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宝宝的一生
中三班
自然课程案例分享
一天早晨,雯雯小朋友带来一个小盒子和一袋绿色的叶子,雯雯说:“老师,这是妈妈给我买的蚕宝宝,这个是蚕宝宝吃的桑叶。”说着她打开盒子,一群黑色小蚂蚁一样的小虫子,这时一群好奇的小朋友围过来观看,航航说:“咦,这不是蚕宝宝。”轩轩说:“对的,这不是蚕宝宝,蚕宝宝是白色的,胖胖的,跟书上长得不一样。”雯雯说:“我妈妈说这就是蚕宝宝,不过比较小,长大了,他们就会变成白色的。”小朋友们激烈的讨论着,于是,我抓住了这个瞬间,展开了我们的课程“蚕宝宝”的一生。
镜头一
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由于雯雯带来的蚕宝宝是黑色的,很多小朋友说蚕宝宝是白色,根据这个问题,我决定带小朋友们真正的去了解蚕。首先我先找到蚕宝宝从蚕卵-蚁蚕-一龄蚕-二龄蚕-三龄蚕-四龄蚕-五龄蚕-蚕茧-蚕蛹-蚕蛾的生长过程让幼儿观察。
镜头二
科学区养殖蚕宝宝
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盒子、桑叶、羽毛,小朋友说着:“老师这些都是蚕宝宝要用的,吃的、住的。”拿来干净的盒子,用羽毛轻轻地把蚕宝宝放进盒子,小朋友们拿来干净的桑叶剪碎放在盒子里面,小朋友们围成一圈看蚕宝宝吃桑叶,
第三天早上小朋友们又围过去看,航航:“老师,盒子里面好多黑黑的沙子。”我:“黑色的沙子是蚕宝宝的便便,它是“蚕沙”。
镜头三
参观西漳蚕种场
人间四月,春日的美景无处不在,一草一木一树,一花一山一水,都是一首浪漫的诗篇。伴随着春光旖旎,年4月21日下午,无锡市惠山区京师幼学幼儿园组织中大班幼儿到西漳公园参观蚕桑博物馆,感受养蚕的魅力。走进江南蚕桑博物馆,馆内有详实的史料和实物,工作人员向小朋友们介绍:西漳蚕种场的前身名叫“三五馆”,创始人无锡县西漳乡旺庄村村民陆子容毕业于蚕学馆,种种机缘之下,从永泰丝厂借款四千元办起了“三五馆”蚕种场……让大家了解了蚕桑发展的兴盛与没落的历史。
镜头四
彩泥蚕宝宝
你还记得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吗?你一定很好奇吧!蚕宝宝来到中三班的第10天,已经长那么大了呦!你想不想也动手做一个呢?快看我们是怎么做的吧!一般人我可不告诉她呦!嘘!我们偷偷的学一学。首先,用绿色的卡纸剪成不同形状的树叶,粘贴在白色的纸盘上面,简单的桑叶小筐就做好了。然后,准备一些白色彩泥,将白色彩泥团成圆圆的小球连接在一起,并在头上用黑色勾线笔装饰上眼睛,一只简单又好看的蚕宝宝就做好了,再把蚕宝宝粘贴在做好的桑叶上,蚕宝宝开始吃桑叶了哦!
课程思考
这次饲养蚕宝宝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活动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观察过程中,我们通过有目的的启发和具体的一个个提问,帮助他们初步了解到蚕宝宝的生活习性,激发了孩子们饲养蚕宝宝的热情,丰富了其知识经验。通过饲养蚕宝宝、关心蚕宝宝,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心及责任感,萌发了他们爱护动物、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孩子和特别调皮的孩子,这次都能尽力尽责温柔地饲养着蚕宝宝。
通过自己饲养和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及变化过程,加深了孩子们的印象,帮助孩子们初步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接下来饲养与观察蚕宝宝的蜕皮、吐丝、结茧、破茧变成蚕蛹等过程中,相信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