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西苕溪畔养蚕人
TUhjnbcbe - 2021/11/25 16:49:00

西苕溪自西向东在安吉的大地上默默地流淌,有人称西苕溪是安吉的母亲河。马村坐落在西苕溪的岸边,成片的桑园把这个村子装扮的郁郁葱葱。村上有户人家姓王,老王去年因病去世了,留下王大妈和两个女儿一起生活,俩女婿终日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几个外孙也大了都在外地工作。

老王家世代都是养蚕人,大女儿王美荣还是马村蚕桑生产技艺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有幸,因为工作我认识了她们。年4月26日,老王家卖了5张蚕卵,也就是说今年的春蚕已经开始了。因为好奇,还有因为爱好(摄像),我将尽最大的努力跟踪拍摄春蚕喂养的全过程。

4月28日(第3天),再进蚕房的时候发现5张蚕扁都有像蚂蚁一样的小东西在蠕动,这些都是刚从蚕卵中孵化出来的小蚕宝宝,也叫蚁蚕。王大妈和她的两个女儿给刚孵化出的“蚕姑娘”喂食和消毒(她们称“蚕宝宝”为“蚕姑娘”)。大女儿王美荣告诉我说:“蚕姑娘很爱漂亮的,撒石灰消毒说是给蚕姑娘擦粉,蚕姑娘最不喜欢花露水的香味,蚕姑娘喜欢干净和清净,所以一般蚕房都不让生人进去。”她还告诉我:“蚁蚕不吃叶是喝汁的。”在蚁蚕上铺一张网,然后在网上撒上剁碎的桑叶,桑叶汁顺溜哺育着网下的小蚕蚁。

5月1日(第6天)我来到蚕房,小蚁蚕变成“小姑娘”了,蚕姑娘开始她们的头眠了。蚕的一生要眠四次,她们除了吃就是睡。她们眠时和人一样,呼哈连天,不喜欢别人打扰,真是可爱。

5月4日(第9天),蚕房没人,王大妈的小女儿美凤带我从后门进去的,因为她小孙子一人在家不放心,领我进蚕房后她便匆匆回家。几天不见蚕姑娘又长大了不少,看着它们松懒的模样好像快二眠。

5月8日晚上11点左右(第13天)。这趟我主要去看她们喂蚕。喂蚕是比较辛苦的,有时半夜、有时凌晨。蚕小的时候桑叶都要切碎了喂,要经常消毒保证蚕宝宝健康成长。王大妈对待蚕宝宝真像对待孩子一样,仔细认真。

5月10日(第15天),今天下午我又去了马村王家蚕房,那里的蚕宝宝真是让我惦念。去马村的路上风景非常优美,尤其是在遮天蔽日的水杉树下行驶,那感觉真是有点“得意忘形”。今天王大妈和她的小女儿给蚕喂叶。2天不见蚕宝宝又长了不少,开始的5张扁,现在已变成十几张扁了。美凤的孙子也来了,孩子还不太会走路自个趴在地上玩,农家孩子从小就是这样“土生土长”。

5月15日(第20天),这次隔了5天再来有点久了,蚕宝宝们变化很大,长大了也漂亮了,喂叶也整枝条的喂,整个蚕房铺满了蚕扁,喂蚕的量增加了不少,我试着也帮着喂,我要为蚕宝宝的成长尽点力,为蚕服务心里很是喜悦。这次叶吃完,蚕宝宝将进入最后的一眠了,也就是4眠。

5月20日(第25天),今天看到大多数蚕还眠着,当它们醒来后会疯狂的吃叶、成长,然后渐渐地老去做茧...。

5月25日凌晨4点(第30天),只几天,王大妈都凌晨4点喂蚕,下午5点喂蚕。再过几天蚕宝宝就要做茧了,就有收获了。王大妈心里有点乐了。当我走进蚕房的时候我惊呆了,从架子到地上全是蚕宝宝,地上特别的多,都是从架子上掉下来的。个个粗壮透亮,好像满腹都是银丝。想想上个月26日的5张蚕扁,到眼下铺天盖地的又大又壮的蚕宝宝,长了也太快了点。我们到的时候大女儿美荣已经在蚕房撒石灰消毒了。我很自觉地帮王大妈一起喂蚕。

5月26日(1个月),4月26日到今天整整1个月了,看着这些柔软的蚕宝宝杨着头我心里甚是伤感,蚕宝宝杨着头就意味着它们要做茧了,蚕宝宝的一生也就到了尽头。蚕宝宝要上蔟做茧,“簇”传统是用稻草加工而成的叫龙灯草,现在都用塑料做的簇,这样方便以后摘茧。今天,美荣要把簇龙都铺好,不然蚕茧会做在角角落落。

5月27日(第31天),因为心里一直惦念着蚕宝宝,今天中午我又赶到王大妈家去了,她正在吃中饭,吃的很简单,趁着吃饭的时候和她聊了会。蚕房里,不少蚕都上蔟了,有的已经开始做茧了,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蚕做茧,看到了“作茧自缚”。

5月29日(第33天),上午接到王美荣的电话,说是收茧的人来看过了,要她今天摘茧。于是我匆匆赶来,一进蚕房我的心一阵颤抖,眼泪快要流出来了,满屋的蚕怎么就没了,雪白的蚕茧铺满了簇龙,这也许就叫“圆梦”。

养蚕人摘茧就像果农摘水果一样是幸福的,左邻右舍都来帮忙,分享收获的喜悦。王大妈实在按捺不住了,茧还没摘完便来到了收茧处,看着自家的一车车蚕茧,心想不知能买多少钱?今年王大妈家的茧产量还是不错的。最后,一筐一筐的称下来,王大妈家的茧买出来多元,超出了王大妈的心里数,王大妈满脸笑容的数着钱。

王大妈和她的女儿们起早贪黑的忙碌了一个多月告诉了我们:挣钱不容易啊!

故事已经结束了,可我的心里还是挂念着茧中的蚕,它们此时可能还在忙碌的编织自己的梦,希望她们都能破茧成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苕溪畔养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