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沈蒙和通讯员水冰沁
淅淅的杏花雨为天空增添了几分朦胧,在这样一个暮春的早晨,国信嘉园学前教育集团大班段的全体师幼来到了坐落在玉皇山脚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启了对古蚕绢文化的探寻之旅。
来到国丝馆,温柔大方的讲解员微笑着带着大家开启了参观之旅。在大厅里,她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博物馆的构造:整个国丝馆包括了序厅、历史文物厅、蚕丝厅、染织厅、现代成就厅等五部分,全方位的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丝绸历史文化。沿着历史的脚步不停向前走,小朋友们在历史文物厅内看到了从新石器世代一直到明清时期的丝绸发展史。
“原来丝绸这么早就有了呀!”小朋友不禁发出一声赞叹。
而在染织厅,小朋友们看到的又是另一番场景:各民族风格迥异的传统染织机井然有序地陈列在展厅内,有卧机、丁桥织机、傣锦机、绫绢机等。正是靠着这些古老的织机,劳动人民才能一丝一线织出多彩锦绣的丝织品。在感怀匠人们手工织绸艰辛的同时,小朋友们也体会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火花。
参观的第三站是蚕丝厅。走进这里,小朋友们就颇有共鸣——这个春天,我们也在饲养蚕宝宝呢!小朋友们都带着养蚕过程中千奇百怪的问题来到国丝馆:蚕的一生要经历几个阶段?为什么蚕宝宝吐出来的丝能变成椭圆形的茧?茧又是怎么变成精美的丝织品的呢?在讲解员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小朋友们在这里寻找到了关于蚕吐丝结茧的答案。
离开展厅后,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国丝馆的后花园。为了复原蚕乡生态风格,国丝馆在园中移建了一座传统的农家桑庐,桑庐周围满是郁郁葱葱的果桑树。小朋友们置身于此,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栽桑养蚕的农家气息。要说园中最引人注目的“动景”,还得是四只不怕生人的大白鹅了。小朋友们走在曲折的小路上,它们也一摇一摆地跟在后面和大家互动,为宁静的花园平添了许多乐趣。
游览的时光暂时告一段落,户外野餐就成了小朋友们期待的重头戏。面对碧草清池,坐在地垫上和伙伴们分享自己喜爱的零食,何尝不是孩子们人生中的一大乐事呢?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春游即将结束。这一天,小朋友在国丝馆寻觅丝绸的前世今生,丝绸也从历史中向大家走来——代表着生机,代表着归属,代表着富足,代表着人们对风华的记录与颂扬。希望这次旅程能在小朋友心中埋下传统的种子,尽管无人能抵挡前进的潮流,但有些东西应该被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