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生于年,卒于年,是德国知名的地质地理学家。层担任波恩大学、莱比锡大学和柏林大学的教授。他在年至年间对中国进行了七次地质考察,足迹遍布当时18个行省中的13个,对中国的山脉、气候、人口、经济、交通、矿产等进行了深入的探查。除了提出著名的黄土成因说,李希霍芬还是第一个指出罗布泊位置的地理学家,而且首创了“丝绸之路”这一名称。
年1月1日,李希霍芬从广州出发,一路北上。4月6日,出湖北樊城85里后,到达湖北和河南的边界。
(一)刚刚进入河南,他就发现河南的村落与南方有明显的不同。“河南省有很多大的村落,不像湖北那样居民都住在散落的小村子里。差不多每十个村子就有一个是比较大的,建有城墙,城门通常用烧制的砖建成。”(《李希霍芬中囯旅行日记》,商务印书馆版,P)李希霍芬不知道的是,这种有城墙的大村子,名字叫“寨”(砦),是一种防御设施,出现于宋代,成熟并兴盛于明末李自成起义和清朝嘉庆白莲教起义时期。年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相继爆发。次年,咸丰皇帝谕令各省仿照嘉庆年间的方法筑寨,以资保卫。年4月13日颁行筑寨方法。河南巡抚陆应榖将上谕视为具文,且担心“民聚而相抗”,并不热心执行。6月,天平天国北伐军进入河南,河南、安徽等地的捻军纷纷响应,驻防河南的绿营兵1.6万人一触即溃,全省先后阵亡知县14人、总兵2人、提督1人,1个总兵被赐死、2任巡抚先后被革职,全省地方官员方才如梦方醒。年9月,恒福就任河南巡抚;次年2月,恒福亲临豫东剿捻前线,明令全省各地官员全力推行筑寨办法。此为河南官方正式筑寨之始。
(二)李希霍芬还见到了大面积种植的罂粟。“我第一次见到大面积种植的罂粟,产出的大烟也基本只在河南就被消耗掉了。那种印度大烟(也叫广州烟)因为价格太高不好卖,几乎无人种植。四川产的烟草要比本地烟便宜得多,但是质量要低一等。水果在这里也被大量种植。”“让人不解的是,这里几乎没有草地,路边的野草早早儿地就被妇人们砍掉烧火用了,幸存的也被牛和驴啃光了。”
(三)4月8日到达南阳府城。“内城外是一圈坚固的城墙,而外城的城墙则是泥垒的。我们自南门进,东门出。街道很窄,几乎只能容一辆车通行。房屋也很低矮,店铺很小,街道多朝右转向。”(《李希霍芬中囯旅行日记》,商务印书馆版,P)
(四)4月9日出南阳府城,行路83里,途经五个被太平军摧毁的村庄,到达了一个叫赵堤窑的村子,在这里投宿过夜。“这里的客栈极其简陋,通常是泥垒的房屋,一间住着主人和他的老婆,还有一个猪圈。这里的人很穷,只养得起猪,养不起牛。大门上覆着秸秆,几条长木板搭在砖上做板凳,中间是一张桌子,放些茶碗。门口挂个幌子,说明这里是间客栈。”(《李希霍芬中囯旅行日记》,商务印书馆版,P)第二天,李希霍芬一行开始考察九里山上的煤矿和风土人情。山上没有植被,土地贫瘠,最重要的生产方式是种植柞树养蚕,出产野生蚕丝,但是很容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安全性不高。“接下来的两天里我看到很多惨不忍睹的场面。在山上的一座房子边,我和几个人攀谈了几句。这是个年轻的农人,饿得瘦骨嶙峋,还有他的母亲、老婆和几个孩子。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说了句‘发财’,这在中国通常很受欢迎。但是那位母亲却说‘怎么发财?这里很快就要饿死人了,看看我儿子吧!’实际上他的儿子已经相当虚弱,脸色发绿。我问他:‘你得了什么病吗?’他回答说:‘饿的’。后来我又看到很多面色发绿的人。”(《李希霍芬中囯旅行日记》,商务印书馆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