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理想村amp莫干山民宿创业研修班3
TUhjnbcbe - 2021/5/15 20:28:00

王先明

作者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原文载《史学月刊》年第1期,注释从略。

?经济社会史?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转向及其原因探析

王先明

☆☆三年:乡建运动转向的关节点?☆☆

面对日趋破败的乡村社会,救治或重建乡村的努力多为“学术团体所倡导”。乡村建设运动在发轫和启动之初,国家政权的反应相对迟缓和被动,即使是国民政府亦复如此。尤其是南京政府建立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次第展开,然其建设之侧重在于“各重要都市,政府已遵国父遗教积极筹划矣”,“至若乡村之建设,则不能不由各村自谋。非政府之不顾,实鞭长莫及,势不能也”。此番闪烁其辞虽意在为政府开脱,却也道出了实情。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李云亭到邹平的乡村建设研究院视察时有一番演讲,表明了政府的姿态。他说:“贵院目的,是在建设乡村。中国大部分民众在乡村,文化亦在乡村。乡村有办法,国家自然可以有办法。”但是他话锋一转说:“不过中国最大势力,最大力量,还是在政治……政治无办法,恐怕乡村事业难办到好处。”因此对于乡村建设研究院的立场,他的结论是:“政治上轨道,建设才可着手。同时城市建设,乡村建设,整个才有办法……在政府方面以为欲中国一切有办法须从教育入手……自民国十六年以来,各方对此均极注意。”

就客观历史进程而言,“反之,政府倒是受乡村建设的影响,而有一些农政或乡政设施出来”。简言之,“乡村建设起自社会,初期的工作单在社会方面,而由于工作的进展遂触到政治方面,而尤其是直接的县政;于是乃进而从事于县政实验,县政改革的工作”。其他如“政教合一”“建教合一”“管教养卫合一”的口号背后之具体事实,都是指出了这个乡村建设的运动是将行政的(或说政治的)改造,放在社会改造之中,或由行政的改造以改造社会。由民间社会发起的平民教育运动到年已经遍及全国,到年时教育部才命令在全国设立民众教育馆。遂使以前政府不闻不问的事业,一变而为政府极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理想村amp莫干山民宿创业研修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