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金陵作家”
尽管父亲突然病逝,然而这桩未了的心事,戴荣斌却始终记挂在心中。年9月,夫妻俩拿出元,请了专门修墓的人,但只是修了个土坟,夫妻俩看后觉得很不满意,当即决定再修一次。第二次修墓时,戴荣斌夫妻又拿出了多元,全家人自己动手,买来水泥、沙子、砖头等,在墓的外围浇筑上水泥,十多人整整忙活了一天。
前后两次修墓,一共花去了戴荣斌夫妻俩共计多元,对于家境一般的农民之家来说,可不是小数目。但在戴荣斌看来,这钱应该花,花得值。年清明节,当戴家老老小小四代人站在新修的烈士墓前时,戴荣斌觉得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地了。她来到父亲的墓前,告诉父亲说,“你交代我的事,我办好了”。
年9月30日是我国的第五个烈士纪念日。9月29日下午,戴荣斌带着儿子陶海君前往烈士墓地,在这对母子身后,还跟随着茅山风景区团工委的青年志愿者们以及茅山中心小学的师生代表。
这段扫墓的路坎坷不平,戴荣斌大病后还在休养,在儿子的搀扶下,一路走走停停,出了一身虚汗。到了新四军无名烈士墓前,青年志愿者们弯腰俯身,仔细锄去烈士墓旁的杂草,打扫周边环境。学生代表们为无名烈士献上亲手做的小白花,默哀致意。
对于戴家人为3位烈士扫墓、修墓,周围也有些人不理解,让戴荣斌感到欣慰的是,丈夫陶阿才给了她最大的支持。
戴荣斌一家坚持为烈士扫墓、自费为烈士修墓的义举,在茅山当地,乃至句容地区传为美谈,越来越多的当地党员,甚至是普通群众,或集体组织、或个人自发,前来为3位烈士扫墓。
其实,在戴家四代坚持为3位烈士扫墓的背后,还有着一段特殊的军人情结。戴荣斌的父亲戴相春曾在年参军入伍,而戴荣斌23岁的儿子陶海君则是一名现役军人。“我的父亲和儿子都选择去当兵,其实是向3位烈士学习,像他们一样去保家卫国。”戴荣斌语气坚定地说。在戴荣斌家,我们看到大门上方张贴着金色的“光荣之家”牌匾。
戴荣斌真情护墓的故事打动了60万句容人,她先后获得了“全国最美家乡人”、“江苏好人”、镇江市“新乡贤”等荣誉。根据她真人真事摄制的茅山题材电教片《特殊的家规》,在江苏省委组织部牵头开展的“‘我们’党员教育微视频大赛展评”活动中,获得全省党员教育微视频大赛纪实类作品一等奖。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为了茅山人民的解放,无数新四军烈士血洒战场、长眠他乡。英烈们的身世之谜,或许很难找到答案。但他们的精神早已深深地刻在茅山的大地上,流淌在茅山人民的血液中。他们坚贞不屈的灵*,将会激励和感召一代代茅山儿女砥砺前行。
4.在洪水中永生作家戴红梅曾经对人生有过这样的感悟:“人生很短很短,匆匆如白驹过隙,似乎只有一朵花开的时间,却也是朝来寒雨晚来风,夹杂着蜂蝶的嗡嗡,无暇在阳光中遥望隔岸的春光。然而人生也很长,长到爬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涉过一道水再过一道水,山山水水间,丛林峰谷、激流险滩,总让人绷紧一根弦,无暇展望与回顾路上的风光。”
茅山村的老支书祁增文的人生大抵也是如此,他在51岁那年就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家乡,离开了他热爱的父老乡亲,离开了他心仪的工作岗位。但他又实实在在地活在茅山人民的心中,他的灵*还在青山绿水间守望,生命虽短暂,光芒却永恒。
每年7月2日是祁书记的忌日,这一天,茅山东太阳自然村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都要拎着纸钱,拿着花束,自发地前往南庄水库上游一个叫簸箕窝的山坡上,祭奠老书记祁增文。这一块坡地是东太阳自然村祖坟所在地。祁增文的骨灰装入一只陶罐就埋在了这里,这是一座土坟,坟头上几茎野草在夏风中飘摇,周边长满了一些不知名的杂树,一阵风过来,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发出悲泣的呜咽。
每年的端午节是祁增文女儿祁大兰最悲伤的日子,今年74岁的祁大兰一到这一天就拿出父亲的遗像,轻轻擦拭,仔细端详。她拼命把呜咽声压下去,可是眼泪还是断线珍珠般滚滚而下,终于泣不成声:“父亲啊,50年了,一切就像昨天一样。你是端午节一家人围坐一起吃了粽子去北山水库上班的,从此再也没有回家,我没有哪一天不思念你啊——”
在寻觅祁增文51年的人生轨迹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离开我们近50年的老书记,为什么还会如此令人哀痛和惋惜?从乡亲们的热泪中,从亲朋好友的悲伤中,从一茬茬后任干部的无限思念和崇敬中,我真切地感到了一个英雄的内涵是那样博大与丰富,又是那样朴实与单纯。
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一个有情有性的心灵,一个无私奉献的生命。他对百姓的忠诚和博爱就像夜空中那颗闪亮的流星,照耀苍穹。让我们走进时光的隧道,抚摸祁增文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生轨迹——
生于年3月的祁增文是地地道道的茅山东太阳村人,祁增文小时候出生在山村,虽然取名为“增文”,但当其他人背上书包走进学堂,用文化改变命运的时候,他却得到了一根牛鞭。在父母的呵斥声中,他成了一个“满沟跑”的放牛娃。据说小时候又瘦又小的他根本不是水牛的对手,有一次水牛一生气就将他摔在了竹园里,所幸尖锐的竹子并未戳伤他,让他逃过了一劫。
虽然每天早出晚归出去放牛,但祁增文的父亲经常听到儿子悄悄地背《三字经》《百家姓》,当时觉得非常震惊,便想一探究竟,于是就尾随祁增文去放牛。发现原来是祁增文在放牛的时候悄悄跑去别人私塾的门口,偷听老师上课。父亲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决定咬紧牙,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把儿子送进邻村五里庙读私塾。
解放后,读过私塾的祁增文被推举为村民委员。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又相继担任茅山乡农会主任,茅山、后白乡乡长。祁增文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競競业业,从不浪费国家与集体一分钱。他在后白乡工作期间,在一次审查财务开支时,曾发现一位机关干部多报了出差的车票,非常生气,马上被剔除下来。还有一次,他发现有一名会计报销算盘时只见发票不见实物,经追问,才发现这位会计把公家的算盘拿到家里私用了,后即被追回。事后,他在会上宣布,公家的钱一分也不能浪费,更不能公物私占,要严格监督,从我做起,如果我挪用公家一分钱,请大家同样对我监督。
年6月,祁增文调到北山水库任水库管理所所长、党支部书记。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对祁增文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北山水库原以普渡桥命名。普渡桥,曾经是句容北部的一个古村落。《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仁信乡二十四村中,就有普渡桥,当时记载为铺头。清末民初,句容全县有50个集镇,普渡桥亦是其中之一。普渡桥地处北部山凹。空青山、武岐山、凉帽山等山水经这里下泄解巷河,经大卓庙、下荫坝、房家坝,通过句容河流入秦淮河。
普渡桥初建于明万历年间,民国七年(年),再次修造。桥高三丈,长三十丈,宽一丈。桥的两侧桥墩上各有石刻龙头一对,桥身全系千斤以上巨石。桥的两头各建牌坊一座,牌坊立柱上各题对联一副。一副题为:“句曲名区留胜迹;东头古道架长虹。”一副题为:“隔水无须分南北;问津从此识铺西。”引桥拱门上刻有“曲阿古迹”四个大字。
年扩建北山水库,普渡桥淹没在北山水库中。同时被淹没的还有里巷、上下张培、东解、解家、大小山宕、刘家凹、下亭子等自然村。因建库后,桥被淹没,库址在城北山区,故于年更名为北山水库。
从空中俯瞰,北山水库周边山峦叠嶂,云雾缭绕,朵朵白云在水库周边的山峦间飘动,田园房屋在云层下若影若现,美如仙境。
这里真是一个大显身手的好地方。
此时,正值水库大坝加高加固以及高低涵洞和溢洪道续建,工程任务异常繁重。走马上任的祁增文一头扎进了工地。
50多年前,能够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机械实在是少之又少,人力和畜力是最主要的两种方式。用人力或畜力肩挑背扛运输建筑材料,再用人力和畜力进行碾压密实,尽管费时费力,但工程质量确实是头上站鸭子——顶呱呱。
曾经参加过北山水库建设的祁增文的小伙伴刘德平老人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仍唏嘘不已——
喧闹而繁忙的工地上,人声鼎沸。巨大的塔形打桩机“突突突”地吼叫着,不分昼夜。探照灯巨大的光柱像一把把银色长剑,刺破夜空。那忽闪忽闪的电焊弧光,把周围的山岭照得通明晶亮。车畜人流,变成了一串串活动的剪影,在呼喊,在奔跑。
到了隆冬季节,天气突然转冷,天空中飘起了絮絮雪花。可是北山水库工地上照样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祁增文穿插在队伍中间,呼喊着号子,肩扛手提,一刻也不停歇,好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连落下的雪花刚接近地面便融化了。
水库大坝加高加固结束后,祁增文受到了镇江专署的表彰。
祁增文热爱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北山水库的水文特征、抗风防洪能力都悉记于心,了如指掌。
茅山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变换明显,也常有异常气象出现。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卢桔垂金弹,甘蔗吐白莲”。这是清《茅山志》反映茅山仲夏季节的一般景象。而山区也会出现大旱、大风等怪异气象。有一年茅山地区大旱,春旱连着夏旱,伏旱接着秋旱,全年降雨量仅.2毫米,北山水库总库存量原有万立方米,这一年却库底干涸,鱼虾绝迹。年仲夏的一天,北山水库出现两个奇观,一是水库边沿,群虾聚集,顺手即可满篓;一是山间旋风袭来,顷刻间,乌云密布,暴雨如注,水库中升腾起一条30米高的水柱,犹如蛟龙出海。附近村民目睹壮观奇景,个个惊叹不已。
年6月下旬,“蛟龙”再次光顾北山水库。
雨,哗啦啦地下着,织成了一张密密匝匝的水网,漫山遍野地覆盖下来,把整个茅山山脉都置于水气氲氤之下。这时震人心魄的,倒不是暴雨声,而是山洪滚动的沉重的隆隆声和河水暴涨的怕人的哇哇声。这两种声音搅成一片,像要立刻把水库周边的村庄也吞噬下去。
祁增文在值班室里焦灼地踱来踱去,不停地吸烟,时而掏出怀表瞧瞧,时而望望窗外。此时,雷声隆隆,闪电不断,蚕豆大的雨点,砸得房顶霹雳啪啦作响。雨落在水库里,像滴进晶莹的玉盘,溅起了粒粒珍珠;雨落在树梢上,像给枝条梳动着柔软的长发;雨落在大地上,卷起了一阵阵轻烟。
到了7月1日凌晨,暴雨陡涨.3毫米,水库水位猛升到53.34米,超过红色警戒水位(52米)1.34米。
危急,危急,北山水库异常危急。
因洪水来势凶猛,溢闸泄洪根本来不及,洪水从正在施工的启门井内溢入隧洞,一遍又一遍地冲刷坝基。一旦大坝决堤,水库下游6个村庄上千名群众将被卷入一片汪洋之中,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此刻,祁增文书记倒显得异常冷静。他一面电话请示县里,一面做好炸开临时溢洪道的准备。县委领导闻讯,旋即驱车北上,可是车到大卓公社境内,田野、公里已被洪水淹没,交通受阻,车子进水歇火。县委领导立马下车涉水前行,水已经齐腰。因当时的通信手段落后,前后方一下子失去了联系。
此时,洪水已经越过了堤坝,呈瀑布状涌入田野。水库堤坝,命悬一线;数千村民的生命,危在旦夕!
怎么办?霎时,几十双眼睛紧盯着祁增文。在这瞬息万变的紧急时刻,祁增文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亲临现场指挥爆破手起爆。同时,将所有民工撤退到安全区域,而自己走在队伍的最后面护驾。
“3、2、1,起爆——”“轰隆——”一声巨响,溢洪道中间冲出了一股炽热的波浪,伴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滚滚浓烟、擎天水柱如同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一般,腾空而起,伴随着猩红色的火焰妖艳绽放。
“哗——”洪水犹如野马脱缰,猛虎出山,大声吼叫着奔泻而下。
正当民工额手称庆的时候,忽然看到不远处,祁书记一头栽倒在水里,再也没有爬起来。原来,一块二三斤重的飞石从空中飞来,不偏不倚正击中祁书记的腰部。
“祁书记——,祁书记——”惊恐万状的民工从水里捞医院送,然而,水位还未下去,面对一片汪洋,道路分辨不清,民工们欲哭无泪,仰天长叹。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过去了,原来还清醒的祁书记再也没有醒来。后经医生诊断,他的肝脏已被镇裂,再也无法挽救。
江河呜咽,大地恸哭,万物肃静。
祁书记“走了”的消息传到了北山水库周边的村庄,传到了茅山乡,传到了东太阳村。人们几乎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祁书记太好了!是个大善人!”人们称赞道。
“好人得不到好报,老天不开眼呐!”人们纷纷惋惜。
“祁书记呀,你再醒一醒看一看啊,全村的人都来送你了,我们舍不得你呀!”人们悲痛欲绝。
祁书记火化后,孝子把骨灰抱回了老家东太阳村。一路走,一路恸哭:“父亲啊,我们回家了——”“父亲啊,现在转弯了、过桥了,你可记得回家的路啊?”
灵堂就设在自己的家里。堂屋前悬挂着白色的布幕,供桌上摆着各种祭品,两边的烛台上插了两支白蜡烛,桌子周围摆放了各式各样的花圈。风吹进来,四面的挽联飘摆,香烟缭绕。人们三三两两走进去,一看到这情景,心里就难受得想哭。
屋外,唢呐笙管,把人们的心都吹乱了。祁书记的晚辈们跪在地上,难受得泪珠止不住的簌簌落下来。祁书记的夫人全身蜷缩成一团,在离开灵堂稍远一点的一张椅子上,呼天喊地——
50年过去了,今天翻开尘封在岁月深处的往事,那红色的光芒永远折射出前辈创业的艰辛和不屈的脊梁,默默诉说着那时人们无私奉献的不朽传奇。
我在茅山采访时,一直惦记着英雄的后人。茅山村委副书记张进看出了我的心思,自告奋勇带我去见见祁增文老书记的女儿祁大兰。
祁大兰年轻的时候是东太阳村小学的教师,后又担任了校长,目前已退休26年了。回忆父亲的往事,依然眼泪婆娑。她看上去比一般人显得苍老,然而她的眼神坚定而又执著。谁也看不出眼前这位普普通通的老人,竟走过了一段比苦楝还苦的日子——
祁增文老书记走了以后,爱人一睡不起,在家躺了半个月。为了下地挣工分,强忍着悲痛下床去上工,社员们再一次见到以往爱说爱笑的嫂子时,已是花发苍苍的“白毛女”。
祁大兰除了每天安慰母亲,还要一边带儿子,一边继续每天的教学。她的丈夫远在南京的某部服役,每天都忙于轰轰烈烈的大比武,根本无暇顾及家里。然而,屋落偏逢连夜雨,丈夫在一次泅渡训练中受寒,连续发高烧,继而血液出了毛病,经常发热发烧。部队转辗苏州、上海多地为他求医问药,也始终没有得到根本医治。10年后,经部队和地方共同做工作,将其转业到国营镇江纺织厂。可两年后,还是出现并发症,离开了人世。
前后送走了两位亲人,祁大兰觉得自己像掉进了一个万丈的深渊,黑暗像高山一样压着她,像大海一样淹没她,她话也说不出来,气也透不出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痛苦能够和她此刻所感觉的痛苦相比。这种痛苦是那样锐利,那样深刻,又是那样复杂,那样沉重。
祁大兰每天拖着沉重的脚步,来往在学校和家的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稍不留神,就有摔倒的可能,她太累了,心力交瘁,不能支撑自己。
祁大兰的一举一动让同校的教师严志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我一定要帮帮她,不为别的,就为她因公牺牲的父亲。”严志根在心里这样默默地想,虽然他比祁大兰小5岁。
于是,严志根经常为她倒水,叮嘱她吃药,问寒问暖,还主动为她承担一些学校的后勤工作。
在这样相互搀扶、鼓励下,严志根心里的“同情”慢慢长出了爱情的花蕾。
可在七十年代,这种年龄的悬殊,加之祁大兰还带着一个前夫的儿子,这让严家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
“赶紧断绝来往,不然以后不要进我家门!”严志根父亲下了最后通牒。
爱情的力量是神奇而伟大的,严志根卷了铺盖住进了学校的临时宿舍。
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夫妻俩顶住世俗的压力,过着相安无事的甜美生活。然而,爱情也需要经受严峻的考验。一年后,他们的爱情终于结出果子,一个帅气的儿子降生了,他们喜极而泣。又过了两年,另一个小生命诞生了。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儿子在十个月大的时候,因连续发烧,长久不退,被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加之免疫力不足,一有风吹草动就发热发烧。从此,他们夫妻俩就不断奔波在求医的路上。镇江、南京、上海,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获取一条线索,他们就舍命前往,尽管当时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每月还不到20元。为了救治小儿子,他们节衣缩食,从不添置新衣,家中一贫如洗,半年都不知道猪肉是啥滋味。
医生断言,小孩活不到4岁。可没想到的是,在夫妻俩的悉心照料下,孩子活了整整40年。在最后的两年里,夫妻俩一直守护在特护病房里,几乎没有离开儿子半步。
祁大兰的事迹感天动地,没有一个人听了不泣不成声。村委会、教育局也伸出援手,多次给予关心和补贴。祁大兰还被评为“茅山好人”,茅山“新乡贤”。
苦难终将过去,如今的祁大兰夫妻过着稳定而安逸的退休生活,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非常孝顺。但思念父亲一刻也不曾停止,总想在有生之年,去父亲曾经牺牲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可以告慰祁大兰和祁书记在天之灵的是,今天的句容水利人正高举先辈的旗帜,以追天逐日的豪迈,构建大水利,做好水文章,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初夏时节,我和句容水利局局长包俊华驱车前往北山水库。一路上,包俊华介绍说,北山水库是句容城区供水的主要水源地,水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为了打造“人水和谐、环境优美、水质清澈、鱼水欢歌”的生态环境,句容市针对全市条村级及以上河道、2个湖泊、56座中小型在册水库,建立了河长制,严格落实“一二三”工作法,以“六个一”工作机制为抓手,制定了河长制六项工作制度,积极编制“一河一策”行动指南。
在北山水库管理所,我们见到了现任的管理所所长尚进,谈起如今的北山水库建设,尚所长如数家珍:“句容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北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及环境整治工作方案》,近年来投入上亿元,用于关闭北山水库上游采石宕口,治理农业污染源、畜禽养殖污染、工业点源污染,以及北山水库清淤、水质水量在线监测等。我们北山水库还成立了水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筹建了水环境保护工作组、水行政执法中队、公安局警务组,三支队伍共同维护北山水库水环境,持续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
行走在北山水库,都是绿树相伴,让人心生愉悦。随着句容宝华山至赤山湖旅游专线高等级公路、句容全域旅游线路的开通,北山水库的生态效益、旅游效应愈发凸显,越来越多的观光者来到这里。
对于未来的打算,尚进所长笑着说自己每分钟都在思考怎么把“北山水库”建设成景观水库。这个“每分钟”让我们开怀大笑,于是话题就此扯了开来。原来,他们把目光投到了水库上游,既要使之成为水质保护的缓冲地,又要使之成为景观水利的风景线。设计者将北山水库与园林水景;绿树修竹和楼馆台榭虚实结合,相得益彰;考虑岸边景物到水面的方位、大小及其周围环境的层次;讲究大堤、小岛、曲桥、绿洲、港汊分布在安静的湖面上,增加了水库的层次与立体感,强调田园诗意、和谐生态、传统水利、生态水利、现代水韵自然融合。复原普渡桥,将一自然泉水建设成“普渡泉”,把普渡桥历史融入水文化的诗意中,将湿地打造成“普渡桥湿地公园”。
站在下午3时许的水库大堤上,酷暑的风,不疾不徐,夹杂着水稻、山菊的香;远山近岭,栎树、槭树、杨柳……色彩斑斓;天边云开云合,云聚云散,云卷云舒。是啊!云天下,群山环抱中哺育人类成长的水库,尤其西北端那座临水的小山村、纯朴的山民,在我心里,是一幅隽永的乡情画卷。
祁书记,你安息吧!你将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北山水库的继承者也会更加努力地活在先辈的光荣中,将“文明和谐、责任担当、规范创新、润泽共享”的北山水库精神传扬……
作者简介赵柳方,笔名柳笛,年3月生于江苏丹阳大运河畔的折柳镇。年12月,带着对“兵”的惊奇,走进溧阳竹箦蚕种场监狱当了名“看守兵”。从武警北京指挥学院毕业后任职武警江苏总队、武警南京支队,4次荣立三等功。年8月转业至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年机构改革划入南京海关。工作之余,常笔耕不辍,年至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万字。《屯兵幕府山》《脊梁》《生死大营救》《大桥橄榄*》《万里长江的守望》《滔滔江水的诉说》《镌刻在国际空港的忠诚》《亮剑》《没有硝烟的围剿战》《面向长江梦飞扬》《国门线上的“铿锵玫瑰”》等百篇报告文学在国家级报刊发表。先后出版报告文学集《离天很近的地方》《寻找最美——来自国门前的报告》。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永做时代船头的瞭望者、记录者”既是他的职责,更是他的信仰。《金陵作家》年6月3日
第期(总期)
《金陵作家》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