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经贸商营谋心和的实践1下
TUhjnbcbe - 2021/5/12 15:01:00
点击上方“人心管理”,了解更多往期内容!

心和文化,中国文化中华文明自信之根

心和管理,管理理论管理制度自信之本

?

一、唐诗宋词心和商营实践(下)

?到了宋代,诗词文化不再是风雅欣赏之内容,而是登上了政治舞台,可以说宋代的皇帝人人爱词、宋代的大臣个个写词,大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著名词人。如果说唐代是当官以后以诗展示才华、结交朋友、娱乐消遣(唐代也有大量诗人不是官员),那么宋代词人就直接登上政治舞台,词的内容也更多涉及政治、经济。先看透露出宋代经济、宋代商业锦绣繁华的词。这一定会让人想到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里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成为江南美景的经典写照,而这其中,融合着多少经贸商营的内涵在里面。自从苏东坡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唐代白居易等诗人提到过的“西湖”之名传播开来,历代描写西湖的诗词文篇甚多。然而,柳永《望海潮》独具特色,一城(上阙写杭州)一湖(下阙写西湖),既有“形胜”更有“繁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句,写出了市场上陈列着的那些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以及家家户户存放着的满满的绫罗绸缎,竞相展现出豪奢与繁华。城内街区热闹无比,商品极其丰富,有形商品的销售活动十分活跃。西湖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服务娱乐业十分发达,无形商品销售形势一片大好;湖面上羌笛悠扬欢愉,游船悠悠晴空万里,夜色中采菱姑娘泛舟湖上,歌声清亮,无论是钓鱼的老翁、还是采莲的少女,都一脸欢乐、湖上嬉笑。全诗写出了地域之形胜、商业之繁华,在这城市富庶、西湖美丽中,最为动人的是游人之欢乐,玩耍之幸福。一首词,道出了宋朝经济贸易的活跃、商业运营的繁华,更重要的是,这一切皆为人心之协和美好。柳永写杭州之风华绝代,还有许多词篇,比如《早梅芳·海霞红》“海霞红,山烟翠。故都风景繁华地。谯门画戟,下临万井,金碧楼台相倚。芰荷浦溆,杨柳汀洲,映虹桥倒影,兰舟飞棹,游人聚散,一片湖光里。”如同电影镜头,从天边海霞到远处山烟,再到谯楼城门,渐渐进入城内,高处看,下临辽阔而整饬有序的街市,金黄和碧绿色的楼台一座挨着一座,何等华丽。再看,水边荷叶菱角,汀洲杨柳飘絮,水面上倒映着拱桥的身影,小舟飞快地前行,游人聚集在一片湖光山色里。这里春景如画、游人如织,商营活跃掩映在其中。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是这样写的:“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这里说,陆游一进京都就沾染了都市繁华(大都市繁华的重要标志就是鳞次栉比店铺和声声不断的叫卖),所住小楼在深幽的小巷,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叫卖杏花(这叫卖声叫醒了城市的清晨),一幅景美人和景象。再看史浩的《永遇乐·桃李繁华》中写道:“到处为家,山肴社酒,野老为宾侣。三杯之后,吴歌楚舞,忘却曳金穿履”。“到处为家”也就是世间处处都有“山肴社酒”,走到哪儿都有“吴歌楚舞”,虽是狂放到“忘却曳金穿履”,不也展示出当时风情豪气、商业繁华、经济繁荣、人们在歌舞升平中生活的景象。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词中写到:“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这里写故都金陵城(南京),秦淮河上那归去的帆棹(代指船)在夕阳的映照下渐渐远去,而猎猎西风中,装饰华美的游船斜插着的酒旗飘扬,远看象在云中前行,惊起河面上一行鹭鸶鸟飞起。这秦淮河的繁华与美景,“画图难足”。王建的《夜看扬州市》写的是扬州的繁华:“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城里夜市,千灯万火亮彻夜空,连天上的碧云也被映照着;而那高楼上,里里外外到处都是红袖添香的美丽女子,寻欢作乐的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即使天下起纷乱,不如盛世繁华,也仍然是笙歌不断、彻夜可闻。城市繁华、经济繁荣的背后,必然有着商业思想、商业行为的推波助澜。诗词写景写情写感悟,自然涉及城乡之景的变迁、感触觉悟的内涵,以及社会人情的百态。商人在盛世有盛世的门道、在乱世有乱世的智慧,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黄金”,说的就是投资和交易内容的变化。诗人词人们挥笔写下的,是当时社会形态的一个缩影、一个侧面、一个节点,或涉及城市繁华,或写出乡野自在,或是战乱凄凉、或是战前战后比较,是社会现实的写照。徐君宝妻《满庭芳·汉上繁华》写在南宋灭亡之际,以蒙古兵未来之时的“汉上繁华”,如“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来对比“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战前是如此繁华和美好,战争一爆发,百万蒙古兵长驱直入,“歌台舞榭”里头“风卷落花”,“典章人物扫地俱休”,词人为此只剩下满腔“愁”。但曾经的繁华,毕竟出现过,故国不堪回首,“从今後,梦*千里,夜夜岳阳楼。”写心境,期盼的回归和平。宋代不仅城市繁荣,乡野也是景色美如画,引得城里人纷纷出城游。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说:“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我们仍然从商业运营视角来解读,“宝马雕车”,说明出游人的富华程度,“香满路”,是车上美女的香味、还是一路花草的芬芳?箫声明月里,整夜都有鱼灯龙灯在热热闹闹的舞动着,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蛾儿、雪柳、黄金缕等饰物笑语盈盈走过,洒下一路暗香。这里,鱼灯龙灯、头上饰物,都是美人们喜欢的购买的物品哦,无论是家里戴来还是街上现买,都透露出商业运营的活跃。谱曲写词是极好的广告媒体,词意中满满的商景人情。到了乡间,但见“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如果说田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新枝上刚刚绽放出嫩芽还不是商品,那么邻居家蚕种已经孵出来的小蚕,是丝织品的主要材料;如果说青山远近、小路纵横是描写风景,那么卖酒人家飘扬着青布酒旗就是典型的店面广告了;如果说城里那些桃花李花经不起一点儿风雨,那么乡间溪边盛开的荞菜花,就是最明媚的春色,也是乡野特产。这里阐述的只是唐诗宋词的一角,也只是唐宋两代商业风情的一角。诗词也许不会成为本学科建设的主体内容,但应该让学习者懂得从中国文化中探索中国各类文献中与专业相关的内容。中国古代不分科,一切知识融合在种种文献中。没必要把经济、管理类学科搞成只有数字的计算,没有风情的优雅,中国自己的学科建设,不应该是“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更不应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而应是“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舒亶《虞美人·寄公度》),是“九万里风鹏正举……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贸商营谋心和的实践1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