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母蛾微粒子病检验的技术指导意见
苏蚕[]13号
各蚕种生产单位、有关市、县(市、区)蚕桑站: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孢子原虫感染家蚕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蚕业生产的传染性蚕病,可通过蚕种继代进行胚种传染。做好生产过程中母蛾微粒子病检验及管理工作,是控制微粒子病发生、保证蚕种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现对母蛾微粒子检验提出技术指导意见,请各单位结合生产实际,细化落实检验工作,确保蚕种质量安全。
一、各级蚕种繁育过程中,应系统的进行微粒子病预知检查和母蛾微粒子病检查。即浸种可在杀蛾5天后检验。
二、母蛾样本的质量是保证微粒子病检验结果准确的首要因素。各级原种母蛾,应全部对号袋蛾;一代杂交种母蛾,须逐日袋蛾,首末至少各装满一盒,中段以产卵日制种数量,按集团检验母蛾抽样表袋蛾(见NY/T),每盒装满30只。
母蛾检验是以母蛾随机抽样为基础,若抽样不随机,样本将失去代表性,检验结果就不准确。蛾盒要与蚕种对应,蛾盒样本量与蚕种数量对应,蛾盒上应标明品种名、批次、蛾盒号。切勿人为挑选好蛾,头、末蛾不袋;只袋某一日的母蛾作为整个制种批的样本;毛种数与实际不符。
三、蛾盒保管应有专人负责。袋好的蛾盒应妥善保存,防止发热、霉烂、虫鼠为害。干燥处理温度以50℃左右为宜,不得高于71℃,干燥程度以蛾头胸干燥、胸腹部稍软、手捻蛾体无水分为度。
四、拆盒投蛾前,清点蛾盒内的母蛾数,如有散落或混乱的蛾盒、空盒、装蛾不规范的蛾盒应剔除,并从第二样本中抽补。投蛾时必须将蛾盒内的母蛾及残物全部对号装入磨蛾杯内,避免漏蛾、遗失蛾。撕下蛾盒号随磨蛾液传递,避免错乱。
将母蛾充分磨烂,才能使微粒子孢子从母蛾组织内分离出来,这一步骤对能否检出微孢子至关重要。因此,磨蛾中如发现不够细烂时,应再次研磨直至母蛾全部碎烂为止。要防止母蛾飞溅散落,如发生逸出母蛾应及时拾回重新研磨。
研磨后的蛾液经过滤、离心沉淀使孢子集中于离心管底部。离心时注意控制好离心速度和时间,通常转/分钟离心3分钟,以离心管有沉淀物为准。如转速小、时间短,微粒子孢子有可能未集中到离心管内底部,会影响检出率。
镜检时,每个集团由两人对检,每块载玻片点两个样本,每个样本观察不少于5个视野,4个样本应20个视野以上,两人初检结果不一致时,应复检确认。镜检时要防止长时间用眼疲劳,以免出现漏检、误判。
五、检出微孢子的离心管、载玻片、盖玻片及点样棒应使用消毒液浸消30分钟。检验场所每天应清洗消毒,保持干净卫生。
六、根据NY/T判定检验结果,对检验不合格其对应的蚕种应予淘汰,源头上杜绝微粒子病检验不合格的蚕种流入市场。
七、检验人员上岗前应加强岗位技术培训,仪器设备使用前应确保能够正常安全运转。检验各环节应做好记录,岗位负责人及时签字,禁止涂改,确保检验数据和记录的完整性和可溯源性。
江苏省蚕种所
年6月11日
干燥程度以蛾头胸干燥、胸腹部稍软、手捻蛾体无水分为度一个蛾盒为一个集团,检查是否满盒袋蛾,母蛾是否完整将磨碎液倒入过滤斗,下面接离心管,过滤时禁止搅动,矫正离心管平衡再离心离心后倒去上清液,加1mLKOH充分震荡,制成样品每块载玻片点两个样本,每个样本观察不少于5个视野,4个样本应20个视野以上两人一组为对检,另一人为复检所用器具应严格清洗消毒,如检出微孢子应使用消毒液浸消30分钟NY/T中对抽样装盒规定与合格标准判定的说明END
来源:江苏省蚕种所
图片/视频:王欣
免责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