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的蚕宝宝长大了好多!”“我的蚕宝宝跟我打招呼呢!”“我的蚕宝宝吃桑叶好快呀!”......近日,第一师第二中学三年级的小学生们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蚕宝宝”。
走进三年级六班的科学课堂,学生们正兴奋地观察这些白白胖胖的小家伙,同时,学生们也当起了“准妈妈”,为蚕宝宝清理粪便、采摘桑叶、搭建小房子,悉心呵护着自己的“蚕宝宝”,感悟生命的神奇和珍贵。
每周的科学课也成为了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光。从蚁蚕到结茧,最后破茧成蝶,要历时50多天。孩子们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要克服许多困难,比如解决桑叶问题;清理蚕盒,确保环境卫生整洁;蚕宝宝生病等问题都会困扰同学们,每次遇到困难,科学老师李景玉总是第一时间向学生们耐心细致地讲解蚕生长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常见病及治疗措施,还指导学生们利用周末时间,通过上网、看书等途径进行了解。为了让学生能够坚持完成此次养蚕活动,李老师还经常去了解同学们养蚕的动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
现在,“蚕宝宝”已经在自己的“准妈妈”身边待了一个多月。除了课堂,这群萌娃还会利用课余时间,围在蚕宝宝周围细心观察,陪伴“蚕宝宝”成长,并且学会了喂食桑叶、清理蚕盒,还根据蚕的生长给蚕换置房子,从养蚕盒、簸箕或者大箱子,到为它们搭建适合结茧的地方,孩子们乐在其中,收获满满。每天的悉心照顾,见证蚕的蜕变过程,让孩子们也慢慢感受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理解了守护的价值,逐渐变成了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小家长”。
“开始的卵是黑色的,慢慢变成了小的蚕宝宝,再慢慢地长大,我每天都很用心地照顾它们,虽然很累但是很幸福。”三年级六班学生汤果说。
三年级六班学生郑昕妤说:“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细细观察,蚕宝宝变化很快,能吃好多桑叶,所以我每天都会为蚕宝宝们备足大片的绿油油的桑叶,保证他们不被饿着。”
“我觉得蚕宝宝很可爱,身体软软的,呈乳白色,它们吃东西的声音就像一首清脆的小曲,好听极了,我非常喜欢养它们。”学生王嘉豪说。
此次活动不仅培养同学们的爱心、耐心和动手能力,而且引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