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先辈致敬
浙江大学百年来的历史上,名家璀璨、硕果累累。前辈们潜心钻研、披肝沥胆的智慧结晶,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众多著作几十年来历久弥新,在学校发展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本专栏呈现的老书,来源于“老书的故事”图书特展,是跨度近一甲子时光中的点滴,与科学相关、与文化相关,与浙大精神相关,与浙大人相关。
《蚕种学》:蚕种的奥秘
出版信息:蚕种学,陆星垣著,商务印书馆,年
索书号:S/BL2.1
陆星垣(-),蚕遗传育种学家。年受聘任浙江大学农学院蚕桑系助教,年任教于浙江大学,年后长期任教浙江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陆星垣是中国第一代蚕遗传育种学家,我国第一批农业类高校教科书中的《蚕体生理学》《蚕种学》等即出自他之手。早年任职于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担任镇江女子蚕业学校教务主任及该会所属蚕种场的总技师、场长等职。
《蚕种学》一书完成于年,由陆星垣在中央大学就读时的老师葛敬中先生担任校正。《蚕种学》原本是陆星垣在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镇江女子蚕业学校授课时的手编讲义,成书时他已经任教四年,《蚕种学》的原稿也被补充、修正了四轮。该书主要记述了蚕品种、制造法、蚕种保护等内容,注重实用,其中对人工蚕种孵化法讲授尤为详细。当时学界多以日本先进的农业技术为学习对象,因此陆星垣编写此教材时参考多为当时日本学者的蚕种学论著,如高桥伊势次郎的《蚕种学教科书》、梅谷兴七郎的《蚕种学》等。
年陆星垣公费留美,年几经周折,于11月回到杭州。
陆星垣回国后,任浙江大学农学院蚕桑系教授,兼职担任浙江省农业厅蚕业改进所试验场副场长。他发现了云南蚕种在浙江孵化不齐的症结,及时向生产部门提出了延长蚕种冷藏日期的建议,保证了蚕种的正常孵化。年,他和朱新予等共同倡导创办原蚕饲育区,在德清推动建立由蚕农饲育原蚕、国家收购种茧繁育蚕种的我国第一个原蚕饲育区之后,又相继在嵊县和诸暨创办新的原蚕饲育区。在短期内解决了浙江地区的蚕种供应问题。
他育成的“浙农1号×苏12”杂交种因好养、高产、优质等特点,深受蚕农欢迎,是浙江省70年代后半期和80年代夏秋蚕期的当家品种。
参考资料
[1]金善宝主编.中国现代农学家传第2卷[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王福海.华东蚕业研究所成立及其筹建工作回眸[J].江苏蚕业,(4):49-50.
整理人
周诗意
来源|“老书的故事”图书特展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浙江大学档案馆、
浙江大学图书馆)
排版
每日推荐一本党史学习教育好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