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中越自卫还击战第43周年,当年信宜籍的参战士兵如今大都已年过六旬。
新年,66岁的信宜市茶山镇老兵梁显北,在大屋中取下那张挂着越战三等功的喜报。擦干净灰尘,拨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回忆。
(梁显北的三等功喜报)
年前,因越南亲苏排华,驱赶大量华侨。单方面侵犯中国边境,打伤边民等因素。最终引发中越自卫反击战争。
在攻打高地过程中,他几乎命悬一线。而战友在敌方倾泻的炮火下牺牲在眼前....
占领高地后,还有一场激烈的防御战正在等着他.....
(一)
时间回到年2月17日凌晨,我们这支在云南河口橡胶林里藏了一个多月的部队。突然宣布集结行动!那一刻,我知道战争真的要开始了。
我叫梁显北,是信宜市茶山镇周埇下蓬村人。早年因为家中贫穷,吃不饱饭。直到20多岁,我做出了去当兵的选择。
去报名后,体检回来的我没多久就收到入伍通知书。几十个新兵在茶山公社挂上大红花。民兵营长冼全芬领着我们,乘着解放牌汽车下茂名坐火车。
在公社下坡路时,恰好迎面遇到了一位去办丧扛着抬棺杠的壮年男子。洗全芬一看,便对着抬棺杠夫仰头便喊。
嗨!有官(棺)有财!
接着我们下了茂名,与其他镇的新兵汇合一处。每个人都分发了餐具以及军装,火车在玉林停下来,我吃到了难得的一餐饭。那一批米做出来的饭很香,而且任吃管饱。随即火车途经贵州换乘,最后来到了重庆铜梁。
重庆人爱吃辣,饭菜也随之多了辣椒佐料。而在当时物资紧缺的环境下,我们这群地方青年一身军装穿了3个月。无论是列队,还是打靶,浑身泡在泥巴里。在未正式受衔前,衣服都没有换过。
年轻时期的梁显北退伍证件照
当兵的日子在紧张的训练中过得很快,那时候排长对技能要求特别严格。嘴里经常提及只要技术好,生活上可以给你们稍微放松点。当时我们这批茶山佬被分散在各个连队,我所在的队伍属于步兵,出外野营训练一两个月是常事。
直到两年后的一天,部队像日常一样收到外出野营的通知。我们收拾好物品上了火车,等下车时却愣住了。这一趟,我们是直接从四川转到了云南。进入云南河口后,部队被安排到与越南一河之隔的橡胶林里。
橡胶林遮天蔽日,看不见周边环境。也不知道里面藏了多少人,上面发了吊床物资,让我们在这里等候命令,也没有像往常一样训练。看着这种情况,还有了解到越南军队侵犯我国边境的事情,想着可能要打仗了。
(二)
在橡胶林里等了一个多月,当战争即将来临,部队集结,上面传达完作战命令,每个人能背多少弹药物资都可以随便装。
后来我才知道,特务连这其间已经提前摸过了河对岸,没多久便和设计伏击的越军交上火。
但令越军没想到的是,后续的中国部队正源源不断地涌了过来。在猛烈的火炮支援下,越军的防线顿时被我军快速撕开了口子。
战斗发生后不久,团一二主攻营已经在前线进攻。我在三营七连预备队,出发较晚。此时工兵已在河上搭好了一条浮桥。我们踩在晃动的桥上急速前进,负责后勤的民兵已经在抬着伤亡人员飞快地往回撤。
这是我第一次上战场,我看了几眼身边躺在担架上死伤的同志,心情很复杂。
我的三排排长,原先是部队里的吹号兵。后来战争需要调到七连,队伍赶到战地前线的第一任务是占领越方高地。现在我们已经从预备队被调到第一线。
高地植被茂密,越军正居高临下守着。当我们悄悄地摸到半山腰。越军发现了随即对我们倾泻了一轮炮弹,震得耳朵发疼的爆炸接连在身边响着,而呼呼声则是四处乱飞的子弹。
大家趴着几乎被压制得抬不起头,我发狂般用小铲在面前刨开一个小坑,不时把脑袋压进坑里防止被流弹击中。等炮声和枪声稍微停了,我再抬起头,紧急的一幕发生了。
越军突然跳出战壕,一群人持枪嗷嗷叫着跑下来,对我们发起反冲锋。
很多人毕竟初上战场,头一次见这种阵势。我紧张地开枪还击,心里想着就我们这点人,可能就要在这里光荣了。
这时一侧的排长正背着“报弹机”匍匐在地面看着前方,他脸色苍白。尽管拿着“大哥大电话”的手还在发抖。但报完信息后不久。呼啸的火箭炮像下雨一样在我们眼前密集地炸开,刚才还嚣张的越军反冲锋队伍顿时在腾起的泥土中被炸飞。
炮弹像生命收割机,把前方的敌人清除个干净。
我正想招呼附近同班的广东清远兵赶紧一起上,结果看到的是他的胸膛不知何时被炸开了。里面的器官裸露出来,动了几下便停住了。
清远兵是新兵,当时有不少入伍时间不长的新兵都被编入战斗队伍里。所以打仗时,每个老兵负责带着一个新兵前进。结果他却牺牲在这里了!
我来不及悲伤,随即听命令发狂般向敌方阵地冲上去一阵猛打,很快便拿下高地。
我们打扫完战场一直守到晚上,此时附近高地驻守的八连遭遇袭击,上级命令我们紧急支援。
枪炮声越来越近,等我们走到支援阵地时几乎看不清任何东西。
我突然感觉脚下像踩在一片柔软的泥土上。黑暗中顿时发出一阵惨叫,原来是负伤的战友正躺在战壕中等待民兵前来救援,我的脚正踩在他身上。
前方紧急!我们几乎是摸着黑到阵地找位置反击。阵地前的大批越军正悉悉索索地爬上来。大家顾着反击也管不了那么多。毕竟越军没法打退,救援的民兵担架队上不来。
枪声和炮声继续拉扯着紧绷的神经,那晚的越军攻势很密集。以至于我都记不清敌人到底攻上来几次,但每次他们都被狠狠地打了回去!
战斗持续到清晨,天亮时我才看到阵前不远处的越军尸体到处都是。此时负责救护伤员的民兵担架队终于上来了,可是有些战友已经永远等不到了。
在八连的阵地上,我遇到了一起在茶山入伍的老乡胡思林。他的班长在这次战斗中已光荣牺牲。
随着这两个高地被我们七连八连拿下,后续的越军便如同惊慌逃窜的猎物一般被我们紧紧地追击。
这趟我们打得很轻松,越军不时地朝后开上几枪。但几乎失去了还手的能力。
追击再往前跑上不远,估计就要打到越南河内了。由于我们跑得太快,后勤补给没有跟上。饿着肚子越追越吃力。感觉牙关没咬紧,身体随时像要散架了一般。
此时沿途的越南村庄,害怕战火蔓延的人们都躲上山去了。只剩下空荡荡的房子静静地窝在大地上。
战友找了些食物,用火水桶煮了一锅先吃着。我也狼吞虎咽地吃完,才感觉身体逐渐缓过来劲。
我们随即再煮上一锅赶紧抬到高处给防守的战友吃上。然后继续追,可是追了没多久,却等来撤回驻守附近一处高地的命令。
黑夜,驻地迎来难得的安静。偶尔只听到隔壁山头有几声婴儿的啼哭声飘过来。战争不知何时结束,他们可能还要长时间在山上躲着。
没多久上面传达命令,对越自卫还击战惩罚目的已经达到。打了一个多月,我们要撤军回国了。
回程的山下,我看到一批批中国曾经援助越南的物资被装上火车给运了回去。
后来我得知,为了支持情同兄弟的同阵营北越打败法国和美国建立和平统一国度。中国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自己吃不饱都还无偿提供物资给他们,年还派出人员参与后勤和作战。结果越南新领导黎笋为首的集团却忘恩负义,为了获取苏联援助,不惜牺牲中国侨民和侵犯中国边境为代价,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
我们坐上火车,踏上回程。当脚踏在祖国大地上那一刻。边民夹道热情地给我们举行了欢迎仪式。随后一个月的休整中,我迎来了难得的休闲时光,不用训练,晚上还有电影。
因为在战斗中的表现优秀,战后我被评了三等功。可回部队不久,家里突然打来电报。我一看顿时紧张起来。
父亲病危,速回!
我急忙告了假,火急火燎地坐了几天火车。经过一路辗转赶到家,父亲已经去世都下葬好几天了。我终究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
回到部队,我情绪有些低落。一方面是没能评上士官,又没机会去军校继续深造。于是我写了退伍申请书。选择回家做了一名农民。
如今那场战争过去已经40多年了,想起如今幸福安稳的生活。过去那个饭都吃不饱的环境深深仍刻在记忆里。
当初当兵的想法很纯粹,只是为了吃饱饭,顺便谋求出路。上了战场,想立功,希望最后都能安全地回家。可真到了保卫国土那一刻,我明白军人是最后的防线。没有命令,都容不得后退半步。
为了今天的一切,为了争取和平发展的环境与祖国的尊严。那一年,烽火连天的战场上,那些年轻的战友永远的长眠在边境的土地上。
年越战自卫还击老兵:梁显北口述
信宜时事特约编辑:梁罡烙记录整理
梁显北拍摄于年
背景资料:
年,中苏交恶第20年。因时任越南领导人黎笋为首的集团采取亲苏排华,当地华侨十几万人被残暴方式驱赶回中国。
大批华人难民在海路逃亡期间因为拥挤在狭小的船舱中,一路遭遇海盗、沉船失踪等因素命丧大海。
同年越南单方面在边境制造了庭毫山流血事件和“8.25”友谊关血案。打伤边民,推倒界碑,开始蚕食中国边境。
年2月17日,中国的《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宣布对越开战。解放军分为东,中,西3路大军越过中越边境发起攻击。年3月16日,对越南境内进行大规模惩罚性作战目的已达成,解放军胜利班师。
年自卫还击战争结束后,越南并不甘心失败,在边防主力部队回国之时趁机对中国边界上的部分高地、山头进行侵占,并大修工事形成对峙状态。此后十多年,中越边境多次发生局部战争。直到年中越恢复正常化,边境轮战结束。
来源:
百度百科
郭明、罗方明、李白茵.现代中越关系资料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