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益药。
本类药物能够扶助正气,补益精微,根据“甘能补”理论,故大多具有甘味。各类补虚药的药性和归经等性能,互有差异,其具体内容将分别在各节概述中介绍。补虚药具有补虚作用,可以主治人体正气虚弱、精微物质亏耗引起的精神萎靡、体倦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气短、脉象虚弱等。根据补虚药的性能、功效及适应证的不同,本章又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节。
(四)黄芪
1.概述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
甘,微温。归肺、脾经。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9~30克。
2.食药功效
(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黄芪可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防止化学治疗药物对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2)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降低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减少山梨醇蓄积;对糖代谢呈双向调节作用而对正常血糖无明显作用。
(3)延缓衰老
黄芪提取物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具有抗氧化作用。
(4)抗肿瘤
黄芪提取物及制剂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黄芪通过对抗或下调某种免疫抑制物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5)抗菌
黄芪对肺炎双球菌、痢疾杄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A、B、C等均有抑制作用。
(6)保肝
糖尿病肾病会出现肝脏损伤现象,黄芪水煎液可以减少肝组织与肾组织中细胞外基质沉积,保护肝肾功能。
3.养生方剂
(1)补中益气汤
出自《内外伤辨惑论》。
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克),甘草(炙)五分(9克),人参(去芦)三分(6克),当归(酒焙干或晒干)二分(3克),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6克),升麻二分或三分(6克),柴胡二分或三分(6克),白术三分(9克)。
上呋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作丸剂,每服10~15克,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本方治证系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薄;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脱肛、子宫下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因非实火,故其热不甚,病程较长。时发时止、手心热甚于手背,与外感发热之热甚不休、手背热甚于手心者不同。气虚腠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治宜补益脾胃中气,升阳举陷。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益中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亦亏,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本草纲目》谓:“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原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共为佐使长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得升则诸症自意气发热者,亦借甘温益气而除之。
关于用本方治疗气虚发热的理论依据李东垣说:“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脾胃下流之湿气闷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燥热。”又说:“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内外伤辨惑论》),可见这种发热在李东垣看来,就是“阴火”。其实质主要是脾胃元气虚馁,升降失常,清阳下陷,脾湿下流,下焦阳气郁而生热上冲,加之化源不足,“中焦取汁”不足以化赤生血,则心血不足以养心而致心火独亢而出现的热象。治疗这种发热,“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今立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综上李氏创立“温能除大热”的理论,对区别外感与内伤发热的辨证、病机、治则、治法以及使用的宜忌等均有阐发,对深入理解本方意义和指导临床运用均有裨益。
辨证要点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临床用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加减变化若兼度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加蔓子、川将;头顶痛者,加藁本、细辛以硫风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麦门冬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本方亦可用于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以增辛散之力。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胚、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使用注意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原书主治《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论选录罗美《古今名医方论》卷一:“凡脾胃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
(五)灵芝
1.概述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全年采收,除去杂质,剪除附有朽木、泥沙或培养基质的下端菌病,阴干或在40-50℃烘。
甘,平。归心、肺、肝、肾经。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虚劳短气,不思饮食。
6-12克。
2.食药功效
(1)抗肿瘤
灵芝是最佳的免疫功能调节剂和激活剂,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防癌、抗癌能力。
(2)保肝
灵芝对不同程度的肝损害有保护作用。对于慢性肝炎,灵芝可明显消除头晕、乏力、恶心、肝区不适等症状,有效地改善肝功能,使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因此,灵芝可用于治疗慢性中毒、各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障碍。
(3)抗衰老
灵芝可以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抗缺氧,有着明显延缓生理衰老的作用。灵芝对许多老年慢性疾病有良好的功效,它降压、降脂、降糖、抗肿瘤、抗病毒及改善微循环作用明显。
3.养生方剂
(1)灵芝炖猪蹄
灵芝15克,猪蹄1只,料酒、精盐、味精、葱段、姜片、猪油各适量。将猪蹄去毛后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焯一段时间,捞出再洗净,灵芝洗净切片。锅中放入猪油,烧热加葱、姜煸香,放人猪蹄、水、料酒、味精、精盐、灵芝,武火烧沸,改用文火炖至猪蹄熟烂,出锅即成。
(2)灵芝鹌鹑蛋汤
鹌鹑蛋12个,灵芝60克,红枣12个,白糖适量。将灵芝洗净,切成细块;红枣(去核)洗净;鹌鹑蛋煮熟,去壳。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至灵芝出味,加白糖适量,再煲沸即成。此汤具有补血益精、悦色减皱功效。
(3)灵芝莲心百合瘦肉汤
灵芝6克,莲子、百合各30克,瘦肉克。安神健脾,清肺燥,止干咳,凡阴虚咳嗽或肺结核患者,可常服。
(4)灵芝莲子清鸡汤
灵芝6克,莲子50克,陈皮1角,鸡1只。健脾开胃,补益身体。病后体虚,产后、手术后,脾胃虚弱,血气不足,头晕眼花者,可常饮此汤。
(5)灵芝杞子南枣乳鸽汤
灵芝6克,枸杞子30克,南枣10枚,乳鸽1只,生姜1片。健脾开胃,补益气血,养心安神,益精明目,治精神不振,心跳失眠,头晕眼花。
(六)枣(大枣、酸枣、黑枣)
1.概述
本品为鼠李科植物枣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甘,温。归脾、胃、心经。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6~15克。
2.食药功效
(1)保肝
大枣可增加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大枣多糖还能降低丙胺转氨酶活力,改善肝损伤。
(2)增强免疫
大枣中的糖类物质不仅对脾细胞有促进自发增殖的作用,而且对具有培养反应的混合淋巴细胞有促进增殖的作用。口服大枣多糖后可有效地促进免疫功能的改善。
(3)抗肿瘤
大枣不但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能通过明显的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增殖多种细胞因子,改善机体受损的免疫系统,使免疫状态由低下恢复到接近于正常能力,使肿瘤生长受抑制,从而发挥其抗癌作用。
(4)抗衰老和抗氧化
大枣能提高衰老的机体的脑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CAT的活力,降低丙二醛(MAD)、脑匀浆、肝匀浆及血浆中血浆过氧化物脂质(LPO)水平。大枣多糖能够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发挥抗氧化的作用。
(5)抗疲劳
大枣多糖在提高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抵抗疲劳产生或加速疲劳的消除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3.养生方剂
(1)甘麦大枣汤
出自《金匮要略》。
甘草90克,小麦30克,大枣10枚。
水煎服。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脏躁。症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
本方所治证系因忧思过度,心阴受损,肝气失和所致。心阴不足,心失所养,则精神恍惚,睡眠不安,心中烦乱;肝气失和,疏泄失常,则悲伤欲哭,不能自主,或言行妄为。治宜养心安神,和中缓急。方中小麦为君药,养心阴,益心气,安心神,除烦热。甘草补益心气,和中缓急(肝),为臣药。大枣甘平质润,益气和中,润燥缓急,为佐使药。三药合用,甘润平补,养心调肝,使心气充,阴液足,肝气和,则脏躁诸症自可解除。
本方为治脏躁的常用方。临床以精神恍惚、悲伤欲哭为辨证要点。
注意事项:痰火内盛之癫狂证不宜使用。
(2)大枣猪胰汤
猪胰1条,大枣10枚,食盐适量。将猪胰洗净,切成小块,与大枣同入砂锅,加水煮汤。肉熟后,加食盐调味即可。每日1次,连服数日。本品养血健脾,补肺止咳。适用于脾肺虚弱、气血不足之久咳虚喘、畏寒恶风、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等,可用于肺结核、老年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症。
(3)大枣煲蚕蛹
大枣20枚,蚕蛹g,调料适量。将大枣去核洗净,蚕蛹洗净,将大枣、蚕蛹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加盖,上笼隔水炖1~2小时,调味备用。每日1剂,可作点心服用。本品健脾补血,益气养阴。适用于脾虚气弱之消瘦乏力,消渴口干,虚烦发热,心悸失眠,或肺阴亏虚之久咳虚喘,短气少息等,可用于小儿营养不良、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摘录自药食同源养生方药集萃主编:乔铁梁可马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