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回来
话蚕桑、话丝绸(一)
年6月10日至15日,我再次去了埃及。这次到埃及的主要任务是为在埃及栽桑养蚕、发展丝绸产业做前期调研工作。几天调研下来,在埃及无论是“一带一路”蚕桑培训,还是“一带一路”蚕桑丝绸发展示范项目,很符合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很符合“一带一路”的建设精神,很符合弘扬中埃传统友谊,共同迈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我们要致力于加强国际发展合作,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各领域人文合作,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
一、“一带一路”蚕桑丝绸发展示范项目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贸易、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而且在外交、政治交流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实施,发展蚕桑生产,加强蚕桑丝绸行业国际合作具有非常重大意义。
丝路精神的精髄就是“合作共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主席和中国政府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时代主题,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历史上,我们通过丝绸之路把蚕桑丝绸技术传遍世界各国,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的无私奉献精神。
中国蚕桑丝绸生产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是丝绸生产发源地,已有多年的悠久历史。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以来,丝绸产品一直是我国的传统骨干出口商品,十九世纪中叶我国丝绸出口额在全国商品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达到平均每年40%以上的水平,抗战时期,中国丝绸出口最高年份创汇近亿美元,丝绸出口量几乎占全国商品出口总值的五分之一,蚕桑产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蚕桑丝绸生产与贸易在国际上所占比例仍然超过70%。
丝绸是中国的国家名片。积淀了悠久历史的丝绸文化是中国文化影响世界的重要组成部份,绚丽多姿、珠光宝气的中国丝绸受到各国人民的衷心喜爱。蚕桑丝绸产业是目前我国少数几个既能主导国际市场、又有自主知识产权、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优势传统产业。“丝绸即代表中国、中国即代表丝绸”的情愫一直萦绕在世界人民的心中。印度原中央丝绸委员会秘书长曾经说过,在国际蚕丝界,中国是唯一的玩家!公元前1世纪,罗马执政官凯撒大帝穿着一件中国丝袍到剧场看戏引起全场的钦羡,被看做绝代的豪华,那时候黄金与丝绸等价。古希腊和古罗马称中国为赛里斯国(Seres,丝国),在西方,至今蚕丝业仍用“Sericologia”(拉丁文)、“Sericulture”(英文)来描述。
发展蚕桑产业兼具明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蚕桑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生产,可以解决大量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妇女就业问题;作为售现经济作物,蚕桑生产能快速回笼资金,是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摆脱贫困的优选产业;蚕桑生产是国际粮农组织推荐的优良生态平衡产业,桑树根深叶茂,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具有保持水土,绿化环境的作用;蚕、桑都是高蛋白来源物,联合国粮农组织大力推荐昆虫作为21世纪人类最新可靠的蛋白源,蚕一方面不仅为我们提供美丽的丝绸纤维,另一方面可以作为食用或饲料用蛋白来源,具有非常美好的前景;据专家研究表明,桑叶蛋白含量也高达25%以上,可以作为很好的饲料蛋白源和食用蛋白源。随着不可再生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合成纤维的增长将受一定影响,而约占纤维总量1.6‰的丝绸,含有18种氨基酸,与人体皮肤亲和力较强,且雍容华贵,具有良好的透气保健作用,符合国际绿色消费需求发展趋势。
我们要抓住“一带一路”这个机遇,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好蚕桑丝绸行业的重要作用,实施“一带一路”蚕桑丝绸发展示范项目,做大做强蚕桑丝绸行业,讲好中国故事,以蚕桑丝绸文化为纽带,传播合作包容、共享利益的中国式价值观,确保“中国丝绸”在国际上的主导优势地位,保障“丝绸”这张象征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国格的“牌子”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二、“一带一路”沿线沿岸国家蚕桑丝绸生产概况
就丝绸产业而言,目前世界上的国家可以分类为:茧丝绸制品生产国如中国、印度;将进口生丝加工后再销售、出口的国家如意大利、法国;既不生产也不加工转口的丝绸消费国如美国、阿联酋。其中美国等丝绸消费国每年80%以上丝绸产品依靠从中国进口;而欧洲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瑞士等国则主要依靠进口中国生丝经加工后出口世界各国;随着国际市场上蚕茧价格每公斤突破6欧元,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表态愿意发展蚕桑生产,希望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南亚。南亚地区地处热带地区,一年四季皆可养蚕。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家都非常重视蚕桑生产,由于这几个国家女士都喜欢穿纱丽,丝绸消费较高,仅印度每年就要进口中国生丝至吨,这就是目前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我国丝绸进口前5名的国家的主要原因。为了帮助这些国家发展蚕桑生产,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先后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家设过蚕桑发展项目。其中印度先后派遣余人到中国学习蚕桑生产,中国通过国际组织先后派专家到上述国家帮助其发展蚕桑生产。
南亚国家中,以印度蚕桑生产为最大。印度是继中国之后第二大蚕丝生产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同时生产桑、柞、蓖麻、姆珈蚕丝的国家,现有22个邦从事蚕业生产。据最近几年统计,印度年生产蚕丝约2.65万吨,约占全球生丝产量的16.6%。
欧洲。意大利、法国、瑞士等欧洲国家主要进口中国生丝加工后售卖给世界各国,每年仅意大利丝绸出口就有10亿美元左右。欧洲丝绸产品主要依赖于出色的染整加工水平和其强大的设计、品牌效应。意大利科莫和法国里昂有非常完整的丝绸研究机构和博物馆。
蚕桑研究方面,意大利、保加利亚都有国家蚕桑研究站(所),其中意大利保有欧洲最大的蚕种资源库。此外,希腊、波兰、瑞士、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都有蚕桑生产或已经栽植有大量桑树准备养蚕。目前,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调査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丹麦、希腊、西班牙、罗马尼亚等欧洲国家拥有大量百年古桑。
总而言之,欧洲以意大利、法国为首的高端丝绸生产国家,非常依赖中国生丝的进口。
欧洲国家中以保加利亚蚕丝产量最大,但每年仅8-9吨规模;希腊作为欧盟国家尽管给蚕农髙额补贴,但蚕丝生产发展仍然缓慢,罗马尼亚现在进口大量中国生丝加工打捻后卖给意大利,因此,非常渴望中国政府帮助其发展蚕桑生产;阿尔巴尼亚在中阿蜜月时期,由中国援建栽了大批桑树,还成立了国立蚕业研究所,但现在几乎没有养蚕,其老所长亚历山大先生一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李龙联系,希望复兴阿尔巴尼亚的蚕桑生产,但缺乏技术、人才、资金,对中国援助发展蚕桑生产期望值很高。
东盟国家。主要生产国有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其中越南、泰国苗丝生产量较大,前者每年生产生丝吨左右,后者每年生产生丝吨左右。泰国和越南非常重视蚕桑生产,两国都设有国家蚕桑研究所。泰国有许多著名的丝绸公司,泰国前总理他信、英拉家族受中国文化影响,是清迈最大的丝绸家族,此外泰国JimThompson丝绸公司作为泰国最大的丝绸公司在曼谷有50多家专卖店,在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拥有专卖店,该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通过中国政府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专家到泰国帮助其发展蚕桑生产。目前,东盟国家都希望中国帮助其发展蚕桑生产,其中越南40%的蚕种从中国进口,山东已经帮助緬甸建有一个蚕种场,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都曾经派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栽桑养蚕技术。
陆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陆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早在千年以前就与中国建立有蚕桑丝绸协作关系。目前,乌兹别克斯坦是陆地丝绸之路国家中生产蚕丝最多的国家,每年约生产吨生丝,是世界第3大生丝生产国。乌兹别克斯坦虽然有国立蚕桑研究所,但其蚕种生产落后,每年都要从中国进口40万张以上的蚕种。吉尔吉斯坦在上世纪90年代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派遣专家帮助其发展蚕桑生产,同时,中国政府也曾经援助过土库曼斯坦蚕桑物资,帮助其发展蚕桑生产。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还出口蚕种给伊朗,目前伊朗每年生产蚕丝多吨,是中东地区最大的蚕丝生产国。土耳其蚕桑生产历史悠久,在贝尔萨建有国家蚕业研究所,现在每年生产蚕丝20多吨,土耳其丝毯闻名世界,伊斯坦布尔大巴扎卖的真丝地毯比一般地毯价格高3倍以上。此外,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克兰、叙利亚、巴勒斯坦、阿富汗等国家都纷纷表示希望中国帮助其发展蚕桑生产。
拉丁美洲。拉丁美洲一直致力于发展蚕桑生产,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帮助墨西哥、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发展蚕桑生产。巴西是目前最大的拉丁美洲蚕丝生产国,其主要技术来自日本,因此,巴西生丝在国际上声誉卓著,法国基本上都愿意进口巴西丝。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巴西蚕丝生产一路下滑,8年时还是全球第3大生产国年生产生丝吨,但现在每年仅生产吨左右。除巴西外,其它拉美国家虽然愿意发展蚕桑生产,但由于缺乏技术与人才,蚕桑生产处于停顿状态。为了促进拉美蚕桑生产,由古巴、委内瑞拉、哥伦比亚、阿根廷、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危地马拉、秘鲁等国创立了“拉美蚕业联盟”,该联盟一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联系,希望中国给予他们在技术、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此外,巴拿马、尼加拉瓜等国也通过古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联系,希望帮助其发展蚕桑生产。值得一提的是拉美国家发展蚕桑生产,并不是完全着眼于养蚕缫丝,而是将桑叶用作畜禽伺料。
非洲。非洲许多国家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气温不高,非常适合蚕桑生产。设在肯尼亚的国际昆虫生理生态研究中心(ICIPE)曾经在年代花费大量精力帮助非洲发展蚕桑生产。目前,非洲主要生产国有埃及、马达加斯加、卢旺达、突尼斯、埃塞俄比亚等,其中生产蚕丝最多的马达加斯加每年仅生产生丝18吨左右,突尼斯一年仅生产4-5吨生丝。上世纪80-90年代,应摩洛哥国王邀请中国曾经派专家到摩洛哥发展蚕桑生产。为了促进非洲蚕桑生产,年在开罗就成立由23个国家组成的“非洲丝绸网络”,据我了解,目前非洲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蚕桑生产技术的国家共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布隆迪、加纳、津巴布韦、喀麦隆、卢旺达、马拉维、毛里求斯、南非、尼日利亚、乌干达、赞比亚等国家。
东亚。日本曾经是东亚蚕桑最发达的国家,上世纪初至年代,日本蚕丝生产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但随着日本经济的增长,日本蚕丝生产急剧下降,从年的最高峰吨降到目前每年30吨以下。同样,韩国蚕桑生产也随着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下降至每年1.6吨。不过,上述两个国家受儒家文化和农桑文化熏陶仍然非常重视蚕桑科研。每年中韩日蚕学会都要召开协作会进行交流。此外,朝鲜作为传统蚕丝生产国,每年生产蚕丝约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