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乡土散文儿时养蚕记
TUhjnbcbe - 2023/4/27 19:44:00

文/崔庆峰

图/蚁蚕

小时候,每当到了秋天,大姐就会张罗着养一些家蚕,从集市上买来几板板蚕卵,看着像米粒粒也似,放在一个脸盆里,盆底铺上几片麻籽叶,暖在炕头上,每天都打开来看上一看,约莫是过了九天,蚕卵就出壳了,黑黑的,很是细小,像极了黑色的线头头,不停地蠕动,如同蚂蚁一般,学名叫做“蚁蚕”。

大姐看着那些出了壳的蚁蚕,欢喜得不得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哩,欢欣欣地跑出去,采来几片麻籽叶,放入盆中,盖在那些个小小的蚁蚕上,每天都是精心地照看、喂食,很快,蚁蚕就脱了一层皮,长了一岁,变成了白色的蚕宝宝,个头也长大了一些,大姐就把它们转移到了面簸箩里,蚕宝宝每脱一次皮,就是长了一岁,蚕宝宝长成,变成蚕蛹要脱四次皮哩。

随着蚕宝宝的不断长大,它们吃的麻籽叶越来越多,那时,沟沿、路边种植了很多的麻籽棵,一棵棵麻籽,都长得可高了,足足有一人多高,有的还可以攀爬上去,才能够得着那些硕大的叶片,喂食家蚕的麻籽叶,多是采摘那些个稍稍老一些的叶子,一是对麻籽的生长不大受影响,二是叶片厚实,含有的养分也多,有利于家蚕的生长哩。

本村的麻籽棵生长的老叶不够喂食的,大姐就伙同几个小伙伴,跑到外村的地界,甚至会跑上十多里地远,去采摘麻籽叶,每次回来,都会背回来好大的一捆,晃晃悠悠,歪歪跩跩,累得气喘吁吁哩,满头都是汗水,真真是辛苦得很哩。

但从来没有听大姐说过疲累的话,大概是日常的农家生活锤炼的吧,打小就出力干活,帮衬爹娘做一些家务,刷刷碗,洗洗衣,照看弟弟妹妹,干一些农活,打打猪草,放放小羊,垫垫猪圈,很是在行哩,在苦作的日子里,没有更多的奢望,过年穿上一件新衣,换上一双布鞋,买上几尺红头绳,都会高兴得不得了,欢实、兴奋、快乐好几天哩,现在想来,人在贫苦中,还是很容易满足哩。

照护蚕宝宝,也不是那么顺利,蚕宝宝很是金贵哩,苍蝇喜欢叮咬蚕宝宝,蚕宝宝一旦被苍蝇叮咬过,就会受病,被叮咬的地方,就会发黑、溃烂、流水,就活不成了,每天都要查看一遍,发现了被叮咬的蚕宝宝,就会挑拣出来,扔给鸡们,让它们大饱一顿口福。为了避免蚕宝宝被苍蝇叮咬,大姐买来一大块面箩布,罩盖在簸箩上,苍蝇只能在簸箩外面打转转,飞来飞去,嗡嗡嘤嘤,干着急,没有办法,无可奈何哩。

经过二十五天的喂养,蚕宝宝就长成了,成熟了,身子变得透亮,皮肤颜色由白色转为象牙白,稍微有一些个泛黄,这时,它们就不吃不喝了,开始四处爬动,寻找合意的地方吐丝结茧,把自己严严实实地裹起来,以便过冬,好做一个春梦,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破茧化蝶,完成自己的使命。这个时候,大姐就会腾出一铺热炕,拿来一捆捆的谷子秸秆,横七竖八地铺散在热炕上,供蚕宝宝吐丝结茧,过上三五天,就会看到谷子秸秆上结满了卵形的蚕茧,金黄色的秸秆辉映着白色的蚕茧,错落有致,很是好看哩。

等蚕茧都形成了,大姐就把带有蚕茧的谷子秸秆全都从热炕上拿下来,放在堂屋的地上,一个一个地摘取蚕茧,我也爱凑热闹,便学着大姐的样子,摘取蚕茧,有时摘不干净,蚕茧上粘有谷子叶叶,大姐就再细心地帮我摘干净,还告诉我说:“蚕茧不干净,就卖不上好价钱了,做事情,还是要仔细哩。”这话让我记在了心里,没有忘记,后来也让我受益多多。

把蚕茧收集起来,足足有十多斤重,大姐拿一把剪刀,把蚕茧剪开一个口子,取出蚕蛹,放在一个面盆里,我就拿着一个蚕蛹玩耍,看着蚕蛹的头晃来晃去的样子很好玩哩,尤其是自己故意用力阻止它的头转动,可总是阻止不了,就这样摇来扭去的,好不快乐。

大姐把蚕蛹都取出来后,把蚕茧拿去卖钱,换得一块花布做衣服,或换了钱,交给娘,贴补家用,蚕蛹就成了我们最好的吃食,大姐把蚕蛹放入面盆,加上一些个水,撒上一些个大青盐,腌制上大半晌,约莫浸透了咸味,说是清除了毒性,才可以清水煮了食用,或者放入油锅里煎炸,炸制透了,焦酥焦酥的,入口酥脆,嘎嘣香,真真是一道美味哩,在那个清苦的年月里,能够吃上一口香酥的蚕蛹,都是莫大的享受,幸福得很哩,这就是我幸福的童年。

——end——

原创不易,期待您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乡土散文儿时养蚕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