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在新疆发现的唐代木版画,轰动世界美术界
TUhjnbcbe - 2021/9/13 18:08:00
在和田东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有一座废弃于唐代的重要佛教遗址,后来的名字叫丹丹乌里克。英国人斯坦因于年12月在和田雇了30多个民工来到丹丹乌里克废墟考察和发掘。在获得了大量浮雕、文物之后,没有想到发生了更使他惊喜的事情:在一尊佛像下他发现了信众供奉的几幅价值连城,后来轰动世界美术界的唐代木板画。今天与您分享其中最有价值的一幅国宝级珍品。

墨书彩色尺寸:12x46x2.2cm

7世纪唐代木板画丹丹乌里克遗址出土

大英博物馆收藏

斯坦因在丹丹乌里克遗址发现的木板画中,此绘画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由于是放在地板上,保存状态极好。发现它的丹丹乌里克D.X寺址,是一个有数层千佛壁画以及一身塑像的小屋。现在塑像已没有了,只剩下中间细的漏斗状八角形台座,下面曾有放供物的宽架子,此木板画正好靠放在台座的一面。

脸部主要轮廓线用红色描绘,上睑和眉毛上加了墨色。斯坦因认为,此主题与养蚕技术传到于阗的传说故事有关。主要人物是中国公主,据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12章)记载,于阗过去没有桑叶,也没有蚕,于阗王命令使者去求得桑叶和蚕,但中国禁止带出国外。于是,她便将桑种和茧藏在头饰中(左边的侍女正在指着),嫁到于阗。国境的关卡不可能查到头饰,计划顺利成功。从此于阗开始养蚕,公主前面的篮子里盛满了茧。站在撑满经线的织机旁右端的像,右手拿着筬(织具)。她后边放着纺车样的器械,她和公主中间坐着四臂神像,四臂神像被认定为掌管养蚕的编织守护神。

《传丝公主》图的发现,是斯坦因的重要收获。他说:“更奇的大约要数后来我发现的一块画板,上绘一中国公主,据玄奘所记的一个故事,她是将蚕桑业介绍到于阗的第一个人。在玄奘的时候,蚕桑业之盛不亚于今日。相传这位公主因当时中国严禁蚕种出口,固将蚕种藏于帽内,暗自携出……画板中央绘一盛妆贵妇居于其间,头戴高冠,有女郎跪于两旁,长方形画板的一端有一篮,其中充满形同果实之物,又一端有一多面形东西,起初很难解释,后来我看到左边的侍女左手指着贵妇人高冠,冠下就是公主藏着从中国私偷来的蚕种,画板一端的篮中所盛的即是茧,又一端则是纺丝用的纺车。”

斯坦因将这幅画认定为《传丝公主》,但也有一些专业人士并不认同斯坦因的观点;因为画中人物均有头光,在绘画中只有菩萨或佛才有头光。他们认为这幅画描绘的是佛教故事,而不是世俗传说中的《传丝公主》,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认同。

盛满蚕的篮子

传说公主将桑种和茧藏在头饰中(左边的侍女正在指着)

四臂神像是掌管养蚕的编织守护神

手拿织具站在织机后面,有点像现在的纺织女工

这就是织机

《传丝公主》发髻藏秘

斯坦因在丹丹乌里克的收获是十分丰厚的,不仅发现了逗贵文书,还发现许多绘画和雕塑及其它文物,“更奇的大约要害后来我发现的一块画板,上绘一中国公主,据玄奘所记的一个击事,她是将养蚕业介绍到和田的第一个人。在玄奘的时候,养蚕业之盛不亚于今日。相传这位公主因当时中国严禁蚕种出口,遂将蚕丝种藏于帽内,暗自携出……板画中央绘一盛装贵妇坐于舅间,头戴高冕,有女郎跪于两旁,长方画板的一端有一篮,其畔充满形同果实之物,又一端有一多面形的东西,起初很难解释后来我看到左边的侍女左手指着贵妇人的冕,对于绘画的意义力才恍然大悟,冕下就是公主从中国私偷来的蚕种,画板一端的掐中所盛的即是茧,又一端则是纺丝用的纺车。”

斯坦因的这段记述,是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解释这块木板画的。该书《瞿萨旦那国》之八《麻射僧伽蓝及蚕种之传人》记载了这则故事:昔者此国未知桑蚕,闻东国有也,命使以求。时东国君秘而不赐,严敕关防,无令桑蚕种出也。瞿萨旦那(于阗)王乃卑辞下礼,求婚东国。国君有怀远之志,遂允其请。瞿萨旦那王命使迎妇,而诫曰:“尔致辞东国君女,我国素无丝绵桑蚕之种,可以持来,自为裳服。”女闻其言,密求其种,以桑蚕之子,置帽絮中。既至关防,主者遍索,惟王女帽不敢以验。遂人瞿萨旦那国,止麻射僧伽蓝故地,方备仪礼,奉迎人宫,以桑种留于此地。

关于《传丝公主》的绘画内容,因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而互相印证,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新疆发现的唐代木版画,轰动世界美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