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古冶印象赵各庄的兴衰
TUhjnbcbe - 2021/9/30 16:31:00

按:上星期发的《古冶印象之致逝去的林西、唐家庄、古冶》得到的广大网友的积极回应,好多网友大呼过瘾。

好多网友致信古妹儿说怎么没有我大赵各庄的故事呢。这不,来了

-----------------------------------------------------------------------

赵各庄矿地处古冶区,以前叫“东矿区”,过去开滦五大矿,有三个在古冶,又因位于唐山东部,是为东矿区。从年在“洋务运动”中建矿,到本世纪初的多年里,开滦煤矿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赵各庄作为开滦煤矿的主矿区之一,也与其他煤矿一样,经历了从矿开、矿兴、矿衰、矿竭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资源型城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赵各庄是作者金波的第二故乡,他怀着对家乡的爱,将这些变迁写成文字、拍成照片,愿意与大家重温关于赵各庄的记忆。如果您还有更多关于古冶的回忆、故事与大家分享,请联系古妹儿,我们将择优进行刊发。

兴衰,是一个莫大的话题。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兴衰,主要看统治者具备了什么样的执政理念,这个理念顺应了生产力的发展,顺应了民众的要求,他的民族就昌盛,他的国家就富强。而一个地区的兴衰,主要依据的则是他的区位与资源。

小时候常听爸爸讲起,我的老家左家坞是一个大镇店,曾经非常繁华。近年来我和父母一起回老家给爷爷奶奶上坟烧纸,汽车驶出丰润县城北关,道路越走越窄,行人越走越稀,路东的一家水泥厂肆无忌惮地吐着黄烟,道路两旁的杨树叶上,挂着一层灰尘……我无论如何不能把眼前的景象跟老爸的描述联系到一起。然而我又依稀地记得5、6岁回老家的情景:我家门前就是清澈跳耀的还乡河,河水悄悄地漫过了河坝,就在河水才没脚面的坝中央,围着一群大我2、3岁的男孩子。爸爸带我走近他们,原来小哥哥们抓到一只一元硬币大的小龟,他们正用“席篾儿”对它施行小型的外科解剖手术。现在看来也许有些残忍,可在当时的岁月里,那就是孩子们少有的趣味和快乐。

以前,从丰润城关北行30里到达左家坞镇,向西北通向遵化县,向东北通向迁西县,这里是交通要冲,区位优势明显。上世纪50年代末在左家坞北部的群山中修建了邱庄水库,坝址就在还乡河(古称浭水)上游的出山口处——左家坞镇的才庄村。水库阻断了北去两县的道路,阻断了还乡河的径流,改变了这里水质和农业结构,改变了这里的乡风民风……它就是左家坞的在喉骨鲠。从此,我的老家便失去了灵*。

左家坞镇东北部有远近闻名的“浭阳老酒”酒厂,这里的酒曲历史久远,酒水为纯粮酿造,全镇都能闻到醉人的酒香。据说,还乡河是文学巨匠曹雪芹的故乡,为了纪念这位大家,县政府将“浭阳老酒”改为“曹雪芹家酒”,酒厂也搬到了城关镇。厂长们有的做了副县长,有的做了副市长,可就10年之前,这家欺世盗名的酒厂,也因经营不善而灰飞烟灭了。

目睹了左家坞的兴衰,再看我的第二故乡赵各庄的巨大变迁。

赵各庄矿地处古冶区,以前叫“东矿区”,它是开滦煤矿的属矿之一。从年在“洋务运动”中建矿,到本世纪初的多年里,开滦煤矿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年《人民日报》有两条关于开滦的报道:

一是《中日达成一项交易供应日本四十万吨开滦煤》(年9月14日第1版)新华社13日讯日本八幡、富士和日本钢管等七家著名钢铁厂以及东京瓦斯等六家煤气公司派来谈判进口我国煤炭的代表,已与中国矿产公司达成一项由中国供应四十万吨开滦煤的协议,这一项交易的协定书,已经在今天下午由日方代表人冈崎文勋和中国矿产公司经理商广文签字。

二是《开滦煤矿有些生活福利太高》(年11月27日第3版),作者赵大伶是赵各庄矿职工,他反映:1、根据劳动保险条例规定,职工的家属有病要花二分之一的医药费,但是目前开滦煤矿却全部免费(包括职工和家属因病住院后的饭费)。2、职工住公房不花水电费,房租很低,一间公房(石头墙、混凝土顶的平房),一年只需六元二角四分的房租。他说:“目前开滦煤矿职工和家属有病住院不收膳费和医药费,住公房不花水电费,是不合理的。”

这两条报道说明开滦的煤炭能出口,能创汇,当时我国受西方国家围堵“制裁”,外汇奇缺,开滦是一只能下金蛋的鸡。同时,开滦的职工和家属的待遇都比较高。

年12月23日,开滦实现了四五翻番的目标,全年原煤产量达到万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这一消息,随之“学大庆、赶开滦”的活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当年开滦共有7个矿,其中5个在东矿区,赵各庄矿的原煤产量达到多万吨。

地震前,开滦一直为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供应煤炭,紧张的时候,每天要为上海提供煤炭2万吨。其他地区的供应发生困难时,国家计委还要开滦增加产量,保证上海的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年唐山大地震,开滦停产了,国家计委召开了紧急调度会,提出了“煤炭影响全国,恢复开滦第一”的口号。

我的一个在滦县工作的同事,家住榛子镇,如果去县城,赵各庄的水峪高坡是必经之路。30多年后,他还在慨叹:当年回县城看到赵各庄的万家灯火,真的就像在电影中看到的香港那花花世界!——那时的开滦,就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特区”。

年,我重新回购了赵各庄北工房的老房,现在叫“院西楼”。这是赵矿82年建成的第一批砖混四层楼房,房屋质量好,位置也好。它的南边是融园,医院,北边就是北山。北山被开辟成了“开滦北山公园”,半山腰上还建有“侯占友事迹展览室”。

侯占友曾经是赵矿机电科的起重工,人称“矿山铁汉”。地震前他家就住大马路北头路东,在我家原来大院的斜对面。侯伯伯会武术,会摔跤,他家大门口北侧的大槐树下,用铁链拴着一把全铁打造的“青龙偃月刀”,他高兴的时候会打开锁,舞动一番。侯伯伯的老儿子叫“小五”,跟我同岁,我们是玩伴儿。侯大妈当时是出名的厉害,但我大妈不怕她。有一次可能我打了小五,侯大妈找到大马路13号我大妈家,还在院外就开始高喊:“邓秀花,出来!小波欺负我家小五了,你得好好管管!”我大妈笑着回答:“我问了,小波没欺负你家小五。小波让我管得挺好!”当时我就躲在大妈身后,拉着大妈的后衣襟儿,露着半拉脸,心想:我大妈不怕她,我也不怕她!

侯伯伯是赵各庄的名人,从年开始,他多次被评为局、市、省(部)和国家级的劳动模范,还被选为全国五届人大代表,并被请上了大会的主席台。年退休后,侯伯伯就在北山搭起了石窝棚,以愚公精神,凿石打堰,栽松植柏,奋斗不止,使一片荒山变成了职工和家属休息的文化乐园。

在展室西侧,赵矿还用动物园的规格修建了猴舍,养了5、6只猕猴。因为侯伯伯和这些猕猴,大家又亲切地把北山叫做“猴儿(侯)山”。

不大的赵各庄矿,有说不完的“第一”的故事。

年文革破“四旧”,开滦煤矿总管理处改为唐山红旗矿务局,赵各庄矿因为“管理好,产量高”,被定为红旗一矿。赵矿震后的简易图书馆就在“二部”对面,跟宣传鼓动股在一个院子,那时的借书条上还印有“红旗一矿”的字样。年,开滦煤矿改为开滦矿务局,赵各庄矿称开滦矿务局赵各庄矿——这也是我对赵各庄最熟悉的称呼。

(赵矿的粮票,70%的粗粮,上面的“红旗”字样看得还清楚,而后边的“一矿”,就需要猜一下了。)

第一个露天剧场:在石榴河东岸,新兴工房西侧,年赵矿在这里建成了露天剧场,剧场南边还建有一个标准田径场,当时叫“东广场”。我小学一年级第一次参加百公尺比赛,跑了第六名,得了一杆铅笔做奖励,就是在这里。露天剧场的建筑面积达到了平方米,有水泥台座位多个(毁于76年地震)。那时很多的全国性文艺团体深入基层做慰问演出,来开滦首选地就是赵各庄矿。记得我曾在这里观看过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女高音歌唱家马玉涛的演出,她当时演唱的就是那首风靡全国的“马儿你慢些走”!

医院:年12月,赵矿举全矿职工和家属之力——家家去北山搬石头,砸成石渣,交到居委会——在平安道北侧建医院。医院在地震中部分被毁,后来经过加固、维修和扩建,到97年底,它的建筑面积达到了多平方米,有职工多名,病床张,还有病理切片机、血气分析仪、X线诊断仪和B超、CT机等多台套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我父母作为医生在这里工作了近30年,我老爸还在这里完成了他著名的学术论文《矿工热》。

(医院门诊楼摄于年10月1日上午10:50)

第一座阶级教育展览馆:年6月,赵矿革委会在融园三号房筹建的阶级教育展览馆正式开馆,该馆面积为平方米,分为三部分内容:1、忆阶级苦:昔日矿工悲歌多,矿工血泪流成河;2、革命斗争史,包括节振国英勇抗日的事迹;3、欣欣向荣的赵各庄矿——前来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学校也曾经组织我们来参观,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一个井下的采煤剖面,矿工们在黑魆魆的低矮的巷道里爬在地上,头顶着油灯,艰难地拉着一大筐煤,旁边有日本*子瞪着恶狠狠的眼睛在监工,非常形象逼真。这些塑像的设计与制作都出自开滦职工之手,无需请求外援。开滦就是一个大社会,不但有自己的电厂和建材(水泥)厂,开滦厂甚至可以生产炸弹,开滦机厂真的能造出短枪和长枪。

震后第一座更衣室:职工更衣室坐落在原矿长办公大楼的位置,于78年3月投入使用,分为男、女更衣室和客人更衣室,共有更衣箱个。震撼吧!这还不包括井上辅助工种职工的更衣箱,比如供应科柱子厂就有自己的小型更衣室,而洗煤厂的更衣室就是一座标准的二层楼。这些井上科室的职工在大更衣室没有自己的专用更衣箱,他们使用机动更衣箱。在门口的服务窗口处,拿出自己的工作证,会有人递给你一双木板拖鞋和一把钥匙,挂着一个竹牌或铁牌,上边有更衣箱的号码。从上初中一直到工作前的八年间,我每个周末都来这儿洗澡。这里虽然叫“职工更衣室”,但是只要你守规矩,别乱跑乱叫,“小家属们”同样可以享受免费洗澡的待遇。

(路的尽头,台阶上面,就是一层的大厅和南北两座二层更衣室)

震后最大的职工俱乐部:76年大马路南端的职工第一俱乐部被完全震毁,年12月底,在融园二号房(震前的职工图书馆)的位置,建成了拥有个座位的赵各庄矿职工俱乐部。俱乐部设施先进,灯光音响均为一流,冬天有暖气。那时的夏天没有空调吹冷风,但这也难不倒聪明的赵各庄人。赵矿有通风区,他们负责井下巷道和掌子面的通风,干部职工个个是“玩风”的高手,他们把井下的低温风经管道引进俱乐部,通过送风+排风,让俱乐部内的室温瞬间下降,好不惬意!

(开滦赵各庄矿职工俱乐部,简称“一部”)

此前,震后第一座职工俱乐部(二部)已于年7月在原址建成,就在赵矿正门东米处的两扇绿门的里边。二部比较小,建筑面积为平米,座位个,我在那里看过彩色故事影片《天山的红花》

↑点击上图观看赵各庄的兴衰(一)↑

那段时间我们还经常蹭票看演出。一部座位多,前排多留给矿上的领导,他们没空看赵矿文工团(震前叫宣传队)的歌舞表演,票座在后排的青年男女便移到前排来坐。我们来得晚,见第二排的一些人东张西望,显得局促不安,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我们哥仨儿,侧身蹭进去,用不大不小的声音问:“这是你们的座儿吗?”好嘛,一下站起来6个!我们则强装严肃,等他们全部离开,才慢慢地坐在他们空出来的座位上。

(二部在一部南边,隔了一条马路和矿里的院墙。东南角通往舞台的小门,只能看到封堵的痕迹了)

二部的舞台狭窄,台上的后场小门直通剧场之外。有一次去看马戏团的演出,还是没5票,我就直奔连接舞台的东门,登上6、7级台阶,我迅速拉开仅容一人通过的小绿门,闪身进去。外边亮,里边黑,看不清,感觉一下撞在一只铁笼子上。待我定睛一看,笼子里是一只非洲公狮,他也受到惊吓,“呼”地站了起来!艾玛,近在眼前,吓死宝宝了!

震后第一座文艺排练楼和体育楼:赵矿第一座职工文艺排练楼(两层)年底落成,是矿文工团,业余京剧团、评剧团、梆子团、皮影团和高跷队业余活动的场所。年11月赵矿第一所体育楼建成,建筑面积2平方米,内设乒乓球室、羽毛球室和武术室等。我的邻家外甥女晶晶就在这儿练武术,她10来岁的样子,身法矫健,上身是圆领的白球衣,下身穿黑色的灯笼裤,一双白网球鞋,正在做侧空翻。我站在远处,笑着欣赏着她。她看到我,笑着跟我招招手儿……

(体育楼在俱乐部和文化楼的中间)

(文艺排练楼在体育楼的北侧)

这两座楼都在原来的融园三号房,即阶级教育展览馆院内。如果从这儿的北门出了院子,穿过“融园大下坡”就到了融园灯光球场。球场的北侧就是游泳池,以前它是洋人们夏季休闲戏水的场所,经过年9月完成的扩建,占地面积达到多平方米,成为了全局最大的游泳池。

(融园大下坡,右边是融园1号矿工会,左边是2号老图书馆,现在的赵矿俱乐部)

融园球场是我们的幸福地!震后2年多的时间里,这里几乎每周都放电影,而震前我们来这里主要是为了看篮球比赛。开滦的各个球队都以“体能好,速度快,能拼抢”著称,许多专业队都不适应他们的打法。在这里训练的原赵矿女篮,曾夺得过全国篮球比赛的亚军!尽管篮球比赛的场面紧张激烈,我们的解说员也毫不逊色。

(斑驳陆离的融园灯光球场,以前没有那道西墙,记分台为砖混结构,在西墙的外边,球场更大。北侧住宅楼前依稀还能看到游泳池)

解说员叫“小阿”,身高魁梧,年轻帅气,反应机敏,口齿清楚,同时,他还非常幽默。在比赛的间隙,他会一边操作电唱机,一边说:“职工及家属同志们,现在我们请著名歌唱家郭颂同志为我们演唱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叫《乌苏里船歌》,请大家鼓掌。”他把欢乐送给大家,可当时他的身世却很凄凉。

他家也住大马路北段,就在侯伯伯家的南院,他的妈妈是老师,文革期间因“历史问题”而受到管制,在学校不能教课。我们震前的教室没有暖气,用火炉取暖,需要先用木柴引燃煤炭。他老妈在一间寒冷的空屋子里,里面堆满大木块,她脸朝着门口,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戴着一双破旧的变黑了的帆布手套,右手拿着斧子,左手攥着木块,每天都有劈不完的劈柴。她低着头,不能跟别人随便说话,我小声叫她“李老师”或“李阿姨”。我们两个小同学,每人攥着一个小柳条筐的小耳朵,放在李阿姨面前,她就会把筐装满,低着头小声又像自言自语:“多点,孩子暖和!”那时,无论在学校,还是回家的路上,李阿姨总是拖着两条腿,一副迟滞的目光看着不远的下方,从未见她抬着头走过路。

震后第一所文化楼:震后兴建的职工文化楼于年2月落成,一共三层,建筑面积多平方米,里边有图书馆、讲座室、台球室、健身房、录像厅和舞厅。文化楼在俱乐部南广场西侧,才落成时非常热闹,家属比职工还多,尤其是看录像的孩子和借书的职工最多,我们也经常去里边玩。晚上7点,三楼的舞厅开始跳舞,有文工团的乐队伴奏,歌唱演员、舞蹈演员,还有一些年轻职工中的文艺积极分子参加,几乎没有社会上的闲散人员,要凭票入场。我小学的同学枫茹,是服务公司的团总支书记,也是文艺骨干,她们在文工团的演出结束时,会在舞台上进行交际舞的表演,受到了赵矿领导的接见和表扬。

那天,她递给我一张票说:“晚上来找我跳舞。”

“我们还有几个哥们儿呢。”

“没办法,我真的只有一张票。”

我看着她手里票,摇摇头说:“那你送给别人吧。”她斜了我一眼,转身走了。

下午,我们在文化楼上下绕了两圈,有办法了。晚上检票在东南角的一层正门,舞厅在三楼,楼道东西各有一条去三楼的楼梯,而一层的北侧有台球厅,我们悄悄拧开了那里窗户上的“把手儿”。

晚上6点半,文化楼院子里一片繁忙,文工团在往楼上搬乐器,红男绿女,青春飞扬,几个独唱演员还化了淡妆。这里热闹不属于我们,绕到院子西北角,院墙外边高,里边低,我们纵身而下。由于大楼才竣工,“回填”还不够,一层的窗台显得比较高。我瞄好那扇窗子(下边是死扇,上边是活扇),三步助跑,双手撑住窗台,右腿随后搭上去,立刻腾出右手,把窗扇拨开10公分,快速攥住窗框,随后飘然而入。第二人相对容易,窗扇打开了,撑住窗台就能把住窗框。我们关好窗子,听楼道东边安静了,于是拧开弹子门锁,带上房门,从西侧的楼道上了三楼。

(现在的文化楼变成了“社区中心”的办公楼,院子门前的台阶依然诉说着当年的繁华与气派)

舞厅里欢快的开场曲已经开始了,我闪身蹩进,见枫茹正同她右手边的女孩窃窃私语,便迅速在她左边一个狭窄的空隙处坐下。枫茹转过脸见是我,一惊:“你有票啊?”“有票。有好几张……”枫茹顺我的眼神看过去,我们那仨哥们儿正鱼贯而入,但很快都找好了自己的座位。

接下来是水兵舞。一些才进舞场的新手还面带羞涩,需要快节奏来带动,所以舞厅开始的曲子总是紧张激烈的。进入中场则是舒缓悠扬的慢四、慢三,最后才是“欢乐今宵”,让大家依依惜别……那时的舞厅是不允许跳迪斯科哦。我站起身,对枫茹说:“水兵舞,我喜欢!我请你跳。”枫茹站起身,一边把手递给我,一边犹自喃喃:“咋进来的?”

最早的民用瓦斯工程和电视差转台。赵矿于年在风车房北部建造了第一座瓦斯储气罐,从井下抽取瓦斯,采用直供的方式,通过管路输送给食堂和高工房的居民做生活燃料。86年又在老矸子山东侧建造了一座大型的储气罐,供应融园、南工房和部分东工房、北工房居民用气。这时我家开始使用瓦斯气了,而唐山市区的燃气公司还是在年10月才开始筹建的。唐山电视台成立于年的1月,赵矿的第一座电视差转台,建在融园8号房院内,安装了45.5米高的电视接收和发射铁塔,在年5月20日就已经试播成功了。

(8号房改造成了展览室,西边还能看到赵矿电视台的信号塔)

第一所矿史展览室:融园8号房的赵各庄矿史展览室于年1月12日建成,展览室门前的小广场上坐落着开滦矿务局第一座革命烈士节振国塑像,原冀东军区司令员、中顾委委员李运昌题写了碑铭。节振国身着矿工服装,臂佩工人纠察队袖标,面部棱角分明,双目炯炯有神,他是一个在冀东大地家喻户晓、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

年,开滦煤矿再次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节振国被推举为赵各庄矿工人纠察队队长。5月6日,日伪宪兵包围节家,抓住了节振国的哥哥。刚从矿上回来的节振国见此情景,剑眉倒竖,虎目圆睁,冲上去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他夺过日本宪兵队长的军刀,当场劈杀日本宪兵队长,然后翻墙逃走,负伤脱险。节振国刀劈*子的消息震动了冀东,振奋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情绪,就连当时远在陕北的毛泽东同志也称赞他是“民族英雄!”

(电影《节振国》的宣传海报)

年,在国家彩色胶片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节振国的事迹被编成京剧,拍成电影,50年后,其中许多经典唱腔仍在被广泛地传唱。我在酒席宴上,高兴或者聊到京戏的时候,还会来一段赵矿总管耿三河的四句“架子花”:“脱下了大褂换军装……”

著名老作家浩然,也出生在赵各庄。浩然祖籍宝坻,年,母亲怀着他、领着他姐姐来开滦煤矿找做苦工的父亲,同年,浩然出生在赵各庄矿一个大粪场子的窝棚里。浩然十岁那年,父亲被非人的生活折磨而死,母亲不得不领着他和姐姐投奔蓟县王吉素村的舅舅家。不久母亲又病逝,浩然和姐姐相依为命,直到他14岁当上王吉素村的儿童团长,开始了他革命的生涯。以后,浩然在蓟县做了8年的村、区、县干部,这期间他的文学天赋逐渐显露出来。年,浩然被调到《河北日报》当记者,年调《红旗》杂志任编辑,年调到北京市文联,成为专职作家。

浩然以“写农民、为农民写”为自己的创作宗旨,他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和《艳阳天》在“文革”文坛大萧条时期,占据了统治地位。大约在我6岁的时候,每天中午的12点半,我都会守在收音机旁边,等待着那段熟悉的播音:“各位听众,下面是长篇小说连续播讲时间,请继续收听长篇小说《金光大道》,作者浩然,由曹灿播讲。”

赵矿的高级员司房和宴客厅。从年开始,洋人们在赵矿北部建成1至22号洋房子,这些欧式花园住宅,建筑面积在平方米以上,供外国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居住。他们把这一区域取名融园,意为“融融乐园”。融园四周有围墙,门卫森严,一般人员不得入内。

融园19号洋房在赵矿教培楼西部,是一座高级豪华的待客和娱乐场所,名叫晏客厅。它的职能是为矿务局以上的官员来赵矿视察时提供休息与住宿,同时也供本矿的外国员司和中国高级员司来娱乐消遣。晏客厅大量使用菲律宾木和美国红松,地板上铺有地毯,它的南部设有会客厅、寝室和洗澡间,北部有舞厅、电影放映厅和台球室,解放后改为赵各庄矿第一招待所。

宴客厅坐西朝东,铸铁的围栏比较低矮。到了震前,院内的绿化已没有专人负责,墙头进口的毛玻璃景观灯也不亮,大院的两扇铁艺门长期敞开着,没设传达室值守,已经露出了破败之象。我家搬到矿西楼后,我经常到矿里我妈的医务室去玩。从融园7号院穿过去,必经宴客厅的门前,向南有一个地下通道,可以进入矿里。现在想起来,这个地下通道应该是居住在融园里的高级员司出入矿里的专用通道。融园的5号房和6号房之间有一条马路,它北边的路口四通八达:向东是融园大下坡,去1—5号房;向北是11—22号房;向西北是8—10号房;向西是6、7号房;向南就可以经过宴客厅的门前,经过地下通道,直到矿里原矿长办公大楼的西侧。这个通道在地震后就逐渐废弃不用了。

融园的8、9、10号洋房子,是所有员司房中规格最高的,他们经受了地震的考验,至今保存完好。

(南边是9号,北边是10号)

10号洋房修建于年,木架砖石结构。第一层是地基,有储藏室和供暖锅炉,1.5米以下全由大条石砌成,基础扎实、质量上乘。从青石以上为木质结构,在顶梁木架上又增加了一层悬空铁瓦,防雨、防风、防腐。室内的栏杆楼梯、门窗橱柜、木质地板都选用进口木材,墙瓷砖、卫生瓷、廊前地砖全是外国人设计的图案,由马家沟耐火材料厂烧制而成的。

(10号房保护完好)

(10号房南外立面)

(10号房北外立面)

10号洋房是全市所有洋房子中唯一的二层洋房,它造型美观大气,居住舒适安逸,视野和采光也都非常好。院子里有网球场、凉亭、花亭、水池和假山……近年来我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冶印象赵各庄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