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芙蓉遗珍建筑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典范江阴
TUhjnbcbe - 2021/11/16 16:52:00
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0314/4786591.html
又见江南与你共同追逐纯文学梦想的平台

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江阴,究竟有多少遗存依然熠熠生辉在历史长河里永值后人敬仰和骄傲?在江阴,有一家良知企业在默默挖掘流逝在民间的瑰宝,为来者收藏心间。让我们跟随着最具情怀的企业家张志强先生一起来揭开江阴国宝的面纱,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走入融入那值得我们一生仰望的古江阴人文世界,致敬前人先辈。

请欣赏第十四篇《建筑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典范——江阴蚕种场》。——编者按

江南古镇长泾位于江苏省江阴市东南33公里处,南与无锡接壤,东邻张家港。镇内长泾河穿过老街,在河北岸,矗立着一座迄今为止保存完整的反映我国蚕桑业的专用建筑——江阴蚕种场(原名大福蚕种场),它是由民族工商业家宋楚才始建于年,后经多次扩建,改建而成。它是目前保存完整的反映我国蚕桑业的专用建筑,也是一处构造设计独特的民国建筑。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通过多次造访大福蚕种场和研究发现,该建筑以一种令人惊异的形式展现了现代科学理性的精神——通过建筑整体性的设计对环境进行主动和精密的控制。它似乎更像是一个为养蚕工序的温湿要求而存在的巨型机器。

(一)蚕种场的建造背景

蚕业历来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一直沿用传统的“经验农学”,我国并无专业的蚕业建筑。直至19世纪中叶,蚕业科技始终停滞不前,蚕种质量下降,蚕病不断,产量大减。同一时期,欧洲各国都重视蚕桑科技,蚕业得到长足发展。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提出了发展蚕丝生产扩大出口的战略,迅速成为“世界丝业之最发达国家”。至19世纪末,中国蚕丝受到日本蚕丝的挑战,在日益扩大的国际市场中所占份额不断缩小。此时,国内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提出学习国外先进的蚕业科技和培育蚕种改良人才的主张,并且按欧洲和日本蚕室的式样仿建了十几间蚕室。对进行蚕种改良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蚕室建筑环境由此得到重视。大福蚕种场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二)蚕种场的位置与布局

大福蚕种场坐落于长泾河的北岸,利用河流作为运输货物的主要渠道,同时也便于取水清洗桑叶,蚕具等。而且依水而建的蚕种场还喻意着生生不息、绵绵不绝。现在码头尚遗留有砌在墙内的栓船石。

江阴蚕种场,占地面积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为平方米。房屋布局合理,根据蚕种场需要构造,风格独特,既有地下室,又有楼房,还有天桥、走廊,为沟通各层之间通道。

江阴蚕种场是根据蚕种培育需要而专门精心设计、建造的一组建筑。除第一排平房为生活办公用房外,其主要建筑为二幢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面阔7间,进深11架,每间均有结构独特的木质排风筒由二层直通屋顶,以随时保持通风功能,地下室构筑水井,确保蚕种场用水外,另有冷却和调节室内温度之功能。整个建筑布局由南向北,第一排办公楼往北中间为通道,左右两侧为辅助房,再往北是催青楼和化验间,其间有一个小花园。第二与第三排房屋之间由25米内间长廊相连,西四间南边有庭院式天井及3间辅助房。过催青楼往北,即是主蚕间,分南北2幢,前后两幢间由天桥相连。结构为一层地下,二层半地上,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天桥一层下有1小间地下室,建有2口水井,供生活与生产用水,前幢东南即化验室后,建有地下冷库1座约80平方米,利用地温供育种室调节温度用。主蚕室西,有南、中、北三排平房,均为蚕室及生产用房,为后来增建。

从长泾河移步上岸,进入大门,穿过门房,便来到一系列江南园林般的空间——直接向前,沿廊子穿过第一进院子,就来到生产管理用房区。这里有办公室、接待室、出纳室等,经过这里便可进入场区;或可向左转入另一进院子,曲折的廊子串起两组共6间房间,是原场主的生活起居用房,廊子继续曲折向前,可以由另一个入口进入场区。场内有两纵列生产用房,包括蚕室、蒸室、消毒室、清洁室、储藏室等。蚕室有两座,南北各一座,南楼建于年;北楼建于年。两幢楼都为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均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半的建筑。蚕种场的建筑错落有致而功能齐全,是民国时期蚕种场的典型代表。

(三)蚕种场简单而实用的内部实施和用具

大福蚕种场是根据蚕种培育需要而专门精心设计、建造的一组建筑。蚕室的设计趋于科学理性。下面就它的通风设施、温度调节系统、遮阳系统、环境架构等方面介绍一下。

1、通风设施:

蚕卵对空气的要求极高,对缺氧耐受力弱。一些不良挥发性气体还会引起呼吸障碍,整个养蚕过程对蚕室内温湿度有着非常精确的要求(如温度差需控制在0.4℃~1.2℃)并根据齢期不断改变。因此蚕室建筑需要通过通风换气等操作调整室内微环境,一方面适应室外自然条件的变化,另一方面也需要满足不同齡期对温度和干湿差的要求。大福蚕种场每间场房均有结构独特的梯形木质排风筒由二层直通屋顶、以随时保持通风功能,增加屋顶天窗的空气流量。育种楼屋顶还安装了若干个金属质地、口部呈喇叭口形状的通风管(也叫风帽),通风管是可活动的,随着风向的变换而改变口部的方向,减少外部气体对室内的影响,还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正常流通。每层楼面还开有透空的方框窗口,使上下通风。育蚕室的屋顶有天窗,中部墙身布满狭长的玻璃窗,窗左右开辟出气、通烟圆孔,大窗的下部还设置扁框的推拉窗,这些的设计都保证了育蚕室内的空气新鲜,无有害气体,提高了蚕卵的存活率。两幢蚕室建筑的窗户设计略为不同,南楼总体上每开间有两个侧窗,分上下两段,均为平开窗,小气窗内侧装有木制翻板侧窗和小气窗需要分别控制。北楼每开间仅有1个侧窗,尺寸加大,为两上推拉窗,当大侧窗关闭,小气窗可单独使用,当大侧窗完全推开,小气窗便被封住,因为当大侧窗完全推开时,小气窗的通气量已经可以忽略不计,这是一个简便周全的一体化联动装置。

2、温度调节系统:

温度对蚕卵胚胎发育的影响最大,尤其是蚕种催青后期和补催青期间更为显著,它直接影响到蚁蚕孵化的整齐和孵化后体质的强弱;湿度对转青卵的孵化和蚁蚕体质的强健有着直接影响,在合适的温度保护下,过干或过湿对蚕卵都有害。所以蚕种场内温度、湿度的合理调节均不容忽视。在民国时期,对干湿度的控制基本是靠经验,温度低时要加热,而温度高时要通风降温。大福蚕种场的每间育蚕室前后窗边各置煤炉一座,通过烧煤来提高温度,烟道贴墙直行再上升,用镀锌管伸出墙壁圆孔向外排烟,这样既保持了室内的温度,又保证了室内空气纯净。育蚕室内的各式门窗和各种通风设施,也能有效的调节干湿度。另外,育蚕室最下层为半地下室,地下室内有水井。地下室内不但可以堆放和清洗桑叶,还能避免强光照射,保持室内的温度、湿度相对稳定,有冬暖夏凉的效果。

3、遮阳系统:

蚕室建筑的南楼南侧有遮阳棚架,大约有一层楼高,搭接在主楼上。北侧的西段前有遮阳棚架,脱离主楼结构,为洗桑叶的3个大水池遮阳,这两个遮阳棚都是主体建筑建成后添加的,它的结构支撑点为让开窗户位置而不均匀分布,结构柱落脚点在主入口台阶上,遮阳棚的瓦片顶与主楼的阳台结构又有冲突。

环境架构:

蚕室的利用在竖向分为4层,地下室最为凉爽,用以储藏蚕的食物——桑叶,相对稳定的空气温度也可以帮助整个建筑稳定温度,1层和2层是主要的育蚕空间,2层又比1层温度稍高,蚕座结合不同蚕齢所需的不同温湿度布置,阁楼温度高且空间低矮,用以存放生产设备。

(四)蚕种场建筑的艺术性

在每座场房建筑之间的空地,还将其设计为具有民国特色的微型园林,园林中有廊、柱、小树、花草和砖砌的小花窗等中国古典园林的元素,两面坡式的屋顶、青砖、梁、轩、斗拱等古典建筑元素也随处可见,有些建筑之间的走廊从外观看就是一座有门窗的古典园林建筑,高大的场房和小巧的园林对比鲜明而和谐统一,体现出和谐之美。

在这座蚕种场的建筑中我们发现当时的蚕种场建筑已是形式简化、向去模式化和去装饰化的方向演变。它代表了传统农学向现代的实验农学的转化,是以建筑满足环境需求为目的,是延续时间长,保存非常完整的我国蚕业发展的典范。

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

附录:

江阴蚕种场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10月18日

江阴市委宣传部

16日,国务院核定了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阴蚕种场作为“其他”类文物保护单位名列其中。

“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江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养蚕缫丝历史。年,长泾镇民族资本家宋楚英、宋楚材两兄弟在长泾河南街创办“大福蚕种繁殖场”,以“帆船”牌为注册商标。年,宋楚材在长泾河北东街增办了“大福二场”,建造了两栋标准化蚕室,这便是江阴蚕种场的前身。蚕种场内的两间蚕室都是地下一层、地面两层半的建筑格局,以风雨廊连接,其间小院错落,深邃幽雅,既体现了江南水乡民居的建筑风格和时代特色,又科学合理地实现了蚕种培育的特色工艺流程。“在没有机械工具的条件下,蚕室利用自然的力量来控制温度。”长泾镇教育文体科工作人员顾文军告诉记者,蚕室地下与地面部分之间的楼板打有孔洞,用来运输桑叶和流通空气,建于屋顶的通气管道可随风转换方向。种种巧妙构思暗藏于蚕室中,令人不由得感慨前人的智慧。

江阴蚕种场作为江苏近现代桑蚕业的“活化石”,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技术最先进的蚕种场,有着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建筑科技价值。顾文军表示:“我们每个月都会来巡查,看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蚕种场是长泾的一张文化名片,我们将打好这张‘文化牌’,讲好长泾故事。”

下方查看相关文章

芙蓉遗珍/走入江阴最早的聚落

芙蓉遗珍/吴文化发源地的历史鉴证

芙蓉遗珍/江阴奇碑——心经碑

芙蓉遗珍/至圣之所

芙蓉遗珍/悠悠古塔史千秋(一)

芙蓉遗珍/见证忠义之邦——广济古泉

芙蓉遗珍/被人遗忘的人文情怀——锡澄运河南北新桥

芙蓉遗珍/仰圣之思——浅谈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

芙蓉遗珍/锁航要塞江上雄关——江阴黄山炮台

芙蓉遗珍/江阴名园---适园(一)

芙蓉遗珍/近现代重要史迹——刘氏兄弟故居

芙蓉遗珍/中西合璧建筑的缩影——江阴要塞司令部

芙蓉遗珍/橡胶大王和他的职业教育梦——私立尚仁初级商科职业学校

--------

简介

姓名:张志强

单位:江阴市建筑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职称:高级工程师

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芙蓉遗珍建筑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典范江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