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子一世界一基因一产业
十大权威专家使命担当誓言打好种业翻身仗打好畜禽种业翻身仗最重要也是最硬的第一场仗,就是做好“全国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真正摸清我国自有的畜禽资源家底。这场硬仗怎么打才能打得好?打得赢?我们对担纲本次普查的十位专家组长进行了独家访谈。
(五)
中国蜂种资源丰富,第一次全面系统普查蜂遗传资源普查专业组组长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研究员石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蜂国和蜂遗传资源大国,世界上九大蜂种中的六种在我国都有分布,但进口蜂种却占到了当前饲养总量的70%。蜂遗传资源普查专业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石巍介绍,我们之前只做了比较大的框架调查,而且对引进蜂种研究的比较多,这次系统化的大范围普查,也是历史上第一次。
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依赖于蜂种资源,地方品种是最珍贵的遗传资源宝库,多样性非常好,跟我们整个自然是协同进化;地方品种对果蔬等一些农作物的授粉效果比西方蜂更好。本土的品种还有很多非常好的优良性状,如抗病性,国际上将蜂螨称作是蜂业的癌症,会毁掉整个蜂群,我们的中华蜂天然抗螨。所以,通过这次系统、全面的摸家底式普查,我国本土资源亟待进一步挖掘、保护和利用。
在年启动的青藏高原六省区畜禽遗传资源调查试点中,新发现的4个潜在蜜蜂亚种都是藏区的地方品种。这次普查是一个更大范围的个调查,很有可能再次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新亚种的确定主要靠形态指标来测量,我们将用30多个形态指标,进行普查中的形态鉴定,同时还会用线粒体、DNA、基因组等现代技术,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的来进行多样性评价。这次有国家这么好的支持,动用了这么多的力量,有这么多科学家参与进来,期望今后能够提出新的遗传或者是进化理论和假说。家蚕种质资源有历史,第一次纳入资源普查蚕遗传资源普查专业组组长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研究员沈兴家
搞好农业首先是种子问题,种植业是种子,畜牧业是种畜禽。畜禽资源对我们国家的农业产业的发展,对每个公民的生活是都有很大的影响,调查清楚畜禽遗传资源,把畜牧业搞上去,对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家蚕起源于中国,有多年的历史,家蚕品种资源掌握在我们国家自己手里,品种和数量是最多的也是最好的。蚕遗传资源普查专业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究员沈兴家提到,家蚕品种的收集是比较早的,在上世纪二三十年里,特别是解放以后五六十年代,我们收集了很多品种,这次家蚕纳入普查的体系,可以弄清楚以前保存的资源经过几十年以后,现有品种的性状有没有改变,是不是还是原来这个东西,这些情况理清了,对于我国的家蚕来讲可以育成更好的品种。
家蚕是第一次纳入到畜禽遗传资源一起普查,家蚕和其他的畜禽不一样,因为我们地方品种的收集,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基本已经完成,农家能够找到可能没有登记在册的品种,应该非常少了。这一次普查工作,将发挥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和各个省级研究所里专家的作用,少数省里面有一些传统生产企业,他们也有资源保存的,也要动员起来,重点做好品种性状的调查和测定,找到好的品种资源、新的基因突变品系等。家蚕是一个全变态的昆虫,生长周期短,调查时要安排好时间,按生长周期去调查和拍照片,保证调查数据的完整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