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起来就听到老妈在念叨着,你爸老早去市场买豌豆,怎么这么久还没回来?我随口一问,怎么今天还别出心裁买豌豆,平时可没怎么吃呀。我妈听后笑着说,因为今天是立夏啊,所以要吃豌豆饭。我听后恍然大悟,同时暗暗下定决心中午要多吃几碗豌豆饭。
其实往年我家也是有在立夏吃豌豆饭的传统,我不知道外地有没有这个习俗,反正在我家乡是有这么一个说法,就像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而立夏就要吃豌豆饭。制作豌豆饭并非只用到豌豆这一种食物,除了豌豆之外,也有人会往饭里加入蚕豆、倭豆、罗汉豆等等,不仅有豆类还会添加竹笋、瘦肉等食材。
豌豆饭的名字有好几个,它又被称为倭豆饭。此外因为是在立夏节气这一天吃豌豆饭,所以豌豆饭又被称为立夏饭。我在网上寻找关于吃立夏饭的传统,结果发现在浙江宁波乡间还保留着吃立夏饭的传统,他们那边人把豌豆饭称为“倭豆米饭”和“五样米饭”,因为他们会用蚕豆、大豆、竹笋、芥菜、肉这5种食材制成豌豆饭(倭豆饭)。
而关于倭豆饭的来历就有很多个版本,但每个版本中都有倭寇的身影。我们都知道,明朝中后期有许多倭寇来沿海骚扰渔民、抢夺食物,而其中就有蚕豆、豌豆这些美食。而宁波官民勇敢的与倭寇做斗争,抵抗倭寇的侵扰。
有一次宁波官民收集大量蚕豆并将他们捣烂铺在倭寇进攻的半路上,后来倭寇就陷入利用蚕豆铺成的陷阱中,后来宁波官民一拥而上打杀倭寇。因为蚕豆在这次作战中立了功,所以当地百姓称蚕豆为倭豆,纪念这次战役。
无独有偶,其实我们福建也有一道美食,也是起源于与倭寇的战斗。据传当年戚继光率大军与倭寇作战,因战事繁忙,戚家军经常来不及吃饭,而且行军路上多艰险,往往一次奔走就要花几天时间,往往路上准备的干粮不够吃,所有常要饿着肚子战斗。
后来戚继光为解决问题就发明了一种食物,它就是“光饼”。光饼的表面是光滑的,而且光饼的中间是空的,士兵可以用线将很多光饼串起来,然后挂在脖子上,或者系在身上。饿的时候可以吃光饼,不仅能马上充饥还不会耽误行程。再后来戚继光打了胜仗,而光饼便成为炙手可热的美食,嘉靖皇帝还为它赐名“继光饼”。
不管是倭豆饭还是继光饼,它们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体现。很多人说传统文化离我们太远,其实不是,传统的优秀文化离我们很近,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就比如倭豆饭(豌豆饭)、光饼等等,这些比较常见的食物,谁会想到它们的背后竟然有这么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有令人动容的抗击外敌顽强不屈的精神。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