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它的作用竟然这么大能让鱼多吃快长,还能
TUhjnbcbe - 2021/8/17 19:35:00
酵母源生物饲料水产诱食性能应用研究进展来源:FUBON福邦

福邦是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动物营养品牌,二十年以来致力于酵母科技在动物营养领域的研究及推广。至今,酵母源生物饲料在动物营养上的功效已获畜、禽、水产、反刍、宠物等多领域用户认可。

下面,小编就与大家分享酵母源生物饲料水产诱食性能应用研究最新进展。

一水产诱食剂使用的必要性

1、改善饲料适口性,促进新饲料资源的利用

随着渔业资源的衰减和鱼粉价格的上涨,新饲料资源的开发势在必行,新型饲料蛋白替代鱼粉时常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饲料中添加诱食剂能增加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使水产动物更好的利用不喜食的蛋白资源,缓解动物性蛋白饲料资源紧缺的状况,并可降低饲料成本。

2、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降低饲料系数

许多诱食剂可以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增强鱼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促进生长,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研究表明,氨基酸复合物可使鳗鱼的胃蛋白酶的活性提高2倍(陈维国,,国外水产)

3、减少饲料浪费,防止水体环境污染

饲料中摄食促进物质的使用,可大大缩短水产动物的采食时间和增大水产动物的采食量,减少饲料营养物质损失及饲料浪费,提高了饲料效率,避免了因未摄食饲料的腐烂变质而引起的水质下降。

二水产诱食剂的作用机理

水产动物的摄食可分为4个阶段:

(1)开始阶段,即发觉食物刺激并意识到食物的存在;

(2)寻觅阶段,即寻找刺激位点并开始觅食;

(3)摄食阶段,即摄取食物并判断食物的适口性、可食性以决定吞入或吐出;

(4)持续进食阶段,直至饱食为止。其索饵过程如下图。

1、鱼类嗅觉感受过程

诱食剂中气味性物质通过粘液介质后与嗅觉感受器上的受体(G蛋白)相连,从而导致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或者三磷酸肌醇(InsP3)浓度的增加,cAMP或InsP3与细胞膜上面的阳离子通道蛋白偶联,通道打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发生变化,细胞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传导嗅觉感受信号至嗅球。

2、鱼类味觉感受过程

诱食剂中味觉刺激物质作用于味觉感受细胞,转导为细胞的动作电位,编码后经过传入神经传入大脑。

3、鱼类嗅觉/味觉感受器

鱼类的嗅觉感受器和味觉感受器含有多个感受器,可以感受多种化学刺激物。如鲑鳟类的味觉感受器上含有的脯氨酸感受器(感受脯氨酸、羟脯氨酸和丙氨酸)、苯丙氨酸感受器(感受苯丙氨酸和亮氨酸)、L-AGP感受器(感受L-AGP和甜菜碱)、精氨酸感受器(精氨酸)。这些感受器在感受化学刺激后将信号传导至神经中枢(主要是下丘脑),释放促食欲因子/抑制食欲因子,调剂摄食行为。鱼类促进食欲因子主要有神经肽Y(NPY)、黑色素聚集激素(MCH)、食欲素、豚鼠相关蛋白(AGRP)等,鱼类抑制食欲因子主要有胆囊收缩素(CCK)、瘦素、胰高血糖素样肽(GLP)等。

鱼类摄食调控的促食欲因子/抑制食欲因子

三常见水产诱食剂种类及效果

常见水产诱食剂种类主要包括氨基酸、核苷酸、生物碱类、含硫有机物、动植物提取物、中草药、激素等。一般而言,复合诱食剂往往比单一诱食剂效果要好,单一诱食剂可能只对鱼类的嗅觉、视觉和味觉形成单一的刺激,而复合诱食剂能形成综合的诱食刺激,这种刺激更强烈,可以更好地引诱鱼类摄食。

1、氨基酸及其复合物

L-氨基酸已是公认的引诱鱼、甲壳类和其他水产动物最有效的化合物之一。主要包括L-甘氨酸、L-丙氨酸、L-谷氨酸、L-组氨酸、L-脯氨酸、L-精氨酸、L-鸟氨酸和由氨基酸合成的谷胱甘肽等。由于食性差异,氨基酸对不同鱼类的诱食效果不同。

常见水产动物的有效氨基酸类诱食剂

2、核苷酸及衍生物

核苷酸和核苷类也是脊椎和无脊椎动物体重要的组成成分,是引起鱼类嗅觉和味觉反应的一类重要刺激物。实验证明,许多种核苷酸都对鱼类具有诱食活性,通常与氨基酸、甜菜碱或三甲胺联用,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增加水产动物的采食量,并可降低死亡率。

核苷酸及衍生物对常见水产动物的诱食效果

3、脂肪

脂肪是水产动物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和脂溶性维生素载体,但也可以作为水产动物饲料的诱食剂,如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胆固醇的使用可以起到促进摄食、提高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的效果。

4、糖类及有机酸

糖类对水产动物的诱食活性极大,捕捞渔业中常用糖类提高渔获量。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组织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柠檬酸、乳酸,可诱使罗非鱼和鲽类摄食。

5、生物碱类

甜菜碱又名甘氨酸三甲胺内盐,是一种季铵型生物碱,对水生动物的嗅觉和味觉感受器均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此外甜菜碱与一些氨基酸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还能增强氨基酸的诱食效果。研究报道,甜菜碱和氨基酸的复合物的诱食效果是单一甜菜碱或氨基酸的9~16倍。近年来开发的甘氨酸甲丙脂,是一种天然的生物碱化合物,同样具有较强的诱食增重作用。

6、含硫有机物

具有诱食的含硫有机物主要有二甲基-丙酸噻亭(DMPT,又名硫代甜菜碱)、二甲基-β-丙酸噻亭、二甲亚砜(DM)、溴化羧乙基二甲基硫(CEDMS)、溴化羧甲基二甲基硫(CMDMS)等。DMPT是海水鱼区别于淡水鱼的特征物质,是具有海产品味道的风味物质,含有的(CH3)2S基团是激活动物味觉受体的关键基团。

7、动植物及其提取物

动物来源的促摄食物质有虾粉、乌贼内脏粉、鱼粉、蚕蛹、蚯蚓、摇蚊幼虫、枝角类、鱼肉、贝类等。软体动物和甲壳类中甜菜碱、牛磺酸、氧化三甲胺、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龙是肌碱和精氨酸含量较高,故有较高诱食活性,其中鱿鱼提取物应用最为广泛。

植物提取物没有动物提取物高含量氨基酸,故摄食活性相对较弱。此外,植物中的有机酸含量较为丰富,对部分鱼类有一定诱食活性。

8、中草药

近年来,中草药或其提取物在鱼类的应用逐渐广泛,研究发现部分中草药(如薄荷、山楂、小茴香等)对鱼类摄食也有促进作用。具体的诱食成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四酵母水解物诱食性能机理性研究

1、酵母水解物的诱食物质

酵母经高密度发酵、自溶酶解工艺获得的酵母水解物,其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常规营养成分及诱食成分(小分子肽、游离核苷酸、游离呈味氨基酸等)。研究表明,酵母水解物中富含的呈味核苷酸(5’IMP+5’GMP)具有强烈鲜味,与谷氨酸显著协同增效,能增加动物(水产和猪)采食量。

2、酵母水解物生产工艺

如何实现酵母水解物的诱食性能,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有2个关键点:

(1)酵母发酵:酵母乳来源。生产酵母水解物有2种酵母来源,一种是工业发酵副产物,如啤酒酵母、酒精酵母等(啤酒酵母是啤酒工业的副产品,是将啤酒发酵罐中酵母回收并高温烘干而制成;酒精酵母为酒精生产工业的副产品),另一种是通过酵母接种发酵、利用糖蜜等糖类基质在有氧反应器(如种子扩大培养罐、发酵罐)内专门培养获得的纯培养酵母。

(2)酶解工艺:定向酶解技术。如将蛋白酶解成小肽或氨基酸,传统的方法是加入外切酶和内切酶,内切酶为端肽酶,将蛋白降解成多肽,外切酶再将多肽进一步降解成单个氨基酸,这种酶切方式不定向,形成的多肽一般成苦味。定向酶解技术,是通过特异筛选的肽酶,进行氨基酸选择性酶切,酶切位点主要是谷氨酸结合位点、氢键位点等,形成二、三肽,这些二、三肽多为美味肽、鲜味肽。

3、酵母水解物诱食效果如何评估?

(1)感官评价:感官评价是嗅觉、视觉、触觉和味觉四个方面的整体评价

(2)电子舌评价:电子舌评价是酸味、苦味、涩味、苦味后味、涩味后味、鲜味六个方面进行数据化评价

(3)动物试验评价:动物试验评价通过撞球法、迷宫法、养殖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4、酵母水解物对水产动物的诱食效果

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酵母水解物可使中华鳖的平均采食量增加30克/2h;

采用迷宫法评估不同酵母水解物(啤酒源、纯培养源)对异育银鲫的诱食效果,表明纯培养源酵母水解物对异育银鲫的促诱食效果优于啤酒源酵母水解物。采用撞球法探究纯培养酵母水解物和其他诱食剂原料对异育银鲫幼鱼诱食效果的影响,表明酵母水解物对鲫鱼的诱食效果最佳。

结语

从年起,国外学者开展了关于核苷酸对于水产动物诱食性的研究,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核苷酸(尤其是磷酸化的核苷酸)对多种水产动物有明显的诱食效果。

酵母中的核酸(RNA)含量丰富,含量约为6-8%,高核酸酵母中的核酸含量可达12-14%。将核酸进行酶解可以获得核苷酸。当前销售的核酸、核苷酸产品主要从酵母中提取获得。相比之下,鱼粉中核苷酸含量较低,MateoandStein()检测鱼粉中总核苷酸仅为75mg/kg。将酵母水解物作为功能性诱食剂使用,应用前景广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它的作用竟然这么大能让鱼多吃快长,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