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的病人里面,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位男性,60岁,暂且称呼他为W大叔吧,在未用西药降尿酸的情况下,2周内尿酸从降到,直降,W大叔做对了什么?
他是年8月24日,因进食涮羊肉后出现双侧跖趾关节胀痛15天,就诊于我的门诊。否认外伤史,无皮疹,手关节(-)。纳眠可,小便色深,泡沫多,大便调。舌暗红,苔薄黄,根部稍腻,脉沉滑。自己带的一周前的化验单生化示尿酸,当时他说大脚趾头上红肿热痛是第1次犯,持续了大概两周的样子,就是自己在家里吃了一点止疼药,来到门诊的时候,已经好转了。查看他的脚趾,也是暗红,稍肿,有压痛。西医诊断:高尿酸血症;关节痛待查:痛风性关节炎可能性大。中医诊断:痹病,湿热瘀阻证。予中成药新癀片、通滞苏润江片、四妙丸治疗。并且开了化验单,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并了解最新的尿酸情况。
一周后,也就是年9月1日复诊时,患者生化示尿酸,肝肾功、血尿常规均正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性蛋白、RF、CCP、ANA均为阴性。他也是希望能够降尿酸,那我说您这个超过实际上应该是应用降尿酸的西药来治疗了,但他说想通过中药来试一试能不能降下来,于是我们就开了个方子,然后等他两周之后,也就是年9月15日来复诊的时候呢,就是比较惊喜的发现这个尿酸降到了,他自己也比较高兴,然后,我又详细指导告诉他平时的日常饮食应该怎么样来控制,他后面就保持着这个尿酸比较稳定的一段时间。予中药14剂,药物如下:滑石,虎杖,酒女贞子,盐车前子,土茯苓,忍冬藤,豨莶草,秦皮,当归,川芎,炒苍术,陈皮,炒僵蚕,清半夏,生薏苡仁。
思考一:大脚趾痛,不能只考虑痛风这一个病!高尿酸+高嘌呤饮食诱因+典型部位,确实很像痛风。但是仍有疑问,痛风多为单侧关节肿痛,双侧大脚趾都肿痛,需要全方位考虑:①是否外伤要问到;②是否有皮疹是要排除银屑病关节炎、成人Still病等引起的关节肿痛;③问到手关节是否肿痛是要排除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关节肿痛;查了RF/CCP阴性,基本不考虑类风湿关节炎;④查ANA阴性,排除了其他结缔组织病导致关节肿痛的可能;⑤血常规正常,血象不高,也初步排除了肿痛关节局部细菌感染的可能;⑥肾功正常,排除了肾功能不全继发的高尿酸血症;而肝肾功的正常也是后期治疗用药安全性的一个基础。
本着对患者负责任的态度,考虑到风湿病的复杂性,初次就诊时,我一定会先帮助他完善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
思考二:中医方面重视“湿”在痛风发病里的关键位置及权衡邪正关系。患者中年男性,人到中年阴气自半,本就存在肾亏之象;同时进食羊肉等温热之品,膏粱厚味,超出脾之运化能力,水谷精微充养灌溉全身的同时,内生之湿热流驻经络关节,痹阻不通发为痹病。《内经》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我的师爷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多年前就曾提出“北方亦多湿”的理论认识,其中一层意思讲的就是类似这种情况:脾失健运内生湿热。湿性黏腻、重着,湿性趋下,阻遏气机。W大叔面部油脂较丰富、发油谢顶(单纯描述无冒犯之义),足趾关节肿痛,苔根部稍腻,脉滑,均为湿邪为患;关节局部触热,小便色深,苔薄黄,有热象;舌暗红,关节色暗红压痛,疼痛固定不移等证均为瘀象;而小便泡沫,脉沉等为脾肾不足的表现。结合脉证,四诊合参,诊断为痹病,证属湿热瘀阻,兼有脾肾不足,病性属虚实夹杂,病位在关节经络及脾肾,预后可。因此治疗以清热祛湿活血通络,兼以健脾益肾。
君药:滑石、土茯苓、忍冬藤;臣以虎杖、盐车前子、清半夏、豨莶草、秦皮、当归、川芎、炒僵蚕,清热祛湿活血通络;佐以炒苍术、陈皮、生薏苡仁、女贞子健脾益肾。其中针对“湿”,用了清热祛湿、祛风除湿、淡渗利湿、健脾化湿等多种方法。
思考三:最终能够疗效满意,感谢医生的药方,更离不开患者的配合。三分治七分养,痛风这个病尤为如此,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合理的饮食生活等,为W大叔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