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姚长明,年12月出生,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原诸暨县枫桥区视北乡乡长、视南公社党委书记、东三公社党委副书记等职,现居住于店口镇桃园村。百岁寄语“当年的初心是为了让大家能靠技术,过上好日子。现在我也希望我们本地的人才出去学到本领和知识后,可以反哺家乡,把好的项目、资源带回诸暨。”
姚长明是我市年龄最大的中共党员,自年3月参加工作起,先后在视北乡、视南公社、东三公社、枫桥蚕种场等处就职。“办法总比困难多,无论身在哪里,我都想把当地的发展搞好。”姚长明说,回顾他的一生,令他最骄傲的莫过于带领大家建起了“东三农机厂”,也就是“诸暨市汽车制动配件厂”的前身。“当时生活生产艰难,我想着不能再这样落后下去了,要把经济搞起来,让群众富起来。”20世纪70年代初,已在东三公社任职几年的姚长明觉得契机已成熟,便说干就干,立刻召集了公社干部、生产队长、财税人员等40多人前往余姚取经学习。回来之后想办法筹集了一笔启动资金,购买了四台仪表车床,又从余姚请来了做仪表车的师傅,年,原东三公社加工厂变更为“东三农机厂”,从加工茶叶、修理脚踏打稻机的综合加工厂,转型为生产汽车五金小配件的农机厂。面对着大家的质疑,姚长明拍着胸脯承诺:“我要把东三搞好,需要你们大家的支持,我决不会让你们吃亏。”不出姚长明所料,农机厂办了一年,收益可观。“以每人每月30元工资的标准,结算掉6名工人的开销,农机厂还有多元的结余。”姚长明说,到了年底,好几个生产队长都表态愿意借钱给公社继续办厂,就这么干了5、6年后,农机厂盖起了三层楼的厂房,买起了起重机,支持创业的人也越来越多。至70年代末,企业职工从几个人发展成50余人,生产汽车制动系列产品主要部件的工艺也日渐成熟,经济效益在全县社办企业中名列前茅,原东三农机厂也变更为“诸暨市汽车制动配件厂”。产业在探索中萌发,年姚长明退休后,仍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