年内将苏宁过去的“遗留问题”清洗干净,届时这部分留下的原苏宁高管很有可能处于被架空的境地。
不难看出,阿里巴巴正全面将苏宁易购纳入阿里生态链,一个全新的“阿里系”苏宁正在诞生。但这也意味着,随着新官相继上任,苏宁易购的核心业务骨干层未来或将面临更大的震荡。
张近东的博弈
不过,张近东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放权。
从多个角度来看,退位,或许只是他解决公司融资问题的第一步。
7月5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创始人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苏宁电器集团拟将上市公司16.96%股权,以每股均价5.59元转让给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以此计算,股权转让完毕后,上述转让方会拿到约88亿元资金。
与此同时,苏宁易购也进入“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7天后,张近东宣布辞去苏宁易购董事长职位。
市面上有知情人士透露,起初深国际打算入股苏宁易购时,开出的条件之一就是张近东要离开苏宁易购,尽管深国际最后没有接盘,但新资方进入后,创始人离场这件事并未改变。
不过离职并非张近东所愿,公开报道显示,张近东与阿里协商后,双方妥协的结果是:张近东担任名誉董事长,提名张康阳为董事会候选人。
图:张康阳/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开资料显示,张康阳系张近东之子,年出生,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曾在摩根士丹利资本市场部就任分析师,年3月加入苏宁,曾任苏宁国际业务发展中心总裁、欧洲足球俱乐部协会董事、欧洲足球协会联盟竞技组委员,现任意大利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主席、日本LAOX株式会社董事。
在集团内部,张康阳一直是分管苏宁体育产业。直至年出任集团副总裁,并同时监管体育和连锁两个板块业务后,张康阳才越来越多地露出苏宁继承人的模样。
如今苏宁易购刚刚走过而立之年,在这命运的十字路口,今年被正式推上台前的他也恰好30岁。
不过目前来看,上市公司之外的苏宁体系要如何厘清还是问题,远在意大利的张康阳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接过这副重担,所以集团的一切尚且还离不开张近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董事会大换血,公司章程第七条也被同时修改为“总裁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早在一个月前,黄明端接任苏宁董事长一事就已在业内达成普遍共识。除此之外,当时行业内还获悉,天猫国际总经理刘鹏将接任苏宁易购总裁一职。但当最终人选出炉后,结果却是意料之中的黄明端和意料之外的任俊。
很难想象,当阿里系人员纷纷进驻公司各个细分部门,重要性仅次于董事长的总裁一职,却交给了苏宁系的任峻。
而且,两人对公司未来的战略定义,也似乎略有不合。
在董事会重组后,新上任的黄明端明确提出苏宁的三大战略路径——做好零售服务商、做强供应链和做优经营质量。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新任总裁任峻表示,苏宁易购现在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进一步夯实和凸显三大核心力,供应链、物流服务和场景体验;二是以更开放的方式重新构建零售服务商的组织、技术、运营。
可以看出,表面和谐的人事变动背后却是时刻的暗流涌动。
“留守”的老将+新上任的“太子”,不知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张近东“死守”苏宁的“最后一搏”。
当然,让己方人员担任公司法人这一点,也不能排除只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公司债务问题的可能。
实际上,如今的苏宁易购还面临着大量债务压力,所以就算张近东真的想全身而退,恐怕事实也让他难以如愿。
强强联合还是鲸吞合并?
过去一年,由于苏宁易购所经历的债务危机,使得苏宁易购股价大跌,市值几近腰斩。无论是外界舆论,还是业内人士,都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空前的质疑。
作为苏宁的大本营,苏宁易购曾是张近东商业帝国中最核心的板块之一。
自年上线以来,苏宁易购的销售规模从亿到年的亿,几乎成长了4.5倍。线下平台也是从小到大,逐年成倍扩张,从收购母婴电商品牌“红孩子”,到收购家乐福中国,再到拿下天天快递,每一笔都是行业内风光无限的存在。
从鼎盛到衰落总是有迹可循,回望苏宁过去30多年在零售业崛起的历程,不少人总是感慨和唏嘘苏宁零售时代的落幕。
有业内人士称,张近东的失误在于,转型过程中,对能起到旗手作用的人才引进、培养和授权不足,加之股权激励等力度有限,未能吸纳社会化精英,原有人才反而流失,致使团队活力不足。
尤其在管理的后期,苏宁易购的重心逐渐偏离主干,更多进行产业化横向投资,极大耗费了资金和时间,互联网零售的基本盘没有完成蜕变,以至陷入困局。
某知名地产分析师亦表示,苏宁易购后期陷入的资金危机,一定程度上也受累于中国恒大年计划借壳深深房A股上市,最终失败后将到期债务“债转股”之事。另一方面,苏宁控股通过云锋基金投资的蚂蚁集团后上市遇阻,也对集团资金造成一定影响。
与此同时,屋漏偏逢连夜雨,年的新冠疫情更是给苏宁易购本不富裕的资金上致命一击。
经历一些列股权质押后,苏宁易购从一家线下独大的电商巨头,到现在被阿里逐渐蚕食,多少印证了时代的瞬息万变。
不过,阿里深度介入后的苏宁易购,未来发展会是强强联合后的合作共赢还是败者最终被鲸吞并购,尚且需要打一个问号。
由苏宁内部员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阿里巴巴此次接手苏宁,看重的是苏宁的线下资源及家电零售市场的份额,苏宁除了市区内的门店外,下沉市场的苏宁零售云可以说是近几年少数有希望实现盈利的业态。如今阿里接手苏宁,正是意图以苏宁的线下资源补全家电零售的线下板块。
此外,正是由于苏宁易购聚焦于线下的营业能力,有业内人士亦称,如果遇到合适的一把手,苏宁易购有重归事业巅峰的可能。不过对苏宁而言,要想回到行业的第一梯队,首先要解决员工组织问题以及团队战斗力问题。
也有业内声音认为,张近东风格强势,只要他还在,就很难接受违背他的想法和意志进行变革。况且目前来看,阿里还处于反垄断中,即使有意“吃掉”苏宁,恐怕也是有点力不从心。
如今两大零售巨头融合,各取所需必不可少,尤其是阿里在业务经验的复用上对苏宁易购的改造。当年阿里通过入股、收购等手段将传统零售业态银泰百货、高鑫零售等变成了新零售样本,未来亦可将这些经验运用到苏宁体系中。
而对于巨债未解、业务风雨飘摇的苏宁来说,是面临着新希望,还是继续下行,仍未可知。
不过可以肯定得是,张近东已退出苏宁主舞台,后半程的苏宁历史,将由阿里书写。
一市财经原创出品,未经授权请勿私自转载
欢迎在留言区评论、探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