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草功效,举世公认。然而珍稀名贵的虫草可否造福寻常百姓?人工虫草可否取代并超越日趋枯竭的天然虫草?持续滥采天然虫草导致生态恶化困局能否改观?蛹虫草这一科研成果又将为扶贫开发带来什么……6月18日,濮阳市天元虫草研发有限公司申报的蛹虫草企业标准评审会上,省内外专家们一一作出回答。
据悉,此次蛹虫草企业标准专业评审,在河南尚属首次。标准之高,国内空前。
评审组组长,河北省食品检测研究院研究员张岩称:从业食品检测10余年来,以这么高的标准对企业产品自我约束,国内并不多见。表明了企业市场信心与战略眼光,对引导我国虫草行业健康发展,造福国民乃至人类意义重大。他提议,现行国家标准是多年前依据天然虫草基本标准制定,而本标准远远高于现行国家标准,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完全可以申报国内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提升我国蛹虫草行业核心竞争力。
伴随着多年的掠夺性采挖,天然虫草资源短缺、价格暴涨。人工虫草企业一哄而起,由于无序竞争,质量失控,难以获得市场认可,多数成为自生自灭的“僵尸企业”。这一蛹虫草标准的产生不仅约束企业自身,也为整个行业发展竖起“标杆”,对提升行业竞争力意义重大。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勇如是说。
河南大学教授周大鹏认为:天然虫草优于人工虫草完全是个误区。尽管人工虫草无法具有其所有特性,但是通过工艺、环境控制,其有益成分不仅大大高于天然,而且还可排除其所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这已为科学检测所验证。此次评审的蛹虫草标准,其代表性有益成分如虫草素、虫草多糖、腺苷、尿苷、肌苷和鸟苷等均远高于天然虫草。
浙江工商大学王彦波教授指出:虫草以提升人体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对抗病毒以及各类癌症的特殊功效,早为医学界所承认,但高昂的价格却只能成为富翁们的“专利”。高品质蛹虫草的规模化生产,使百姓享用虫草变为现实。这对提升国民健康水平意义重大,对新资源食品市场影响深远……
专家们一致认为:发展中国家搞专利,发达国家定标准,是当今科技差距的现实写照。河南企业率先制定这么高的强制性自我约束蛹虫草标准,勇当蛹虫草行业领跑者,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天元”董事长卓宝松雄心勃勃地表示:我们现有蛹虫草年生产能力只有6.9吨,已深感优质蚕蛹之短缺。随着产品的大量上市,急需大规模的优质桑蚕产业支撑,这将对数十万沿黄地区人口创造发展机遇,通过对村、对户精准扶贫,我们完全有信心让乡亲们早日告别贫困……
来源:濮阳网作者:郭晓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