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蚕事
TUhjnbcbe - 2021/11/20 17:42:00
丹芪胶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https://m-mip.39.net/pf/mipso_4336240.html

张倚飘那天,我在路边等人。马路对面有一位老奶奶手拿一把蒲扇,扇子有一次无一次地扇着。她弯着腰,坐在一条小板凳上,板凳前的地上摆着好多纸盒。她不时的抬头,张望着路人,没有吆喝,只是摇扇。我穿过马路来到她跟前,纸盒一层一层地垒着,里面装的竟是半大不小的蚕宝,密密麻麻地蠕动着。我欲言又止,笑了笑,继续溜着,没走几步,又折回去。要不给小崽子们买些回去玩个新鲜?“好多蚕子哦…”我开始搭讪。“是的是的,我孙子他们买来养着玩,没多久就发起果么多,我就搬出来卖喽。”“怎么卖?”“一元5条类,不贵不贵。”“哦,请你帮我拿20条…我怎么拿走呢?”“我帮你拿个保鲜袋装起嘛。”“好喽,多给我几片桑叶几。”“嗯。不过我果里桑叶不多哩,昨日托一个亲戚帮我摘滴过来,还冒去拿”老人家边捡边回答。“你数一下喽,23条哩。”“好的好的,我不要数哩,你数噶是一样的。”我手提着那个轻飘飘的保鲜袋,又开始扫街,崽子们看到这些与众不同的小玩意儿会觉得新奇吗?我想着。依稀记得,我们细时养蚕,都是从半厘米长的“小灰灰”开始养起,蚕从哪儿来的早已忘了。不过,在我小的时候,可没有这些鞋盒,那会儿我们是跑到村里黄医生那,悻悻地向他讨要一个放注射剂的小纸盒。盒子小小的、扁扁的,蚕宝们就蜗居在那儿。桑叶呢,三五个细人几结伴,走三五里路去一个叫彭三的爷爷那儿,他家门口的池塘上卧着一棵老桑树,胆大的伙伴缓缓爬上树干,小心翼翼摘一些桑叶,胆小的就在岸边用手接住,然后顺势装入袋子里。那会儿,也不知道桑树上还会结可以吃的桑葚,否则桑树枝都会被我们折断。现在的孩子,可不敢再去池塘边哦,只好坐在教室里背“六不两会”。若是,每个学校能建成游泳池,给师生开设游泳课,就好啦。桑叶拿回家后,放在家里的水缸后面,就能保鲜,效果堪比现在的冰箱冷藏哦。水缸后面阴凉潮湿,妈妈从别处扯回来将要栽种的各种菜秧,也常放在那儿寄存。然后,就是时不时地换换桑叶,清扫蚕粪,最成功的一次是结茧化蛹成蝶,并产卵了,可印象中那些蚕卵却没有成功孵化出“蚕二代”。正咀嚼着甜,车夫到了。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小蚕宝放置在脚旁,又将袋口弄松垮,担心他们挤坏闷死。“多聪明又成功的一次购物呀,他们肯定会喜欢。”刚上车,我就开始邀功。“肯定会的,比看电视有味多啦。”“你小时候养过蚕吗?”“怎么没养过呢?小时候,把那些孵化在纸片上的蚕蛋,撕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几个小伙伴瓜分完,回家用棉花团团包好,放在胳肢窝窝里焐着。“正是也还蛮味哦,我好像没有这种经历,蚕宝孵出来了吗?”“不记得了,咯咯咯……”回到家,我立马腾出一个鞋盒,把蚕连同桑叶一股脑儿放进去。一吆喝,小家伙们就围过来了,小的很刺毛,不准大的围拢来,一个人霸占着!我只好又当审判长,最后2人都乖乖地围着,眼巴巴的望着,却又不敢去摸。时隔20多年,我也不敢去摸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就骑着电动车去记忆中的老地方搞蚕粮。那位爷爷已去世,他独居的房屋也寂寂地空着,窗沿门檐上挂着一些蜘蛛网,想起那句“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也像极了渐渐空荡的村庄。令人惊喜的是,那棵老桑树还在,旁边又生出了好多小桑树苗。唉!人已老,身体开胖,胆并未肥。只好在池塘边的小桑树苗上摘了满满一袋桑叶回家。我每次换桑叶,孩子们都在一旁围着,咋咋呼呼地叫着,小脑袋里总会蹦出几个为什么来问我。偶尔,也会偷偷地从冰箱里掏几片桑叶出来丢到盒子里。无奈娃太小,给蚕宝把屎把尿的活得我来承担。于是,我每天早起第一件事是喝一杯凉白开,第二件事情,就是照顾蚕公主蚕太子了。一个星期,仅仅过去了一个星期,蚕宝们就长得好肥好白了,又过了一个星期,就吐丝结茧了。好想给二年级的小薇布置一篇养蚕的日记。哈哈,职业病,没办法啦,不过,养蚕比养娃容易多啦。孩子们和我一样,每天都会打开盒子瞧瞧。我前两天去看:哇,破茧成蛾了!昨日再去看:哇,产卵啦!一个黄白色的蚕卵,密匝匝地排在盒壁上。我有点密集恐惧症,也不敢仔细观赏。今日,我再掀开盖子,蚕卵颜色变成了灰色。原来还有这样的变化呀,只怪自己当年生物学得不好,孤陋寡闻了。30多岁再来养蚕,蚕卵会孵出小蚕宝吗?我期待着。待到那时,那些“蚕二代”们,我就要放手交给崽子们去喂养啦!(配图部分由作者提供,部分来自网络)作者:張倚飘,年生,中学女教师。工作之余,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抒写心灵的感动。

主编龚向阳

投稿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