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柞蚕软化病的特征及发病原因一次性讲清楚
TUhjnbcbe - 2021/10/4 10:03:00

柞蚕软化病是由细菌或病毒寄生柞蚕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主要有柞蚕空胴病、柞蚕中毒性软化病、柞蚕败血病和吐白水软化病,是危害柞蚕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

柞蚕软化病发病一般减产10%~25%,重的可造成绝产、绝收。

这种蚕病主要发生在高山冷凉地区,发病时期一般在柞蚕结茧前。主要是通过创伤和食下传染,其中创伤传染是主要的传染途径。柞蚕幼虫,特别是小蚕,若群集抓伤,细菌就会通过伤口侵入而引起发病。另外,病原菌通过食下进入消化管内,在蚕体健康的情况下不易发病,当蚕的抵抗力减弱或肠壁细胞受损时,病原菌就会穿入肠壁进入血液中引起发病。

柞蚕放养环境中温度对柞蚕软化病的发病率影响比较大。

自然温度(18~28℃,)<高温(30℃)<低温(10℃)

柞树叶的质量对柞蚕软化病的发病率有直接的影响。

嫩叶<适熟叶<老叶

柞蚕放养的稀密程度,与柞蚕软化病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

稀放<密放

1.软化病发生的原因

01

柞蚕上代种茧带病

使用上一代软化病发病重的种茧,造成有些致病细菌寄生于蚕的消食管,患病较轻的可照常营茧化蛹、羽化。随着蛾产卵,病菌附着在卵面上,当蚕孵化咬食卵壳时会食进病菌,造成蚕体感染,发生软化病。

02

食下传染

蚕期病蚕排泄的稀粪虫含有大量的病菌,当蚕粪落到树叶上,被雨水浸泡后,直接沾染柞叶,健蚕食下污染的柞叶后,引起大传染,尤其小蚕密放时传染严重。

03

不良条件诱发软化病

二化一放地区保种时间长,蛹体营养消耗过大,出蚕后小蚕体质弱,免疫能力下降,易引发软化病;制种、保卵、小蚕期正好赶上高温天气,致病菌侵染和繁殖能力快,易引发软化病;收蚁时不及时破蚁子,使蚁蚕在引枝上爬行时间过长,浪费蚁蚕体力,降低蚁蚕抗病能力,易引发软化病;放养者管理不严或蚕场条件较差,蚕儿缺食,体质下降易引发软化病;种卵消毒后没有及时阴干或运输过程中遭阴雨天气被浇湿,卵内长时间缺氧易引发软化病。

04

环境传染

蚕场内连续几年软化病大发生,病菌越积越多,污染蚕场,给蚕儿造成感染。还有装过卯、蚕、茧的卵袋、茧床、蚕筐、房屋、制种放蚕穿过的衣服,如消毒不彻底,都有大量的病菌。

2.发病症状

该病在小蚕期发病重,大蚕期发病轻,一般眠中不发病。

1龄病蚕

不爱活动,不爱食叶,发育迟缓,随病势发展。停止食叶,排少量褐色稀粪。病重的体躯缩小.死后常被风吹落或因稀粪粘附在柞树叶上。

1~2龄起

蚕蜕皮后.呆在就眠的位置,不取食,蚕体收缩,体色变淡,把握力弱,死后大部分落地。

3~4眠起

病蚕蜕皮后停留在就眠位置,不取食。蚕体瘦弱,显得头壳大、刚毛长、排稀粪,死时尾足抱住柞枝,头下垂而死。消化管内空虚,外观略有透明感。各龄中发生的病蚕,眠起后照常食叶,2~3天后发病,不爱食叶,发育慢,蚕体瘦,排黑褐色稀粪,污染肛门,后期以尾足或腹足抱住柞枝,头部下垂而死,死后一般体壁不破、不溃烂、无腥臭味。

5眠至作茧后

柞蚕吐白水软化病较多,一是蚕患病后不爱动,不喜欢吃食,多呆在光枝的顶部(蚕农又叫“爬树猴”);二是蚕紧缩,把握力弱,大都用腹足把握柞枝,随病势发展,蚕头部昂起,头、胸节间肿胀,用手触摸头部,常常口吐白色透明粘液,所以叫“吐白水”软化病;三是遇风吹常常落地,病蚕不溃烂,体色变淡,用手撕开病蚕尸,可以看到中肠前端肿成半透明的胶质物;

3.防治措施

1.选用良种作为种茧

增强蚕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选用上代无软化病的种茧作种子,防止种茧继代传染。选育和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以及推广杂交种是柞蚕生产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保障。

2.严格消毒,消灭病原

种卵要严格消毒,这是预防蚕病的重要措施。卵面消毒时,药品的质量要过关,有效含量要准确;沉淀的甲醛、变性的盐酸、硫酸不能用;消毒液的浓度、温度及浸药时间要严格控制。蚕室蚕具是病原物存在的场所,也是扩大传染的源地,在制种前,对制种室、保卵室、蚕具等都要在洗刷的基础上彻底消毒。

3.防止蚕卵二次感染

消毒后的蚕卵要放在消毒过的卯袋、茧床和房间内,不能放在制种室、保卯室和存放蚕茧的地方,也不能放在未消毒的卵袋、蚕室等用具内,防止二次感染。

4.做好越冬种茧保护

二化一放地区种茧保护是关键,因为保种时间长达6.5个月,因此要严格控制保种室的温、湿度。温度保持一2~2℃,切忌高于5℃以上。相对湿度50%~60%。做好保种库的通风换气和温湿度调节。

5.做好卵期保护工作

卵期是由胚胎发育到蚁蚕孵化的过程,胚胎发育期间代谢旺盛,对环境条件极其敏感。因此,要做好卵期保护工作。二化一放地区低温保卵期适温在4~8℃:孵卵期适温在21~23cC,相对湿度75%~85%,温湿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胚胎发育。另外,在保卵期间,应绝对避免接触农药等有毒物品和气体。

6.提高柞蚕放养技术和管理水平

增强蚕儿体质选用上年无病原污染或发病轻的蚕场养小蚕。由于二化一放地区收蚁时天气高温高湿,因此,蚁场应选择背坡通风的地方,大蚕窝茧场宜选阳坡,放养过程中适当稀放,发现病蚕及时合理处理,做好匀蚕、移蚕等工作。严防小蚕吃老叶、硬叶,防止蚕儿窜枝滑树、跑坡,使蚕儿良叶饱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柞蚕软化病的特征及发病原因一次性讲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