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首千古名诗,用来比喻忠臣或者教师,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您小时候可能也养过蚕,那么从蚕到蚕丝制品,这又是怎样的一个历程呢?
一、蚕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的国家,大约在多年前便有记载。在多年前,有两个外国人把蚕卵带到欧洲。
历史上,以丝绸贸易为代表的丝绸之路,横贯东西、连接欧亚,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现在,中国是世界上,丝绸生产和出口的大国。
二、蚕的一生
1、蚕卵
蚕卵长得很小,一元硬币上面大约会容纳四五百个蚕卵。刚刚生下来的蚕卵是淡黄色的,即将孵化的蚕卵呈紫黑色。
2、蚁蚕、幼蚕、熟蚕
蚁蚕
幼蚕
熟蚕
刚刚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像蚂蚁一样,身上长满了细毛,大约两天后就不明显了。蚕宝宝要经历四次蜕皮后成长为五龄蚕,每一次蜕皮的时间相隔七天。
3、蚕茧
五龄蚕需要经历两天两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经过四天左右,会蜕变成一个蛹。再经历十二天左右的时间羽化成蚕蛾。这时候,它的口中会吐出含酶的液体,将蚕茧化开。
4、蚕蛾
破茧而出成为蚕蛾之后,雌蚕的尾部会发出一种气味引来雄蛾交尾。交尾后,雄蛾就将死亡。雌蛾大约花一个晚上会产出大约五百个蚕卵,之后也会慢慢的死去。
三、蚕丝的发展
1、古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制做丝线、丝带和简单的丝织品,到商周时期已能利用蚕丝制成绫、罗、锦等丝织品。
早期的制丝方式是将鲜茧浸于热汤中,用手抽丝,卷于丝框上,到周代已开始应用简单的缫丝工具缫丝。
2、现代
现代流行的“立式缫丝”的工艺过程,是将无绪茧放入,盛有90℃左右高温水浴的索绪锅内,使“索绪帚”与茧层表面相互摩擦,索得丝绪。
再将若干粒正绪茧的绪丝合并,经接绪装置轴孔引出,穿过集绪器将几跟丝合成一股。
四、真丝制品的由来
一个蚕茧能产出的丝的平均长度为米。这样的一个由真丝编制成的小家是蚕为了羽化成蝶之后,继续繁衍下一代。
然而您知道吗?要制作一件约1千克重的衣服,所需要的丝大约来自个蚕茧。
也就是说为了您的一件真丝衣服,至少会有个活生生的蚕茧,在热水里被煮的浑身涨烂之后,再被一双双手和一台台机器残忍的拆毁它们的家,然后来为您制造舒适的衣服!
缫丝场里,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蚕茧在缫车下面的热水里“噗噜噗噜”的跳。它们无声的呐喊遍布整个缫丝场,它们的疼痛浸透在每一件做成的衣物上。
如果我们的舒适,是建立在可爱而同样知道疼痛的蚕宝宝身上,并且以它们牺牲自己的生命和繁衍下一代的前提下。试问如果是我们任何一个人,换成是您,您该会有多么的痛苦和不情愿?
五、蚕丝的缺点
1、容易产生静电
蚕丝制品,在天气干燥及气温较高时,摩擦时容易产生大量静电,静电刺激人体体表神经,在皮肤上产生不红疙瘩,使皮肤干燥,角质化;更严重的是极易刺激神经传到大脑,致使睡眠者晚上多梦,睡不踏实。早上精神恍惚,休息不过来,长期下去,易造成亚健康。
2、易于滋生细菌
蚕丝制品含有大量蛋白质,在空气潮湿时极易滞留滋生大量细菌,对人体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特别是在夜间休息,人体免疫能力最弱的时候。且蚕丝被不易清洗、不能暴晒,因此也不易杀灭细菌。
3、透气性差
蚕丝制品重量大了,保暖效果上去了,但是它的透气性却极度下降。主要原因是蚕丝是一根细长的丝线,较柔软,易于扭结贴合在一起,严重影响透气性。透气性差的被制品出汗时易于发涩,且容易蹬被子易于感冒。
4、弹性较差
蚕丝制品由于纤维长度较大、易于牵制、弹性较差,时间不长便会形成一个整体,减少了透气性,降低了舒适度。
5、不厚实
蚕丝被要摆脱透气性差及弹性差的缺陷,在保持同等保暖效果的情况下用较少的蚕丝,被体较薄,同时更加轻盈;但是对于中老年人及体弱生病之人,由于神经调节能力较差,如果被子达不到一定的厚度,常常会感到身体咯得慌,不舒适,床体硬等现象,极度影响休息程度。
想想您穿着的一件真丝衣服上,至少有成百上千只蚕蛹在蠕动、挣扎,这样的衣服穿着能舒适吗?一件蚕丝被,至少由几千只血肉模糊的蚕蛹们的被抽丝而成,夜里盖着它怎么能睡得踏实呢?
六、蚕的悲惨命运
1、油炸蚕茧
蚕蛹是蚕吐丝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形成的。他们即将破壳而出为孕育宝宝做最好的准备。人生来吃五谷杂粮,食物的目的只是为了充饥,让我们有更好的体能来工作、生活。
当我们能够享用着大自然给予的充分的瓜蔬果菜时,还要越过良知与道德的边界,来残杀、吞食这些无辜的生命。细细想来,我们已经做了太多太多违反大自然规律的事情。蚕蛹是即将孕育宝宝的父母,请不要伤害它们,好吗?
2、蚕丝面膜
蚕茧是由蚕丝组成的球体,蚕丝之间的连结物质就是活性蚕丝蛋白。然而蚕茧是蚕宝宝为了化茧成蝶而编制的美丽摇篮,每一个蚕茧都是一个温暖的家。
当我们残忍的用蚕宝宝的家来滋润自己肌肤时,这恐怕和真正的美丽相差甚远吧!美丽不仅仅来源于外在的皮肤,更来源与一颗善良、仁慈、有爱的心。
作为我们人类,能够顶天立地的站在天地之间,尽情的享用着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我们除了感恩,其实更应该用自己的能力来照顾、保护、同情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动物朋友们。
它们和每一位的我们都一样,也有爸爸妈妈、子女孙儿;它们也知道疼痛喜乐、报答恩情。它们也应该享受生命、享用自然。生命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尊重而不是杀害它们,不是吗?
其实它们除了形体和我们不一样,感情都是一样的。古往今来,多少感人的动物之间互相保护的故事、动物救护主人的故事、动物帮助人类的故事都在千古流传,教化以及温暖我们的心。千万年来,人类都在不断的以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然而这样的一种文明提升,应该是站在“万物平等、共享地球”的基础上,才会有更加顺利、和谐的发展。您说呢?
声明:本文章、配图均来源网络,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法讯通知群:(禁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