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阡阡桑枝,绿叶羽之
春蚕丝语,念兹在兹
三年级科学农事教育实践活动
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季节,三年级科学课进入《动物的一生》单元。随着第一只可爱的小蚁蚕从卵里破壳而出,拉开了一场生命与生命的盛大相遇。“天啊~它们好小啊!”“啊!老师快来,有一只从卵里钻出来啦!”“我们组的蚁蚕只有4毫米长呢!”......孩子们窃窃私语,言笑晏晏。科学小知识:蚁蚕——蚕从卵中孵化出来的时候,身体颜色是褐色或黑褐色的,体型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像蚂蚁,所以叫蚁蚕。课间来认养蚕宝宝的孩子络绎不绝,科办门庭若市热闹空前。在爸爸妈妈的鼎力协助下,孩子们给蚕宝宝安置起各种各样的“家”,又将新鲜桑叶剪成细条,按时喂食,并及时清理残渣。不分昼夜精心喂养,不负韶华呵护成长,蚕宝宝慢慢长大了。身体的颜色逐渐变白,头、胸、腹三部分浓淡可辨,胸足腹足爬行自如,观察细致的小朋友还发现了尾足和角。大家手舞足蹈的模仿“蜕皮”过程,让生命课堂溢满爱与欢乐。科学小知识:蜕皮——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一共需蜕4次皮。02
青青柔桑,悠悠时光
生命蜕变,苟勿相忘
三年级科学农事教育实践活动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蚕宝宝变得又白又胖。孩子们小心翼翼将它们轻轻捧在手里仔细端详,不时发出尖叫和欢笑。在亲密接触中慢慢感悟到自然生命的弱小和奇妙,领会到万物平等,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关爱和尊重。又过了一周,蚕宝宝突然不吃桑叶了,原来它要吐丝啦。摇头晃脑地作茧自缚,一层层把自己包裹起来。等了好多天,蚕茧里的蚕宝宝怎么样了呢?我们轻轻打开一看,吓了一大跳——蚕宝宝变成红褐色的蚕蛹了!这还只是过渡,最后它变成一只长翅膀的蚕蛾从茧里钻出来。这太神奇了!科学小知识: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具有这种身体结构的动物是昆虫。在养蚕的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陪伴蚕宝宝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生长阶段,了解到雄蛾和雌蛾交配现象,见证了雌蛾妈妈产下新生命的过程,更明白了只有坚持、及时、真实做好观察记录,研究结果才有意义。科学小知识:
每一种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一代一代循环往复,使种族得以延续。养蚕活动是我校农事教育实践课程项目之一,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采摘桑叶、裁剪喂食、清扫蚕室和观察记录,让大自然中充满活力的青少年重建中国古代农村自足、安全、健康、自由、和谐和诗意的生活方式,知晓乡土民情,了解农耕文化,培养农事兴趣,珍惜劳动成果,将心灵与自然融合,为社会科学教育探索新道路。在此特别感谢三年级全体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使孩子们在家中持续进行养蚕农事活动,取得良好的成效。家校联动,营造出科学探究的广阔空间。农事教育初稿
严玲图片
周开富明军
编辑
王瑜美编
刘丽萍
扫
码
关
注
养善
求真
创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