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自然教育课程故事蚕蚕
TUhjnbcbe - 2021/7/31 17:26:00

蚕?蚕!

大家快来看,这是什么啊?

这是什么呀?是虫子吗?

是毛毛虫吧!

不对,不对,这是蚕宝宝,我小姨家有,它会变大的。

GrainRain

这天,刚进门,就看见孩子们围在一起。他们在干什么?好奇心推着我走上前,还没来得及问,就发现了原因所在——原来是谢老师网上买的蚕宝宝到了!故事就从这里拉开了序幕.。。。

+++++

熙:我们抓一条出来看看吧。

微:你怕吗?

武:不怕,你看它抬头了,多可爱。

祺:摸一下,哇!好软呀!

你们不要摸蚕宝宝,它怕疼。

蚕宝宝看着有点恶心呢!

教师的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让孩子们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如陈鹤琴所言,“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因此我们将蚕宝宝作为孩子们探索的核心,引导孩子们观察,一系列有趣又有爱的故事悄然而至。。。

NO.1换房风波

—SPRINGDAY—

小讨论:

“老师,蚕宝宝这个碗好脏。而且好小,蚕宝宝住着肯定不舒服”

“这个碗太小了,蚕宝宝长大了点都呆不下了。"

"要不我们给他们换个大房子吧。"

潘老师:那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做蚕宝宝的家呢?

"我们可以给他们找个大点的碗"

"应该用大的脸盆。”

“要找高一点的碗,不然蚕宝宝会爬出来吧。”

“也可以用娃娃家的大盘子,娃娃家有好多大盘子"

"小厨房还有塑料的方方的盆。"

“还可以用杯子。”

小朋友们说行动就行动,在班级的各个地方认真搜索,终于找到了很多他们认为可以做蚕宝宝家的物品。

孩子们一边讨论一边对比,最终发现1.蚕宝宝的房子要大一点,不能太深,2.不能有洞洞,平滑一点容易打扫,3.最好是透明的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蚕宝宝。最终孩子们选择了鞋盒盖和透明的巧克力盒,终于让蚕宝宝住上了满意的大房子。

教师的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认真的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单的调查。”我们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运用自身经验等方法,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给幼儿带来经验的提升。

NO.2迷你蚕宝宝

—SPRINGDAY—

小讨论:

晨:蚕宝宝太小了,我要凑得很近看。

你凑那么近其他人看不见啦~

我有个办法,用放大镜看看它在干嘛!

放大镜拿得远就大,拿得近就小,对吗?

辉:放大镜还是看不清楚。

飞:还是等蚕宝宝长大点吧!

接下来的一周里,总能看见孩子们拿着放大镜在观察蚕宝宝,一个个小小的科学家在探索着生命的奥秘。

我可以摸一摸蚕蚕吗?它摸上去软软的。

你们快看,它的后面有一个小刺,这是他的小尾巴吗?

蚕宝宝身上都是皱皱的皮,头是白白的。

你们看,蚕宝宝身上都是黑黑的点,可是妈妈告诉我蚕宝宝是白色的呀

蚕宝宝小时候是黑的,长大就白了。

蚕蚕在吃叶子呢,它的嘴巴好丑哦。

为了让小朋友更清楚的了解蚕宝宝,我们请出了万能的百度。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我们发现,蚕蚕的身体长大后是乳白色的,头部皱巴巴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比较平整,尾部有像小刺一样的突起。它的小脚上有像吸盘一样部分,能让蚕蚕稳稳的待在树叶上不掉下来。蚕宝宝身上黑色的小点点是气孔,是用来呼吸的,我们还知道了蚕宝宝的眼睛并不容易被人发现,紧紧靠着它的咀嚼式口腔,叫做复眼。

这是我们了解新朋友迈出的第一步,感觉真不错!

小知识:

NO.3桑叶没有了

“老师老师,蚕宝宝的叶子吃光啦。”

“我昨天看到袋子里有,怎么现在没有了。”

“蚕宝宝没有桑叶会饿死的。”

“我们快去找老师吧,找找桑叶在哪。”

三月初就就从网上把蚕宝宝买了回来,卖家一起寄了一小袋子桑叶来,现在桑叶全吃完了。由于学校有种桑树,因此我带着孩子们准备一起去摘桑叶,然而到了树下一看,桑叶却还没长出来,只冒了一点点小芽。

小讨论:

"怎么办,桑叶没有,蚕宝宝会不会饿死?"

"要不我们把我们的米饭分一点给他们吧!"

“蚕宝宝不能吃米饭的,他只能吃树叶。”

“那学校好多其他树的叶子,我们去摘一点吧!”

“蚕宝宝不爱吃其他的叶子,它只喜欢桑叶。”

潘老师:你们小区里也有好多桑树,大家今天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看,摘一点桑叶带来学校吧。

翌日.....

“老师老师,昨天我去看了,我爷爷说桑叶还没长出来呢!”

“我也找到了桑树,可是树上根本没有树叶”

“桑叶没有蚕宝宝会死的!”

谢老师:那我们来问问百度蚕宝宝还能不能吃其他的叶子吧。

通过百度,我们了解到蚕宝宝还能吃生菜,蒲公英叶子,无花果叶子等。

为了让蚕宝宝吃饱,散步时间,小朋友们满幼儿园为蚕宝宝找吃的。

你们看,这边有蒲公英!可以给蚕宝宝吃了。

蒲公英

GrainRain

我们多摘一点,让蚕宝宝吃饱。

蒲公英叶

GrainRain

小菜园种了好多生菜,我们拔一点吧。

蚕宝宝有好多食物了,不会饿了。

小菜园寻找生菜

生菜

回到班级,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把摘到的生菜和蒲公英喂给了蚕宝宝,为了知道蚕宝宝更爱哪一种食物,我们把蚕宝宝分成了“生菜帮”和“蒲公英帮”。

更爱吃什么呢?

小讨论:

“蚕宝宝怎么都不吃,他们是不是不爱吃啊。”

“可能他们现在不饿吧!”

“桑叶什么时候才能长出来啊。”

“蚕宝宝,快快吃,才能长高高哦。”

到了下午,有个小朋友惊喜的发现,蚕宝宝居然在吃生菜啦!原来他们真的爱吃生菜呀。

小朋友们每天去菜园摘小生菜,每天也去看看桑树,看看桑叶长出来没有,然而到了第三天,有孩子发现,有几个蚕宝宝不动了!

“你们你来看啊,有一条好小的蚕宝宝不动了!”

“它死了,它死了!”

“不是,它在休息。”

“它就是死了,一动不动。”

小讨论:

“蚕宝宝肯定是饿死了,他们不爱吃生菜。“

“不是的,是太冷了没给他们盖被子。”

“我妈妈说蚕宝宝不能喝水,你看叶子上有水,肯定是吃了水死掉的。”

“昨天我看到王书涵把蚕宝宝抓起来,肯定是被他捏死了!”

孩子们伤心的跑来问我为什么蚕宝宝死掉了,通过百度我们找到了可能的原因:饥饿、寒冷、暴晒、大力捏。

“老师,我们一起来保护蚕宝宝吧,不能再让他们死了。”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护蚕行动”开始了.。。。

教师的话:依据《指南》科学领域: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新问题的出现,引发孩子们新的探究兴趣。主动照顾、保护蚕宝宝,表明孩子们对蚕宝宝的关爱。养蚕活动更是激发了孩子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NO.4护蚕行动

在孩子们焦急的等待下,学校的桑叶终于慢慢长大。

桑叶

GrainRain

小讨论:

教师:你们觉得要怎么照顾蚕宝宝呢?

“可以给他们摘好多桑叶”

“可以帮他们把住的地方打扫干净”

“还可以和他们做游戏,摸摸他们”

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更了解如何照顾蚕宝宝,我们一起制作了一份“养蚕日记”。

注解:竖排是星期,横排是每天做了什么事,每天小朋友选择自己想做的事贴好小标记。每一周都把便签条撕下来,以便统计哪些孩子经常参与,鼓励不愿意参与的孩子参与到我们的护蚕行动中来。

摘桑叶

GrainRain

擦干、剪小

GrainRain

铺桑叶

GrainRain

更换干净的屋子

GrainRain

蚕宝宝长大了耶!

他们白一点了,更可爱了。

他们吃桑叶的样子好可爱,头一动一动的。

你看看,桑叶上他们吃的全是洞洞。

还有他们拉的粑粑,好黑啊~

师幼一起

很快,蚕宝宝迎来“护蚕行动”期间的第一个周末。

“明天我们不来幼儿园了,那蚕宝宝没有桑叶吃了怎么办?”

“今天多放一点,两天够他们吃了把。”

“那两天蚕宝宝看不见我们,肯定很无聊。”

“还会很伤心,因为没人陪他们。”

“要不我们把他们带回家把,这样就有人照顾他们了。”

孩子们一致提议把蚕宝宝带回家,于是,我们的“养蚕日记”又多加了一栏。

蚕宝宝跟着小朋友回家过周末啦!

周末,小值日生继续给蚕宝宝采桑叶,整理打扫他们的小屋子,陪蚕宝宝做游戏,可爱的蚕宝宝在小朋友们的照顾下茁壮成长。

小意外!

又是新的一周啦,这天孩子们发现,换下来的粪便中有点不一样的东西。

小知识:

“这是什么呀,和便便不一样。”

“这是不是死掉的蚕宝宝的骨头啊?”

“这个和上次死掉的蚕宝宝一样。”

“是干瘪的蚕宝宝吧。”

孩子们来求助我,我告诉孩子们,这是蚕宝宝蜕下来的皮,说明蚕宝宝长大啦~

“那蚕宝宝以后还会蜕皮吗?”

“蜕皮的时候是不是很疼,就像我们的皮肤掉了一样。”

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的知道蚕宝宝怎么蜕皮,我们欣赏了一个短片《蚕的一生》,原来蚕宝宝每隔七天左右就要眠一次,不吃不喝也不动,经过眠之后,就会开始蜕皮,每蜕皮一次的蚕就多了一龄,要蜕四次皮就到了五龄蚕。成为五龄蚕后,体色会变黄且呈透明状、皮肤紧绷,如果他们不爱吃桑叶了,就表示它们开始吐丝结茧,到那时候就可以为它准备房间,让它安心的准备吐丝结茧。

教师的话:《指南》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蚕宝宝生命的存在,感受到蚕宝宝的生长变化,感受到自己行为与蚕宝宝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NO.5蚕宝宝长大了

蚕宝宝越长越大,吃的越来越多

他们蜕的皮也越来越大

第二次蜕下来的皮比第一次大好多呀,扁扁的都是腿!

你们看,蚕宝宝又蜕皮了!

这次还有它的嘴巴。

好神奇啊,蜕下来的皮真的和蚕宝宝一模一样

他们的嗯嗯也越来越大

蚕宝宝的便便也越来越大,你们看一粒粒,像黑色的芝麻。

粪便可以做肥料。

我们拿去倒在我们种的向日葵里吧。

我们的养蚕日记上的便签纸也越来越少```

每天和蚕宝宝互动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多```

教师的话:通过养蚕日记,我发现很多孩子只喜欢重复做一件事情,《指南》中指出:教师应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通过便签本的记录,鼓励幼儿去尝试着去做所有的事情,真真切切的参与到蚕宝宝成长的每一阶段。

NO.6蚕宝宝又不动了

这条最胖的蚕宝宝不吃桑叶了

他是不是生病了呢?

上次老师说他们不吃桑叶,就是要吐丝了。

那要结茧了,我们就看不见他们了吗?

他们会变成飞蛾的。

蚕宝宝又要换房子了,这次换房是为了方便他们结茧。

我们一起去材料超市找了鞋盒,纸板等,自制了一个“蚕宝宝大别墅”。

孩子们把蚕宝宝放进大格子别墅,静静的守候着蚕宝宝结茧的时刻。。。。

等待

GrainRain

未完待续······

NO.7养蚕小彩蛋

一起做书签

蚕宝宝越长越大,食量也越来越大,这天,王依依在给蚕宝宝换桑叶的时候发现了几片不一样的桑叶。

“你们看这个桑叶,被蚕宝宝吃的只剩下茎了。”

“茎太硬了他们啃不动。”

“这个桑叶看着像我姐姐的树叶书签,我姐姐的书签也是这样一片的,上面很多洞洞,但是她的是金色的。”

啃剩下的桑叶

GrainRain

Enjoy

Your

Life

在孩子们的建议下,我们一起把比较完整的叶子挑出来,夹进绘本里,塑封起来,做成了美丽的桑叶书签。

压一压

你们看,这个桑叶上还粘着蚕宝宝的便便呢!

没事,封起来也没有臭味呀!

桑叶还是香香的呢。

回去我要把这个书签送我的哥哥,他最喜欢看书了。

Enjoy

Your

Life

教师的话: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依据《指南》艺术领域: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设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一起去散步

蚕宝宝长大了,我们可以带他们出去散步吗?

老师说蚕宝宝不喜欢晒太阳的

我们可以带他们去红叶林,里面没太阳

蚕宝宝肯定很想看看我们的学校吧!

蚕宝宝你们看,这是草地~

蚕宝宝在我们手上做游戏

我们一起讲悄悄话

看,这是我们的滑滑梯,很好玩的。

我们可以对对小鼻子吗?

一起做手工

“我们来做蚕宝宝吧

可以用粘土做

我想做小时候的蚕宝宝,是灰色的。

长得白白的蚕宝宝才漂亮。

写在最后的话: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与敬畏。”

环境生成课程,课程来源于生活。在养蚕的日子里,孩子们每天细心地照顾这些弱小的生命,慢慢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从一开始的抗拒接触,到后来的亲密无间。这一个多月里孩子们获得了爱的体验。自己亲身实践收获的不仅仅是蚕宝宝形态变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自己获得了探究体验的机会,亲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文字:小5班

美编:小5班

审核:教研部

版权说明

本文系苏州高新区通安实验幼儿园小五班教师投稿作品,若须转载请联系授权。欢迎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然教育课程故事蚕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