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頁(叶yè协xié)的甲骨文像一跪坐的人,而突显其头部。金文和篆书出现了“目”,看不出头部的形状;隶变楷化后变为“頁”,頁和合并简化为“页”。合并原因应该是因两字本义相近而合并,笔画均能显示其两字的意义。从夏的繁体“夓”,隶变楷化后,用“頁”表示头部不是其本义,而是引申之义。
夏夓(下xià)为缫丝织绸的过程,。“”为下的古文,既标音又会意,织绸过程是从经线的的尾端(下端)开始织到经线的始端(上端);“目”为经线和纬线织成方形绸布,古代织绸经线较短,绕在固定的方框上,织出绸缎不长,成一片一片的,不像现在成卷;“八”表示分开经线来穿纬线;夓中頁两侧的手“臼”表示双手穿梭引导纬线,“夂”表示缫丝过程(见夂字解),所以,夏(夓)为缫丝织布的过程(禹为蚕虫吐丝的过程。禹建立夏朝,大禹治水,沧海变桑田,夏朝是我们华夏民族养蚕织绸的大面积推广时期)。织绸有两头,都可引申为头,开始为“首”,结尾为“頁”,頁后简化为“页”。页借“叶”声表示织成的丝绸像树叶,一片一片的,不是现在纺织成的丝绸成卷;页借“协”声表示织绸左右手穿梭力度要协调好。页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如项、顶、颈、须、颁、领、硕、烦等。页的本义织绸的结束过程。引申为1.篇,张(指书、画、纸等),如页码、活页文选;2.量词,旧指单面印刷的一纸,今多指双面印刷的一面,如一本三百页的书、第一页。夏的本义为缫丝和织绸的过程。引申为1.古代汉民族自称,如华夏、诸夏;2.泛指中国,如夏盟(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夏声(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3.朝代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如夏礼(夏代的礼法)、夏书(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夏甲(夏朝君主孔甲);4.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如东晋末,公元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隋末窦建德于公元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元末明玉珍于公元年建立夏国,都重庆;5.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如夏国、大夏;6.通“厦”,大屋;7.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如夏汛(夏季汛期)、夏安居(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又称“坐夏”)、夏畦(夏天治理田畦)、夏苗(夏季的禾苗或田猎);6.大,如夏李(大李)、夏屋(大屋)、夏海(大海);7.华彩,即五色,如夏翟(夏狄,羽毛五色的野鸡)、夏缦(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8.姓。
首(手shǒu)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看,似乎是头上有发的侧视头形。到篆书再不象人头或兽头的形状,反推甲骨文和金文的图形字并不一定是“首”字。隶变楷化后,从夏(夓)字的本义看,夏为缫丝织绸的过程。“”是下的古文的变形,表示织绸过程是从经线的的尾端(下端)开始织到经线的始端(上端);“目”为经线和纬线织成方形绸布,古代织绸经线较短,绕在固定的方框上,织出绸缎不长,成一片一片的,不像现在织成很长的卷布;“八”表示分开经线来穿纬线,布的两端都有不能再穿梭的经线头,在上为“首”,表示开始的经线端即开头,在下为“頁”,表示结束的经线段即结尾。开头(首)和结尾(頁)即两端,就是布的两头,所以首和頁都可引申为“头”。首借“手”声表示织绸需要双手协调。首是汉字的部首之一,如道、渞、馗、艏、馘等。首的本义为织绸的开始布头。引申为1.头,如昂首、叩首、搔首、首功、首虏(指斩获敌人的首级)、首丘(归葬故乡、亦指怀念故乡)、首身分离(被杀,判处斩刑);2.首领,团体的领导人,如元首、酋首、群龙无首;3.开端、开头、前端,如首事(开始)、首春(孟春,指农历正月)、首秋(孟秋,指农历七月)、首祚(一年的开头)、首夏(夏季之始,即“孟夏”,指农历四月)、首岁(正月,一年的开始);4.要领,如:予誓告汝群言之首。—《书·秦誓》;5.剑柄上的环,如:进剑者左首。—《礼记》;6.位次,如左首、上首、外首、东首、门首;7.第一,如首公(奉公)、首功(第一等功劳)、首选、首位、首恶、首犯、首僧(当家和尚)、首事(首要的事)、首从(主犯与从犯);8.形容迟疑不决,如首施(首鼠)、首鼠(迟疑不决);9.告发,如首诉(出首、控告)、首人(出面告状的人);10.自首,犯人自己到有关部门去交代罪行,如自首、首状(自首或告发的状词)、首罪(自首);11.向着…出发,如首路(出发)、首涂(启程、上路);12.[诗、词、文等的]一篇,如唐诗三百首。
大(拟声或叠加切dà)从甲骨文、金文、篆书来看,是人站立的伸臂之形,应该是人刚会站立学走路的样子,伸臂是为了掌握平衡。是和描述人的初生状态横躺着的“子”、人会爬行状态“儿”作比较,来说明站立行走长大了。破解古文不可凭想象下结论,要采用对比的方法。大楷化后意义发生了变化,就像“人”的甲骨文、金文均刻画了一个人走路的侧面像,楷化后是男人和女人的结合。同样这个大也是在人字的变化中发生质的变化。大是“人”和“一”组成的字,笔画释义为:撇“丿”表示阴或女人;捺“乀”表示阳或男人;一横“一”指示男人女人在一起结婚生子,标志长大成人。读音应是模拟幼儿学走步的声音;或借“叠(dié)加(jiā)的切音(dié+jiā)”来说明两人叠加重合就增大了。小是把男女两人分开之意。大读(dài)指撇“丿”捺“”为阴阳,阴阳结合为“乂”,中医看病要阴阳平衡治疗,一横“一”表示平衡。借“戴”声表示被人爱戴尊敬的成人,如医生(大夫)、山寨头领(山大王)。大(台tài)通“太”更印证了是男女在一块生了孩子为大、为太。大(叠加dà)的本义为两人相加在一起的。引申为1.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如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如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如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如老大;6.敬辞,如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如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如大概、大凡。大[戴dài]的本义为中医依据阴阳平衡看病。引申为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大[台tài]本义为男女在一起生子。古1.通“太”、2.通“泰”。
寅(隐yín)是由穴、田和下的省形合体组合体“”而成的字。穴指燕子筑巢一般在屋内或洞穴;田指燕窝,“囗”指示燕窝一般为园形,“十”为立体空间;下的省形“丅”来说明燕窝悬挂屋顶或洞穴的顶部。寅借“隐”声来说明燕窝、燕巢隐藏在屋内顶部或洞穴内,不像其它鸟巢做于树上。寅作偏旁部首的字多数与燕窝的结构和形成有关,如演、殥、璌、縯等。寅的本义为燕子筑窝的状态和过程。燕子为候鸟,秋末南飞过冬,开春南来,飞回北方,开始筑巢,交配繁衍,预示农历正月,春回大地,万物衍生。寅时的象为虎,指夜里三点到五点,虎在夜里扑食行动的特征,以及虎在这个月份交配的时段,所以,寅象为虎。1.地支的第三位,如星次序数之一,古代天文学十二星次中的“析木”为寅;2.在历法中用以纪年,太岁(反木星)运行到析木为寅年,太岁的名摄提格,如寅皮(老虎皮,亦指属虎的人);3.用以纪月,指夏历正月,如寅月、寅正(农历正月);4.用以纪时,指凌晨三至五时,如寅正一刻(四点一刻);5.同僚,如寅翁(对在同一衙门做事者的敬称)、寅家(同僚)、寅丈(对同僚的尊称)、寅兄(旧时同僚之间的的敬称)、寅生(同寅,同官);6.五行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