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原来李白诗中的
TUhjnbcbe - 2023/2/27 18:03:00
hpv专家刘军连 http://m.39.net/disease/a_9376906.html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最近,三星堆在所有人的朋友圈都刷屏了。作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一直被视作是中华文明长河中一颗闪耀的星。

三星堆地处西南地区,它远离传统中原文明区域,好像和某种外面的文明有关,可是又好像和中原地区殷商文明有关。而小矣,则是通过这些三星堆文化,想到了李白那首熟悉的诗篇——《蜀道难》。

作为中学必背的一篇古诗文,我相信肯定有很多人在背《蜀道难》的时候,都是“叫苦连天”的。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李白这首《蜀道难》确实是一篇极精彩的作品。

青铜纵目大面具

关于蜀地,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一直是神秘而美丽的存在。而作为当时入蜀的唯一通道——蜀道,也吸引了无数文人为之前仆后继,为后世留下了无数丰富的诗歌作品。

像著名诗人杜甫为了躲避战乱,曾携妻子经剑门蜀道迁往成都时,就写下了一首:“惟有天设险,剑门天下壮。莲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剑门蜀道的巍峨和高峻,为后世研究蜀道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充实了蜀道文化的发展。

蜀道除了和诗歌相连之外,它还有着丰富的宗教渊源。在悠长的古蜀道上,从来就不缺修道者。而借助蜀道,道家走上了道教发展之路。一般来说,我们都认为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

而出生于四川的李白,则是一个疯狂的道徒,所以很明显,李白的诗歌作品中都带着明显的道教文化的缩影。

像他的这首《蜀道难》,就既表现了李白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又契合了道教关于追求心灵愉悦的观念。

所以说,他的这首《蜀道难》,看上去是写行走蜀道的艰难,其实实际上也是写古往今来修道之人的艰难,有多难呢?就像这蜀道,“难于上青天”。

为什么三星堆会让我联想到李白的《蜀道难》呢?主要还是这其中有两句诗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诗中第一段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一句。

为什么呢?我们来看这张“五代蜀王与古蜀文明的演进”图。

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蚕丛是古蜀国的第一任蜀王,而鱼凫则是第三任蜀王。如果你不信,还有《华阳国志》为证:“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由此就与李白诗中的“蚕丛及鱼凫”对上了,而李白诗中开的“国”,就是指古蜀国。

至于“开国何茫然”,就李白的时代而言,从蚕丛建立古蜀国到唐朝,都已经有四万八千年了,更何况现代的我们和李白也隔了一千多年,可想而知这时间的距离有多么遥远了。不得不说,李白的《蜀道难》真的是我们认识古蜀国的一个重要文学资料。

尽管从出土的“青铜神树”、“黄金面具”等文物之间,我们能大致勾勒出神秘而伟大的古蜀国。但是那些毕竟只是想象,而李白的《蜀道难》就好像是专门为了证实我们的想象而存在的一样。

那些曾经湮灭于历史洪流中的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朦胧烟雾中的剑门,以及那神秘而遥远的古蜀国,都在李白笔下,被娓娓道来,为我们讲述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

1
查看完整版本: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原来李白诗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