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文/图水产前沿实习编辑张昊中国水产频道实习编辑钟燕嫦
大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卫东
非常规原料一直以来被饲料企业看做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客户满意程度高;否则,产品效果大打折扣。大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简称大德)就是这样一家善于发掘并使用非常规原料的河南本土饲料企业。他们在非常规原料开发使用方面积累了哪些心得体会?作为本土企业,他们又是怎样看待中小企业在与大企业竞争中的博弈之道呢?我们在第三届中部地区水产饲料实用技术论坛召开前夕采访了大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卫东先生。
宽容对待谨慎使用,非常规原料原来可以这样用
水产前沿:张总您好,据了解,大德是产研结合的科技公司,研究能力较强,对于非常规原料的应用尤其在行,您能否谈下常规原料与非常规原料在配方设计上有哪些区别?
张卫东:我认为区别不大。所谓非常规是指相对于常规大众原料,这类原料量不大,大众不甚了解罢了。所以非常规原料也可以称之为小众原料。首先非常规原料要符合国家法规,在国家饲料原料目录里允许才可以使用。其次在采购、品管、品控,标准制定上要弹性化。要根据非常规原料的产地、品种和季节来制定质量标准区间。比如青饼从过去的非常规原料变为目前大家都在使用,企业为青饼采购指定的标准有时候会给采购出一个难题:全国各地青饼的生产和处理环境相差很大而且品种不一样,造成了质量指标差异较大。对于非常规原料我们质量把控要柔性、弹性一点,质量指标在合理范围内尽量使用,才能降低退货率,保证货源稳定供应。
同为青饼,由于生产条件不同而造成外观和质量上差异
此外,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兼顾到几个方面。首先来源尽量本地化,成本低;其次不要害怕断供,原料能支撑半个月的生产就值得采购,因为很多原料是季节性的。半个月之后可以根据原料采购调配方。再次是配方调整,配方不是一成不变的,配方师要根据原料变化随时更新调整。这就要求配方师对原料的把控性要强。最后,企业原料线各环节要协调联动,团队配合。保证采购原料及时通顺入库。只有在市场波动和原料价格起伏时及时对配方进行调整,产品才能有稳定的质量和利润。
需要强调非常规原料的质量指标要靠自己的检测数据的积累,很多原料在配方设计软件及数据库里是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了也会因为品质不同而失去参考价值。
水产前沿:在非常规原料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快速运用到生产应用中?对生产技术有哪些要求?
张卫东:第一,非常规原料使用之前必须进行评估。某些原料动物不一定能接受,所以新原料要从外观、口感、适口性进行评估。如果单纯考虑蛋白、氨基酸等营养指标,不考虑适口性等方面的副作用,会影响饲料的使用效果。第二,非常规原料对生产工艺方面也有影响。比如说有些原料在生产工艺上需要预处理来避免制粒困难的情况出现。所以非常规原料使用前必须进行试生产和喂养实验,不能凭感觉。
在生产淡季进行的试生产和投喂试验可以确定非常规原料是否对饲料生产和投喂效果产生影响。比如蚕蛹是很好的动物蛋白但是含有难以粉碎的蚕丝,不进行预处理的情况很有可能由于粉碎时间过长造成生产事故。
水产前沿:也就是说对于非常规原料的掌控能力要靠采购、配方和品管三方配合?
张卫东:是的,必须有很好的结合。对于非常规原料的掌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