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果子”即核桃。瓦渡核桃以个大皮薄、味纯,果仁饱满、出油量高等特点享誉四方,全乡共种植核桃10.6万亩,多年来,核桃产业对农民增收起到了较大的带动作用。如何发展好核桃产业,乡党委政府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核桃是好东西,就应该有好出路。在核桃产业发展上,瓦渡乡党委政府一是加强技术培训,坚持科学管理。定期组织群众进行核桃嫁接、修建、施肥等培训,适当移除部分过密核桃树,做到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稳定保持瓦渡核桃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是依托扶贫车间,保障核桃销路。年瓦渡乡新建“浪坝村核桃加工就业扶贫车间”“瓦渡乡核桃加工就业扶贫车间”,适量收购核桃鲜果、干果,产量由小到大,逐步增强群众对核桃产业的信心。年两个扶贫车间收购核桃干果95吨,实现产值.5万元。三是依托电商平台,打造瓦渡核桃绿色古树品牌。乡人民政府对全乡年树龄以上的核桃树进行挂牌管理。与核桃树主人签订收购合同,按高于市场价格进行收购,由保山市渡禾商贸有限公司进行统一包装,运用挂钩单位运行的线上平台进行销售,不断扩大瓦渡独有的沧江优质古树核桃品牌,极大地提升了核桃价值,拓宽了核桃销售渠道。年全乡核桃干果产量吨,产值1.5亿元。
“一个茧子”即蚕茧。多年来,蚕桑产业一直是瓦渡乡重要的产业之一。年,全乡巩固老桑园面积亩,农户自筹资金新植83亩,累计桑园面积亩。瓦渡乡党委政府一是建设小蚕共育中心3个,规范小蚕孵育管理,为后续蚕茧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协调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召开现场会和培训会加大蚕桑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力度,在桑苗移栽、冬季桑园管理、病虫害统防统治、桑园套种、低产桑园改造、养蚕等关键环节加大入户指导力度,提高桑园综合效益。三是加强对“两个市场”的监管。管好蚕种市场,乡、村配合区农业农村局严格执行《蚕种管理办法》,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责,规范管理、严格执法,保证蚕种的种业安全;管好蚕茧市场,引导蚕农把蚕茧交给公司,支持企业发展,切实维护蚕茧市场秩序。年全乡共收购蚕茧.1公斤,产值.28万元。
二、因地制宜,引进“第二片叶子、第二种果子”“引进香料烟”。瓦渡沿澜沧江一带的热、亚热带气候,为香料烟种植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年,瓦渡乡党委政府在充分走访调研的情况下,引进香料烟产业,在垭口、安和、土官、三坪四个村中沿沧江一带的自然村里推广种植。一开始,群众对香料烟产业并不理解,担心风险大,投入打水漂,都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香料烟推广一度陷入瓶颈,瓦渡乡党委政府针对这一状况,及时组织四个村(社区)干部积极入户做动员工作,筹措资金为第一批种植的农户免费提供种子、肥料、漂盘等物资,通过不愿其烦的做工作,终于第一批香料烟种植落地。种好,还要管控好,面对香料烟种植技术空白的情况下,乡党委政府及时协调辅导员到农户家中现场指导,乡村组干部也参与其中,久而久之不管是乡里领导还是村组干部都成了香料烟种植晾晒的行家里手,为农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年瓦渡乡种植香料烟亩,收购总量.4公斤,收购总金额(含补助).49万元。极大地增加了沧江一带群众的收入,为下一步推广种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引进柑橘”。垭口村的产业以香料烟、泡核桃、烤烟为主,产业类型相对单一,群众收入来源少,脱贫摘帽路上痛点、堵点显现。垭口村委会同保山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一道深入分析村里的产业短板及气候、海拔、土壤等优势,萌发了种植柑橘的念头。在外出调研学习和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垭口村把气候等各方面条件俱佳的大柏树作为试点,投入10.36万元,流转28亩土地,购买1万棵树苗及肥料,聘请工人,从年7月27日起开始种苗,拉开了垭口柑橘产业的序幕。一年来垭口村同工作队一起发动群众义务挖沟,埋管道,建了3个供水池,保障供水;及时清理杂草;与购苗老板取得联系,将病虫害情况拍照给他,向他咨询,并请他多次到现场指导;9月初又组织工作队和村干部到大理宾川考察沃柑、葡萄、石榴产业园,学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技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加大设备投入、及时处理杂草及病虫害、外出学习经验技术,垭口村柑橘地有了起色,现在20%的树都挂果了,50亩土地上的“小树苗”变“金果果”,让垭口群众见证了大胆探索、勇于尝试的魔力,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得到极大激发,让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让群众腰包鼓起来,让日子红火起来的心愿正一步步走向现实。三、种植“三味药”祛除贫困“顽疾”以提升人居环境为契机,推广农户庭院经济。瓦渡乡土官村是瓦渡乡提升人居环境示范点之一,如何让农户家里绿起来,同时还要富起来?成为土官村不断思索问题,土官村积极探索,在结合大水井自然环境和市场的情况下,决定发展起“庭院经济”所谓庭院经济就是鼓励引导农户在自家庭院内花台等空地种植重楼等优质中药材、近年来重楼的市场价格一直很稳定,销路也不错,通过宣传发动,土官村大水井小组89户人家的庭院里都种上了重楼,在美化了环境的同时也给农户带了一份不错的收入,实现了人居环境提升和脱贫攻坚的有机结合。以龙头企业带动,引进三七种植。为了让平场子村广大人民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平场子村结合本地典型高山立体气候,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把亩土地流转给云南文山林润三七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三七。从种植到挖取合作社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约2万人次(总计万元)的就业机会,让当地村民每年每户大约增加1万多元的收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稳固续断产业发展。瓦渡乡种植核桃较多,核桃长大后树冠覆盖较大,地上根本无法种植其他对光照等条件较为苛刻的农作物,如何让空置的林下土地也实现它的价值,种植续断就是不错的选择。瓦渡乡党委政府通过不断加强种植培训,指导农户加强管理等措施,积极推广农户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大力种植续断中药材。年全乡实现续断种植余亩,实现产值余万元。图:各村(社区)
文:刘江
编辑:田迎丽
编审:王惠芬
责编:陈攀
生态瓦渡是中共瓦渡乡委员会、瓦渡乡人民政府为推动政策宣传、发布信息动态而注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