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乡情微调研对产业富民工作的一些思考睢宁县
TUhjnbcbe - 2021/5/6 16:25:00

作者简介

许刚,男,汉族,江苏无锡人,年生,中共党员,苏州大学研究生毕业,农业推广研究员,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任江苏省蚕种所办公室主任。

睢宁县桃园镇是江苏省重点帮扶县农业产业富民对口乡镇,年,桃园镇因其蚕桑产业特色,通过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培育评估,成为首批省级蚕桑特色小镇,蚕桑成为产业富民工作重点帮扶产业。一年多来,蚕桑特色小镇建设情况如何?产业富民情况又如何?带着这些疑问,结合笔者从事的农业工作,于春节前后,二次专程前往睢宁县桃园镇,深入农户,开展微调研。

桃园镇蚕桑产业现状与特点

(一)产业规模呈恢复性增长

睢宁县桃园镇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到上世纪90年代达到最高峰,约有4.5万亩桑园,是江苏乃至全国重要的蚕桑基地。后受市场等因素影响,桑园面积逐步萎缩,年之前几年维持在万亩上下小幅波动。以来,在省产业富民等项目的帮扶与引导下,桃园镇将蚕桑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特色产业提上重要位置,蚕桑产业呈逐步恢复性发展。截止年12月,睢宁桃园镇有各类桑园2.3万亩,实际投产桑园约1.5万亩,涉及22个村。目前,该镇进一步加快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归并,年春将新拓桑园亩左右,到年底全镇桑园面积将达到3万亩。

(二)生产水平有明显提升

以往,睢宁县桃园镇的蚕桑生产,无论是蚕茧质量和单产,还是亩桑综合经济效益,在徐州地区,乃至在全省来看,都是比较靠后的。近二年来,在省产业富民、对口帮扶等项目支持下,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苏北综合试验站等技术引导下,通过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蚕桑生产水平得到了提升,蚕茧质量提高较快,带来蚕茧价格同步提高。年全镇共饲养蚕种4.5万张,生产蚕茧吨,平均亩桑饲养蚕种3张/年,亩桑产茧公斤,亩桑蚕茧收入元,蚕种单产和亩桑综合经济效益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三)生产经营模式转型升级

以往,桃园镇蚕桑生产是传统的“一家一户”小农户分散粗放式经营,户均桑园面积较小且布局分散,因蚕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较轻。另外,由于蚕茧收购市场无序、混乱,蚕茧价格波动较大,蚕农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自年桃园镇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农业特色小镇以来,桃园镇根据当地实际,从生产经营模式转变着手,围绕发展蚕桑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打造一个“1+10++N”的生产经营和服务管理产业体系,重点做好资金投入、市场开发、技术推广等内容,扎实走好特色发展之路。从一年多的运营结果来看,该生产经营和服务体系的建立,有效提高了蚕桑生产水平,同时对提升桃园镇蚕桑产业抗风险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桃园镇的蚕桑产业发展及其产业富民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及一些亟需改进的薄弱环节。主要包括:

(一)产业设施装备水平较差

由于睢宁县域经济基础整体较差,桃园等地农户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蚕农在蚕桑生产上的投入积极性不高,当地蚕桑生产设施装备较差。如在桑园管理方面,由于桑园沟渠不配套,导致排水或灌溉困难,极易发生桑园雨涝渍害或缺水干旱。另外,在其他主产区已得到普及推广的蚕室自动温湿度控制器、自动上蔟装置、电动采茧机、蚕用大棚水帘空调等省力化养蚕设施装备,在桃园镇普及推广较对产业富民工作的一些思考少,蚕桑生产机械化、设施化水平较低,无法应对蚕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需要,影响蚕桑产业规模效益的形成。

(二)生产技术力量缺乏

随着桃园镇蚕桑产业发快速发展,对技术力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桃园镇农业服务中心虽有少数蚕桑专业技术人员,但还要承担大量的其他非蚕桑业务工作。与蚕农相对密切的村级蚕桑技术力量则严重缺乏,虽然大部分村集体都成立了蚕桑专业合作社,负责本村的生产技术指导,但是由于合作社主要组成人员大多为村集体干部兼任,对蚕桑生产的科学指导能力有限。调研中发现,在省内其他主产区已基本普及的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在桃园镇普及率不到20%。被调查蚕农也坦言,目前最需要的还是技术指导。

(三)蚕茧收购经营模式存在风险

睢宁县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茧丝绸企业,当地生产的蚕茧主要由外来收购商收购,缺乏稳定的蚕茧销售渠道和固定客户。为此,桃园镇镇级层面设立了兴桃农业发展公司,负责对外联系蚕茧收购商,然后由兴桃公司根据外来收购商的委托,代表其开展蚕茧统一收购。这种模式,避免了当地蚕茧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蚕农的利益。但是,这种经营模式存在的风险也是很明显的,兴桃公司向蚕农收购时定价低了,蚕农有损失,会引起蚕农不满意;定价高了,收购商不满意,甚至退出收购,这给兴桃公司的后续运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风险。

(四)示范户带动能力不够

睢宁县桃园镇作为省重点帮扶县产业富民实施点,这二年在在各类项目的资助下,建设了一批“标准蚕室”和简易养蚕大棚,选择一批农户开展了精准帮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为当地产业富民工程的一个亮点。但是,这些重点帮扶对象当中,有部分由于年龄、健康、文化等各种原因,无法扩大生产规模,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来推广应用现代蚕桑科技,示范带动能力有限。而那些不在扶持范围,但有能力、有想法发展蚕桑生产的普通农户,由于缺乏资金而没有能力来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装备。另外,“标准蚕室”等高大上的设施建设,对普通蚕农来说,缺乏可复制性;简易养蚕大棚由于基本照搬蔬菜大棚,存在檐高过低,不利于采用自动上蔟等省力化设备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大化发挥产业富民项目的帮扶作用。

产业发展有关建议

(一)围绕适度规模经营,

开展设施装备建设

建议桃园镇下一步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归并及返租倒包等形式,尽可能消除“插花田”现象,努力发展蚕桑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加快田间地头的配套三沟整理,增强桑园排灌能力。建议各类项目扶持资金,重点用于示范推广小蚕共育设施、实用养蚕大棚、切桑机、方格蔟、轨道给桑设施和自动采茧机等设施装备。

(二)进行科学布局规划,

推广省力化生产技术

在桑园布局规划上,建议桑品种选择要兼顾早、中、晚多品种搭配,在遭受晚桑冻害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应对措施。在桑树栽植模式上,建议采用宽窄行模式,方便桑管机械进入桑园进行机械化作业。在桑园施肥上,改变过度依赖化肥的模式,增加有机肥等品种,保障桑枝条的养分需要,提高桑叶质量。在养蚕大棚建设方面,注意留出一定的距离和空间,有利于养蚕期间通风换气,消除棚与棚之间的蚕病传染隐患。在养蚕技术上,建议推广小蚕共育、条桑育、轨道给桑、自动上蔟等规模经营配套省力化技术,为规模化、集约化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建设打好设施装备基础。

(三)选好生产示范户,

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在做好贫困户精准帮扶的工作的同进,要重点选择一批有能力、有思想、有文化的普通农户,利用各类项目或政策,在桑园流转、设施建设、生产技术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引导其加大设施装备投入,按照“一个单元(1—2人),经营桑园10—20亩,年养蚕40—80张”的标准,着力培育一批看得见、摸得着、能复制的蚕桑适度规模经营典型示范户,带动桃园镇蚕桑产业整体发展。

(四)引进市场化机制,

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

根据当地长期以来形成的丝绵加工传统产业优势,加强与省内外茧丝绸企业的联系,引进、培育一批茧丝绸相关企业,建立稳定的市场合作机制,形成固定的蚕茧消化渠道。加强与蚕桑有关科研院所的对接与合作,发展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产业。加快配套建议仓储物流、电商交易等平台,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提高蚕桑生产综合经济效益,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桃园蚕桑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江苏机关党建

往期精选

五次地方考察,习近平现场指导主题教育

郭元强调研省级机关党建工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乡情微调研对产业富民工作的一些思考睢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