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要比大陆好十倍网友揭秘真实的台湾农村
TUhjnbcbe - 2021/5/6 23:23:00


  早就想看看台湾的农村,是穷还是富?


  台湾的农村,第一印象是非常干净。


  进入台湾,首先看见在禁烟场所吸烟可罚款元至元新台币的告示,各地皆有,农村也不例外,这可要注意啊。


  所到之处,无论城市农村,看不见烟头、塑料袋、废纸等常见垃圾。


  农村看不见鸡飞狗跳,牛奔豕突的景象,大概都实行了圈养吧。


  一路上的农舍,修建得都很好,都是钢筋水泥的,没有茅草屋、土坯房、石板房。


  台湾农舍和城市房屋差不多,西式的。


  大陆的农舍建筑得再好,也带着农村味。


  台中附近的农村,低矮的建筑物顶上,都安放得有一个白色金属罐子。这套灰色建筑是农舍,我问的司机,他说是是水罐,装水的。


  台湾实行定期停水制度,那是用来存水,以备不时之需。


  前一天晚上看电视,说高雄明天停水。在快到高雄时,问台湾陈导,高雄停水,我们怎么办?他说,宾馆不会停水,你们放心使用。


  大陆应该学习台湾节水。津京地区,用水紧张,还为此花费几千亿元南水北调,而北京附近的高尔夫球场几十个。


  我当时也将信将疑,后来在房屋中介公司那里,看见阳光农舍,我相信了,农舍也可以这么好。不是那种茅草屋、石板房。

 路面没有垃圾。


  排水沟,用水泥修建得整齐美观,里面流的竟然是清水,不是污水。


  台北附近的农田,竟然修建得非常整齐,好像到了欧洲。


  在不动产公司看见的农舍图片。原来农舍也很值钱啊,你看这套两层楼的农舍,很不错哈,这都是带着院子里的土地一起出售的,这些钱在台北买房子没问题。


  台湾地接陈导指给我看农村的农舍,我真不敢相信那么好的房屋是农舍。


  据陈导说,家电设备在农村比较普遍,算不了什么,台湾的农村早在一九五三年前后就已经买了自行车啥的。


  现在农民自己已经有汽车了,运输、送货都很方便,不比城市差多少。


  老有所养,是中国人自古以来追求的目标。台湾农民只要每年交养老保险费,交15年费用,可以中断,即可到期领取养老金。现在台湾农民都有养老保险。


  每一个人都会生病,看病也就成为一个家庭支出的大项目。现在,台湾农民有了医疗保险,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农民和渔民,医疗保险比例,是个人拿30%。


  台湾不分农村城市户口,大家的户口都一样。在城市居住的农民,也可以享受城市人一样的待遇福利。比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定的各种补贴,只要你符合条件即可。


  任何一种发展模式都难免遭到质疑,也没有任何发展模式不存在问题,但有个不争的事实——台湾农村很富裕!


  如何治理好农村,是常令发展中国家头疼的问题。二战后从落后农业地区跻身于发达工商业地区的案例本来寥寥无几,台湾农村的发展才被视为典范中的典范。


  台湾有3.6万平方公里,三分之二是丘陵和山地,农业发展的先天条件欠缺。


  台湾人口密度居全国各省份之首,在世界也排到前10名,人稠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小。


  台湾天灾不断,台风洪涝地震几乎无年不有,每年对农业的摧残相当严重,过去十年间,因灾害导致的农业损失年均80余亿新台币,年曾高达百多亿,莫拉克台风造成的损失,保守估计已近百亿。


  在天时地均不利的情况下,行政院农委会的数据则令人惊奇,台湾共有农户74.8万余家,每家农户年均收入约为93.7万余元。


  每个农户家庭平均只有4口人,也就是说,农民年人均收入23.4万(相当于人民币5.9万)。


  而以消费水平最高的台北来说,近几年北京、上海物价已与之逼近,台湾农民以如此收入。


  在物价更低廉的乡村生活,富裕程度可想而知,因此82%的农户拥有私车家,%农户有优良的私人住宅。

 那么台湾农村为何如此美好,比大陆农村富裕这么多?


  台湾农村的富裕现状,除了土地改革之外,其实还有许多更重要的因素。


  当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其农业产值所占GDP比率,则能反应出根本性问题。


  虽然各国都把农业视作“立国之本”,知晓“民以食为天的重要性”,但在工商业日益发达的社会,农业地位高,产值小是不争的事实。


  以台湾为例,年农业产值占台湾GDP的35.9%,工业只有18%,十年以后,农业产值的比率降到26.8%,工业产值从此超过了农业;年,农业产值所占比率仅有2.42%,今天更降到可怜的1.51%。这并非台湾的特例,从欧美日韩到中国大陆,发展过程中都逃不脱这个规律。


  台湾农村发展治理的成功,从制度上说,早年的土改是原初动力,为工商业注入资金,释放大量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地方自治、农会制度、护农政策保障农村可持续发展。


  从经营上说,蒋经国时代大力推动农民种植高价值农作物,使得农民收入连年翻番,实现了普遍富裕,而农民大量兼营制造业、服务业、旅游业,进一步提高收入;目前台湾农户家庭的收入,有近8成属非农收入。


  从社会发展角度说,台湾现代工商业发展的巨大成功,消解了大量农村人口,也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多机会。

盘点:农村暴利的八大项目


  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大多跑到城里打工了,而三十年前的农民,虽然出去打工的少,但也想方设法搞副业,争取勤劳致室,科技致富。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一直都在搞各种神奇的“项目”,也不知道到底挣到钱没有——


  种蘑菇:


  种蘑菇是我们家除了种菜之外,搞得最长久的致富项目。那时候,专门有技术员到村里来推广,很多人怕累不愿意做。我父母都上过初中,对这种新东西比较感兴趣,于是就种起蘑菇来。一开始,蘑菇是种在屋子里的。


  我家专门腾出一间房子来,搭起了一层一层的架子,然后把用秸杆、稻草和其他东西堆出来的养料铺在架子上。然后去菌种站领回菌种来。菌种都装在特制的玻璃瓶里,不知要怎么弄到养料里去。


  收蘑菇的时候,满架子都是白蘑菇,摘下来,削去底部的泥土,交到收购站去,就可以领回一笔钱来。后来,又到户外地里去种蘑菇,搭起塑料棚。说真的,那时候农民种点蘑菇,好宝贝啊,全都拿去卖钱了。自己只能吃一点脱了伞盖的残次品……


  养蚕:


  有那么些年,养蚕是绝大多数农民的副业收入,几乎家家都养,把地边的桑树都当宝贝,要按时修枝的。买回蚕种来,看着他们从小卵里爬出来,蠕动着,从吃一片桑叶,到沙沙吃成一片,分到很多个大簸箕里,放在架子上。


  每天都要跟着大人出去摘桑叶,大筐筐地背回来,还得清理簸箕里的桑叶渣子,蚕粪(蚕沙)……直到有一天,扎了草笼,把成熟了身体变亮的蚕子捉到草笼(蚕上山)上,看着它们结成茧子。


  每年卖茧子,都是一项辛苦的活,像打仗一样。我家附近有一个蚕茧收购站,人山人海,排很长的队,我随大人去卖过几次,挤得哭哇——不过,能挣一些钱,补贴家用,总是好的。


  种黄桃:


  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开始推广种黄桃了。都知道我爸喜欢尝试新东西,技术员就跑到我家来游说,结果我爸真的就弄了一块旱田出来种黄桃。我看着那成排的树子,想象着会有一片桃林,一定是件很好玩的事。


  可黄桃见效很慢,我妈很不高兴,为一件什么事跟我爸吵起来。我爸一气之下,把一块田的黄桃全砍了。眼看着就要挂果了,可惜白忙一场……


  转卖国库券:


  不知道倒卖国债券和地方债券算不算违法呵呵。有一阵,村子里突然兴起倒卖债券。也不知道我爸从哪里找到门路,就天天去附近村子收债券。一张元的债券,作价85元收购了,然后转手作价95元卖给上家,每张可以赚10元。


  一些家里缺钱用,等不到债券兑现,就急着便宜卖掉了。有钱投资的,则买去等着收利息。不过这生意没做多久,因为债券很快就收完了。


  养兔子:


  有段时间,什么养鸡专业户啦,养猪专业户啦,特别流行。我们村上,突然兴起一阵养兔子之风。而在养肉兔子之前,还养过长毛兔,没挣着什么钱。但肉兔子比较好,不卖毛皮,直接卖肉,成本又低,所以很快就风行起来。我们家搭了个很大的笼子,可兔子还是到处跑。


  有时候,一只母兔子不见了,过一段时间,带着一群小兔子从床下面钻出来,原来它跑到床下打洞下崽去了。那时候,我和弟弟每天都得去割兔子草,也不够它们吃。至于后来卖到钱没有,真是不记得了。反正又是一阵折腾……


  养海狸鼠:


  这个在我们那里,由于成本太高,养的人不多,我们家也没有参与。村里有几户养过,后来好像说被骗了。我查资料,说是个诈骗活动。但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养蜂:


  本来养蜂都是大规模的,我们院子里的人,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兴起养蜂来,好像说是为了吃蜂蜜。于是每家人都搞了一个蜂箱,弄来蜂子养起。养来养去,我印象中一次蜂蜜都没吃着,倒是经常被蜂子蜇。后来,院子里的蜜蜂突然大逃亡,陆陆续续都跑掉了,养蜂的人家满山遍野去追,也没能追回来。


  种菜:


  我们村最后一个致富项目,是种菜,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家以种菜卖为主业。而我和弟弟上学,基本上都是父母种菜卖供出来的。种黄瓜、白菜、茄子、地瓜、辣椒、莴笋……总之能卖钱的菜,我们村几乎都种过。


  除了下地打理菜地,我还跟随父母上街卖菜。在镇上上初中的时候,中午放了学也跑到菜市场去帮忙,看到老师过来了,就送他一颗白菜或者莴笋哈哈。从最早的原始种法,到现在的大棚,虽然规模不大,但还是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时不时还上一下县里的电视,挺拉风的。

中国那些即将消失的行业看后感慨万千

手动压饸饹面


  有许多行业曾经辉煌一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行业已经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这些是摄影爱好者在近几年的摄影活动中拍摄的一些补锅、补鞋、磨剪子、钉马掌、剃头匠等各种行业的画面,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生活画面。

各种戏曲头饰

 制作木杆秤

凿山洞(林州红旗渠)

街边做缝纫铺

乡村流动理发师

农村铸造大锅

打拽糖

修补锅

补桶

路边补鞋摊

 掐辫子

修缝纫机

麦秆画

铲马蹄

街头磨剪刀

立夏称重

爆米花

纳盖子

纳鞋底

手工挂面

手擀面

做粉皮

做粉条

八斗篮子

缝簸箕

砖窑工

掏粪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要比大陆好十倍网友揭秘真实的台湾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