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本文就点赞分享一下吧
课程缘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4-5岁幼儿要“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
有一天,我在餐前故事前给孩子们讲了《好饿好饿的毛毛虫》的这本绘本。
小朋友说:毛毛虫是绿色的,是蝴蝶变的。
孙若戈:毛毛虫吃这么多会变成什么呀?
但子欣:肯定是变成蝴蝶呀!
小朋友们:哇!毛毛虫真的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啦!
老师:毛毛虫是蝴蝶变的,那飞蛾是什么变的呢?
小朋友:.........(思考中)
老师:飞蛾是蚕宝宝变的哟!
程伊一:飞蛾是什么呀?
费馨霆:蚕宝宝又是什么呀?
盛开:他为什么会变成飞蛾?
......(好奇宝宝提问中)
后来我一想既然孩子们对蚕宝宝如此感兴趣,《纲要》中也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春天也正是养蚕的季节,于是,我购买了一些蚕卵来班上,让孩子们从蚕卵开始养起,顺应孩子们的兴趣灵活教育活动,引领他们走进蚕宝宝的世界,我们班就以探秘《蚕宝宝的秘密》为契机,开展本次主题课程,寻找问题的答案,满足孩子的探究欲望。
主题脉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本次生成课程的价值所在,会给幼儿带来哪些关键经验的提升?我们开展了班本课程前讨论,根据《指南》,预设了思维导图。
课
程
实
施
HISTORICALORIGINS
聊聊蚕宝宝
我们利用的晨间谈话时间让孩子自主的与孩子交流和讨论蚕宝宝。
晨间谈话:《蚕宝宝吃什么》
刘骁尧:蚕宝宝可以吃蛋糕吗?
但子欣:蚕宝宝只能吃桑叶吗?
通过老师和小朋友的一番调查之后,小朋友发现了:除了桑叶外,蚕宝宝还可以吃很多其他植物的叶子,比如生菜叶、榆树叶等。但是蚕宝宝最爱的食物还是新鲜的桑叶哟!
初见蚕宝宝
给孩子讲解收到蚕种后,要放置在干净的盒子中。约2—3天时间自然会孵化成蚕蚁,卵孵化出幼虫,全身布满黑毛,看起来很像蚂蚁,故称作「蚁蚕」。
同时也初步介绍了一些蚕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孩子们对蚕宝宝的生长充满好奇和期待。
何语昕:这个黑黑的好像蚂蚁呀!
徐言:蚕宝宝不是白色的吗?
认识蚕宝宝
蚕宝宝长大了一些!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观察观察有什么不同吧!
1
2
3
4
胡宏明:它好像不再是黑黑的小虫子了。
蚕宝宝慢慢从黑色的蜕皮成白色,蚕每隔七天脱皮一次,脱皮一次称二龄。
照顾蚕宝宝小插曲
我们每个星期的周末,都会让孩子把班级养的蚕宝宝轮流带回家照顾两天。
但是当星期一小朋友拿过来的时候,发现有几条蚕宝宝蜷缩在一起并一动不动,我与小朋友们说,这是因为喂养不当导致蚕宝宝死了。小朋友听了都很惊讶,也很难过。到底如何照顾好蚕宝宝呢?
于是我们又开展了一系列的集体教学活动:
语言《养蚕记》
通过短片,孩子们了解了一些养蚕小知识,总结了一些要注意的地方。
1.蚕宝宝最怕水,给它吃桑叶的时候千万桑叶上不能有水,不然它就会死亡。
2.蚕宝宝也很怕冷,需要注意保暖把它放在室内,不能受寒,否则蚕宝宝会冻死。
3.蚕宝宝虽然怕冷,但也不可以暴晒,需要温度适宜。
4.采摘桑叶桑叶也是要确定桑树是没有打农药的。
科学《神奇的蚕宝宝》
在这活动中孩子们对蚕宝宝的眼睛,嘴,足,触角、排气孔等身体器官有了一定了解,“身上的点点是不是蚕的眼睛”,从问题的切入,到孩子们得到答案。
艺术《美丽的蚕宝宝》
01
02
孩子们用黏土制作出自己心目中《美丽的蚕宝宝》,给蚕宝宝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在这活动中不但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促进小朋友手部肌肉的发展,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蚕宝宝的便便之作用
黑色的颗粒是蚕宝宝的便便,又称蚕沙,中医可以入药,将蚕沙晒干,可以做成枕头,同时还是植物很好的养料。
每天还需要给蚕宝宝清理便便以及废叶,给蚕宝宝一个舒适干净的生长环境。
眠
一般蚁蚕经过4、5天就会进入第一次眠,这时候蚕会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所以称作“眠”(如下图),这时候就应该停止喂食了。
响食
眠期一过,就要开始给蚕(这时候的蚕,我们叫做“起蚕”)喂食了,这时候不能喂太多,然后逐渐加大喂桑量。
上簇结茧
蚕经过4次眠,到达五龄,这个阶段开始,蚕大量生长,大概一周左右,就能发现蚕体变成透明状(这时候的蚕,我们叫做“亮蚕”),这时候就意味着蚕可以上簇结茧了。我们需要给蚕准备一个簇具(如下图),把亮蚕放到簇具上,让家蚕自行吐丝结茧。
化蛹成蛾
从结茧开始,大概经过4天左右,蚕就会慢慢变成蛹,再经过大约12到15天,它就变成蛾了。
蛾子是不食不眠的,基本上只有一种使命,那就是交配产生后代,维持家族的延续。
下面看看视频来了解一下吧:
蚕宝宝长大了之结茧
在经过了20多天左右,这时的蚕宝宝已经脱皮了三次,称为四龄蚕。到了五龄的蚕宝宝就要吐丝结茧啦。
我们一起来给快结茧的蚕宝宝搭一个舒适的家吧!
结茧了的蚕宝宝都会在这个“小房子里”,叫做{蚕茧}。
在小朋友们的各种好奇与期待下,终于有一条蚕宝宝结茧了。
这也是我们第一条结茧的蚕宝宝。
1
2
3
4
蚕宝宝变飞蛾
蚕宝宝产卵
一起来养蚕宝宝之亲子养蚕
在班级养了蚕之后,孩子们也都想拥有自己的蚕宝宝,于是我发动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养蚕。
蚕宝宝大聚会①
指出自己喜欢的蚕宝宝。
观察蚕宝宝
一份观察表,记录我和蚕宝宝
蚕宝宝大聚会②
看看好朋友的蚕宝宝多大了。
1
2
3
4
第二次蚕宝宝的大聚会小朋友们评出了三个第一,分别是张梓墨和陈慧桐小朋友的蚕宝宝第一大。
周昱霖小朋友的蚕茧第一多。
蚕宝宝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蚕宝宝在一起的日子里,孩子们学会了爱护小生命,照顾小生命,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心灵感受。幼儿是问题的发现者,但是当幼儿发现问题后,作为教师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纲要》中提出,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中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所以作为教师我以合作者的身份带动幼儿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给幼儿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发展幼儿的探究兴趣和能力。作为老师,我们要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审核:蔡桑
撰稿:帅彦卉
编辑:肖青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