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过年》叶梅
文
过年,是应当有年味的。
娃娃对年的味道比大人敏感,那些妙处,是童年最有趣的记忆。儿时在三峡一带住着,小小的巴东县城,一条独街,多是板壁屋,天梯巷吊脚楼,从长江边曲里拐弯一直到金子山顶。房屋两侧多是橘树,每到晚秋初冬,小灯笼似的橘子就都红了,丛丛点点,好比娃娃的笑脸。橘子红了的时候,大人们就会念叨,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又要过年了!听到的只言片语让娃娃们欣喜若狂,俗话说:大人盼种田,细娃盼过年。还有什么比过年更有趣,更好呢?真正的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这一天要打扫“扬尘”。屋里屋外,把家具倒腾开,扫帚伸进去将一年的尘垢扒出来,墙角上方的蜘蛛见势不妙,急急慌慌赶紧逃开了,留下一面破碎的网,摇呀摇,娃娃叫嘎嘎(三峡人把外婆都叫“嘎嘎”):“这里还有呢。”嘎嘎的扫帚像一支笔,伸到哪儿,哪儿就干净了。家里打扫清爽之后,开始炒各种香嘴的吃食,花生、瓜子、蚕豆、板栗,还有三峡人爱吃的苞谷花、茗片、洋芋片。不讲究的人家花式不多,但一两样也总归是要炒的;而会过日子的人家都会有一包炒砂,年年炒得黑油油的,一颗颗砂子带着力道。炒熟的花生摊在簸箕里,抓起来烫手,嘎嘎一边炒一边扭过脸来制止,说:“凉一凉再吃啊,还没凉吃了要上火的啊!”娃娃不管什么上火,抓一把塞到嘴里,果然喷香喷香,便沉不住气地欢跳,抓上一把揣进荷包里,再抓一把,再抓一把,然后夺门而跑,去找隔壁的娃娃。腊月间还要炸丸子、蒸扣肉。三峡的习俗是提前把过年的菜都准备好,等到正月里相互拜年请客人吃饭时,家里都有现成的硬菜,一蒸一煮就能上桌。做这些菜都是系列工程。娃娃对那些技术不感兴趣,关心的只是结果,看嘎嘎从蒸笼里取出一碗碗扣肉,整齐排放在橱柜里,却并不急着给娃娃吃,就知道真的是要过年了。说起来,三峡的土家族比汉人要提前一天团年,在腊月二十九这天,叫作过“赶年”。有说是因为祖先当年被人追杀,不得不提前一天过年;有说是因为明代时期,土家族士兵奉调东南沿海出征抗倭,军令紧急只好提前过年。无论哪种说法,团年都是件最重要的事。图片来源于网络这天,家人无论在何处都要赶回家里,先祭拜祖先,然后依次上桌。团年席上虽也说笑,但不像吃创汤那样随意,且是庄重的,娃娃的衣裳扣子被扣得规矩,大人们更是穿戴齐整,大家围着桌子正襟而坐。娃娃看满桌的菜肴热气飘拂,心里不免着急,但也得等大人把祝福的话说了才能动筷子,且有些菜是不能动或是不能吃完的,尤其是鱼,几乎只是摆放在那里一动不动。有吃有剩,年年有鱼(余)。娃娃喜欢跟全家人坐在一起,二舅舅的心上人远道而来,笑起来眼睛弯弯的,一对乌黑的大辫子,给娃娃带来好多柿饼、核桃、苞谷糖,娃娃觉得她长得真好看,就愿意挨着她坐。团年的这天晚上要洗澡,这是娃娃从小懂得的规矩,嘎嘎一边给娃娃洗,一边特意在膝盖那里多抹几下,说三十晚上洗了髁膝包,走到哪里都会有肉吃。这话也不知旁人是否知晓,但娃娃铭记在心,后来的若干年里,团年那天都要安排全家人洗澡,哪怕电视台的春晚已经成了三十夜的唯一,也宁可牺牲那些节目,澡是要洗的。否则,要没有肉吃了怎么办?团年之后要守岁,那时娃娃年年都下决心,要跟大人们一样,守着炉火说话,直到天明。嘎嘎有很多故事,都在这时候讲述,但听着听着,娃娃就不由自主地东倒西歪了。图片来源于网络等到醒来,却听窗外响着鞭炮,枕边放着新衣,娃娃心里好喜欢。又突然想起,枕头下会不会有压岁钱,果然一摸就摸到了,小小的一张钱币,有时是一毛,有时是两毛,娃娃心满意足。就在那一刻,感觉自己又长大了一岁,向着成年人的光景,那时候娃娃是多么希望快点长成一个大人啊。过年是要穿新衣的,每年都不同,红底紫花,灯芯绒,带着暖暖的布香,娃娃穿上之后,觉得街上所有的人都在朝自己看,连路都有些不会走了。正月里,大人领着娃娃走亲访友,去四处拜年,好吃好喝好玩的,都有。娃娃们在一起感慨,要是天天都过年,那该多好啊。俗话说,“正月忌头,腊月忌尾”,不说不吉利的话,不做伤和气的事,娃娃们在这些日子里,就从来没有挨过骂。图片来源于网络过完上九日,接下来是大家最爱的元宵节,这一天娃娃所在的巴东县城会大张旗鼓地玩龙灯,上码头、下码头,金子山、河对岸,玩龙灯的各有一班,在街心打开了擂台,随着震天的锣鼓,全城都在沸腾。美女姐姐扮了蚌壳精,躲在彩灯闪闪的蚌壳里,壳一开一合,逗引得娃娃们只想往里钻。那姐姐红衣绿裤,粉团团的脸儿,半天不出来,娃娃的脖子都伸疼了,却是神秘诱人得很。一旁伴着蚌壳精的少年,拿着一把扇子,搞过来舞过去,最后终于用一根红绸牵出了俊俏的蚌壳精,娃娃随着大家一起欢呼。娃娃们最期待的龙灯在一阵紧似一阵的锣鼓声中飞奔而来,那龙的一双大眼,通常比娃娃的头还要大,它上下飞旋,时而一掠而过,时而紧盯着娃娃,似有无穷深藏的话语,只对娃娃说。娃娃深信无疑,但一切还没来得及,元宵节的夜晚就快过去了,娃娃的绣花新鞋在拥挤之中,差点被人踩掉,嘎嘎在鞋面上绣的一对小兔子,眼睛也都红了。嘎嘎说:“快去睡吧。”娃娃说:“不睡,年还没过完呢。”“有心拜年,端午不晚”,这也是三峡一带的俗话,那年岂不是会一直过到端午?娃娃一厢情愿,总拿这话问嘎嘎。一直问到端午时节,嘎嘎包粽子,将一束菖蒲挂在门前,然后带着娃娃去长江边看龙舟,只听那鼓声如雷,千船万船一时竞发,娃娃这时才把年给忘了。本文选自《作家文摘》名家散文系列——《不过是一碗人间烟火》,现代出版社年12月出版,原刊于《作家文摘》年总第期,摘自《根河之恋》,叶梅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年12月出版《作家文摘》名家精选系列分为名家忆文精选和名家散文精选两个系列。名家散文精选《作家文摘》创刊近30年来刊登的中国现当代众多文坛大家的散文,看名家们如何把普通的日常活得有情、有趣、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