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博士团队
打造中国领先的自动化智能化省力化养蚕机具
养蚕致富,首先要做到消毒过关,蚕茧质量好坏、蚕茧茧色纯净度、蚕茧产量与消毒息息相关,就季节而言,春蚕发病一般较轻、夏秋蚕发病较重。在蚕病中,病毒病尤为严重,其中春季以血液型脓病为主,夏秋季则多发中肠型脓病和农核病。本文简单阐述蚕病的种类,及其发病规律、病症。一.病毒病种类: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浓核病
1.血液型脓病发病规律:①传染途径,经口、创伤传染;②发病季节,适温多湿条件下易发病,在适温且昼夜温差大时发病多;③发病特点,急性传染,当蚕感染后小蚕一般经过3~4天,大蚕4~6天发病死亡。温度高,发病死亡较快。如在起蚕或少食期感染严重时可以当龄发病死亡。五龄后期感染的蚕能结茧,但都成为死笼茧。
病症:各龄蚕均有发生,发育阶段不同,外部症状也有差异,但表现均有狂躁爬行、体色乳白、体躯肿胀、体壁易破等典型症状,流出乳白脓汁而死。
2.中肠型脓病发病规律:①传染途径,经口传染;②发病季节,在高温时各蚕发病较多,在气温相对较低的早春蚕、晚秋蚕发病较少。夏、秋蚕期多发生本病;③发病特点,生产上常在3、4龄感染到4、5龄发病,且多数在5龄中后期暴发该病。
病症:病势缓慢,病程长,个体症状表现为体躯瘦小,食桑和行动不活泼,并出现空头、起缩、下痢,空头指蚕体胸部空虚,体色失去青白色,甚至变黄,特别是后半身的背面呈现黄白色;起缩指蚕体在饷食后1~2天内发病,食桑停止,体壁多皱,体色灰黄,粪便黏软,有的尾部占有污液;下痢是病蚕都通有的,粪形不整二呈糜烂状,粪色呈褐色,绿色乃至百色。群体症状为发育严重不齐,大小悬殊。
3.病毒性软化病发病规律:①传染途径,经口传染;②发病季节,夏秋蚕为害,大蚕期发生较多。
病症:食欲减退、行动迟缓、体躯瘦小,胸部透明,群体表现为发育不齐,眠起不齐。死后尸体扁瘪。
4浓核病发病规律:①传染途径,经口传染;②发病季节,多在夏秋高温季节发生。
病症:胸部空虚,体色失去青白色,重症时停止食桑,爬向蚕座四周,抬起头胸部,发育迟缓、小蚕排念珠粪,体色锈黄、蚕萎缩,排稀粪“湿尾”。
病毒病的传染来源:1.大量存在于病蚕尸体、蚕沙、烂茧里;2.存在于被病蚕尸体、蚕沙、烂茧污染过的蚕室、蔟室及周围环境里;3.有关桑树害虫及农林害虫的病虫尸体及排泄物。
二、细菌病种类: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肠道病、细菌性中毒病
1.细菌性败血病发病规律:①传染途径,创伤传染;②发病季节,夏秋蚕一般比春蚕发生多;③零星发生,由一些细菌在蚕血液中寄生繁殖引起
病症:发病初期病蚕停止食桑,体躯挺伸,行动呆滞或静伏于蚕座,接着胸部膨大,腹部各环节间收缩,少量吐液,排软粪或念珠粪,也有排黑褐色污液,最后痉挛侧倒而死。
2.细菌性肠道病发生规律:①传染途径,经口传染;②发病季节,夏秋蚕多发生;③该病零星发生,蚕体虚弱易发生,人工饲料养的蚕易引发病,过嫩过老桑叶和萎凋桑叶喂蚕发生较多。高温、多湿环境易触发本病,蚕受饥饿和受到微量有毒物质影响后,也能诱发本病。
病症:慢性病状,蚕食欲减退,举动不活泼,体躯瘦小,生长缓慢,排不成形粪、念珠粪、软粪或稀粪,以至污液。
3.细菌性中毒病发生规律:①传染途径,经口传染;②发病季节,夏季,多湿环境是发生重要条件,阴雨天气,排湿困难,特别是喂湿叶,造成蚕座潮湿、蒸热更易发生本病。
病症:分为两种情况,①急性中毒,蚕食下大量毒素后,突然停止食桑,抬胸,胸胀,痉挛性颤动并伴有吐液,侧倒卒毙;②慢性中毒,蚕食下毒素较少时,食欲减退,从少食桑叶到食桑停止,生长季度迟缓,体色较暗,头胸稍肿,并有缩皱,渐而全身萎缩。
细菌病的传染来源:腐生菌、肠道细菌,感病的野外昆虫,桑尺蠖、桑毛虫,细菌脓液,病蚕的排泄物及尸体流出的污液。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作者观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参考判断。
蚕具推荐-快速摘茧机
●养蚕观察
高温天气养蚕注意事项
●年桑园夏伐技术要点
●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教程(完整版)
●养蚕观察I夏季养蚕必须要知道的4大注意事项
●春茧价格继续上涨56-57元/公斤
快速摘茧机为蚕农丰收保驾护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