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1月7日,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来到“农耕研学之旅”第二站——苏州震泽太湖雪蚕桑园,通过育蚕课堂学习、手工缫丝体验、蚕茧画制作,从而了解蚕的一生,学习春蚕牺牲自己为他人奉献的精神。
上午9点30分,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在太湖雪蚕桑园讲解人员带领下参观太湖雪蚕桑园文化展厅,了解蚕的起源、蚕桑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初步学习蚕的种类、生命周期。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紧紧跟随讲解人员认真倾听的同时,还手捧笔记本记录着每一个细节。
穿过展厅长廊,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来到蚕育课堂。课堂中,资深蚕娘周勤娥形象生动地为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介绍蚕的发现、蚕名字的由来,并着重讲解蚕从蚕卵、孵蚕、变蛹到化蛾的生命过程以及育蚕技术。
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目不转睛地看着大屏幕,耐心地观看蚕蜕皮的过程,对于周勤娥提出的问题,小记者们踊跃地举手回答。”通过蚕娘的讲解,我和孩子都学到了很多专业养蚕的知识,希望明年我家的蚕能养得更好。”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四(11)班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殷义翔的家长说。
为了使扬子晚报小记者对蚕有更深刻的认识,周勤娥还带着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来到五龄蚕房,近距离接触五龄蚕宝宝。勇敢的小记者拿起蚕宝宝放在手中,仔细观察蚕宝宝的眼睛、嘴、脚等,并感受蚕宝宝的棉软。
活动现场,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还亲自体验了手工缫丝,小记者用手轻轻转动手把,蚕丝便从蚕茧上一点点抽出来,长长的丝便绕到鼓轮上。据了解,一个蚕茧大约可抽出米左右的蚕丝。
活动的最后,扬子晚报小记者还亲自用蚕茧作画,并把自己的画作带回家留作纪念。”蚕一共只能活46天,吃了26天桑叶后,蚕就一直在奉献直到它生命的结束。以后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社会做贡献。“来自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四(6)班的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崔梓浩说。
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陆慧婷表示,希望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通过今天的参观学习,深刻体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成长过程中学习蚕无私为人奉献的精神。
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工作室主持人徐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梅方滢
《扬子晚报》小记者火热招募中!
扬子晚报小记者团,隶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下属——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为江苏省级报刊,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都市报,其融媒体的影响力指数稳居江苏第一,全国前十。
扬子晚报小记者团,历经十多年发展,已成为江苏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社会实践团体。扬子晚报为了把优秀的你展现给万千读者,特面向苏州市中、小学生征集“扬子晚报小记者”。只要你爱写作、敢说敢写、有文学创作的激情,就欢迎你加入我们,和报社大记者一样,在报纸上发表你的习作!
小记者VIP会员
VIP会员年费:元/年
可享受VIP会员福利
1、全年在扬子晚报小记者周刊及相关平台上发表作文、书法、摄影作品等1-3次;
2、小记者记者证;
3、小记者装备(帽子、马甲、背包、笔记本、笔);
4、优先免费参加小记者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3次;
5、优先推荐参加扬子晚报各类作文大赛及其他赛事;
6、获得所在校三好生的VIP会员,可在原价基础上打八折,即元/年;
7、每位学员每年可参加2次免费大咖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文学、摄影、天文地理、学习方法、家庭教育等。
咨询电话
(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