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是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的“规定动作”。每年春天一到养蚕季,就能看到一大批小学生化身为“蚕农”,和家长们全城寻觅桑叶,精心喂养蚕宝宝的忙碌景象。在“双减”背景下,今年乐清市建设路小学的学生们将蚕“玩”出了新高度。日前,一场主题为“成长与蜕变”的蚕博会在乐清市建设路小学清和校区和西岑校区同时举行。
图文并茂的备忘录、体验感满满的小作文、创意新奇的蚕丝手工艺品、实用实在的养蚕避坑指南……谁能想到,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作品及现场布置都是出自三年级小学生之手,他们耗时两个多月,不仅见证了蚕卵到蚕宝宝、结茧、变成飞蛾的过程,体验生命教育,也通过跨学科学习,掌握了不少新知识、新技能。说起“蚕”的故事,他们个个都能娓娓道来。
蚕博会我操办
“欢迎大家前来参观我们的蚕博会……”日前,当记者来到乐清市建设路小学清和校区“蚕博会”现场时,只见一名身穿汉服、戴着耳麦的小解说员用清亮的声音欢迎同学们的到来。该校“蚕博会”就设在教师阅览室里,因疫情防控需要和场地受限,全校师生需在特定时间里分班分批来参观。
从阅览室门口至室内,“蚕博会”被分为“蚕的一生”“养蚕备忘录”“养蚕避坑指南”“蚕的文化”“丝织工艺品”“门票设计”“生命的意义”等板块,每个板块前都有一名小解说员为来参观的师生进行耐心讲解,现场还有古筝演奏等,每个学生得凭门票入场。整体环境布置和互动交流,俨然一场高规格的博览会。
“本次活动强调‘蚕博会我操办’,为举办一场像模像样的蚕博会,我们就结合之前带领学生参观乐清博物馆的生活经验,梳理出操办此次蚕博会的基本流程,并根据已有的学习成果,成立了宣传部、记录部、工艺部、文化部、门票部等八个项目部门,各个部门明确各自的项目任务,并签订了小组合作协议书,仪式感满满吧!”该校三年级级段长李蕊老师告诉记者,在前期学生养蚕过程中,语文、科学、美术老师们打通学科间的多维联系,指导学生做好备忘录、蚕的作文及门票设计等前期主题学习,后期筹备蚕博会时,老师们则当起了“甩手掌柜”,以“看客”姿态,放手让学生自己办展。
6月初,各个项目部门的学生们针对自己负责的作品着手布展。门票部的学生们将一张张门票有序地装入画框中;记录部的学生们将同学们的“与蚕共成长”的照片排成“蚕蛾”的形状来展现;宣传一部、二部、三部的学生们将自己负责的作品一一装裱到KT板上,并运送到场馆内再“精雕细琢”;工艺部的学生们小心翼翼地收集工艺品并布展……大家分工又合作,紧锣密鼓地忙碌着。
待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为了让“蚕博会”有更好的观展体验,文化部的学生们还想出了“邀请函”的创意,不仅将撰写的邀请函赠送给学校各位领导,还将统一发行的“入场券”送到各班班主任手中,邀请三年级的全体师生来观展。看着孩子们送邀请函和“入场券”时稚嫩又不失大气的表现,李蕊老师认为这是一次深刻的体验,既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一举多得!
我的作业我做主
此次“蚕博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开启了学生们跨学科学习之旅。这学期的语文课堂上,《昆虫备忘录》《蜜蜂》《小虾》等课文,让学生看到了昆虫神秘的一面,激发了他们观察昆虫的兴趣。而科学课上,学生们通过养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