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犹记得春节前的一场寒风降临,把耳朵冻伤了;春节之后的某一天,晚风竟突然送暖,恍然若春;就在草色渐绿时,三月初的一场夜雪似乎又把天气拉回了冬天。春天的降临总是一波三折的,过去一年我的生活也是一波三折的。虽然诸多波折,但春天已经在路上了,而我的庚子鼠年也已经过去了。冬天在家禁足赏雪,春天过得忐忑而小心翼翼,从夏天颠沛流离到冬天,秋天好像是这大半年里不时插播的短片。这一年的季节轮转本就让人捉摸不透了,到头来我却发现这世上捉摸不透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一年,我年满三十。如果用虚岁的说法,春节过后就已经三十二了。年轻的时候相信了“无龄感”的概念,意思是不要在意年岁增长,要拥有与年龄无关的永远青春的生活方式。然而,当年满三十这天真正来到的时候,即便我们自己忘记了年龄,也总有人耳提面命——“30多岁了,还没有个对象”“35岁就中年危机了”……于是明白了,年龄并非是自己定义的,而是整个社会环境强加的。那么,我们扛得住社会意识形态给予的压力吗?当然,三十岁之所以真的成为人生的一道坎儿,并不能完全归咎于社会,我得承认自己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变得务实、惶恐、迷茫……庚子鼠年被我分成了三个段落,这一篇已经是今年的第三篇个人总结了。希望可以借此文,记录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和心情,然后收拾好,继续整装待发。近些年喜欢公路旅行,每每走在路上,就在想公路的尽头是什么?我们要去向哪里?我们的出发有什么意义?(以上以下,图文无关,都是我在庚子鼠年拍的一些好看的或者值得记忆的照片)这一年2、3月开年的那段日子是闷在屋里度过的,隔离的时光就像是一场监禁。元宵节望眼欲穿地看着防盗窗外的飘雪,成了那段时间最强烈的记忆点。晨跑也变成了室内跑,导致运动效率极低,解禁之后我尝试了一场半程马拉松,跑到15公里就跑崩了。那是我第一次尝到停止运动的反作用,身体好像不听使唤一样。4、5月努力恢复正常的生活,坚持晨跑,认真读书。和表妹爬了一个山,又和几个朋友骑车去了南雁小延安、四永古城镇、大兴梨花村、平谷桃花园,在车轮上把北京的春天看了一个遍。离开北京前,与一位老友仍然用骑行的方式告别,那天我突然感觉到了一丝留恋。6月,我离开北京时,苏老师坚持“送客饺子迎客面”,煮了一碗饺子送别我,还说要等我回来的时候吃面。当我背上行囊坐上火车的时候,留恋的情绪一下子从眼角翻涌而出,再也抑制不住。就在我沉浸在不明所以的情绪中时,我把保存所有记忆的硬盘弄丢了。老天爷好像在刻意让我和过去一刀两断,不想提了……6月到9月,从西宁到成都,从成都到拉萨,从拉萨回西宁,整个夏天都骑着自行车在藏区流浪。这一段的故事有点儿长,似乎没有办法用一两句话说清,但如果真的把它从我的生命中掐掉的话,又好像确实可以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所以在骑行归来之后,我写了一篇总结文《藏区万里骑行总结: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9、10月我回到北京重新找工作,又开始普通的北漂生活,又开始日复一日的坚持晨跑和一日三餐,开始计划普通的周末骑行,开始在国庆节约朋友骑行,并选择重返坝上草原。11、12月我跟随公司安排重返大凉山,实在没有想到五年之后还有机会回到这里。这里的冬天依然很舒适,山里却换了模样,路修好了,学校也多了。入冬之后,庚子鼠年的最后几个月,因为疫情复发就再没有远行了,也很少骑行和爬山,更没有像预想中那样约很多朋友吃饭。经过一段时间的与人相处和独自反思,又度过一个留京过年的春节之后,我对人际关系的认知陷入了纠结,一边仍然会因为慢慢熟络而伤别离,一边又觉得过于熟络会导致相互伤害。总之,杂乱无章的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关键词,也没一条清晰的故事线。它有很多的闪光点让生活变得有些不一样,让人总是想回过头重新经历那些蝴蝶扇动翅膀的时刻,心跳突然加速的瞬间。关于成长人们似乎总是难逃“求之不得,得而生厌”的矛盾,平淡似水的时候总想冲破无形的牢笼,颠沛流离得久了,却又想安顿下来。我反思了自己的成长过程,有些悲哀地发现,原来我就是那个“钓着鱼又去追蝴蝶”的小猫,很多事情上都没有做到全力以赴。工作和生活中所有的“不及预期”都是当初的“得过且过”。我开始讨厌自己“什么都会一点儿”的万金油属性,开始嫌弃自己是一个“什么事情都浅尝辄止”的差不多先生。我开始明白这个世界虽然是不公平的,但我们的时间是公平的。就好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我们把时间花在哪里,就会在哪里收获。如果我们把时间浪费掉的话,那就相当于抽走了一段生命。“甘认平庸”是一个不太容易的事情,但我不得不承认未来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对生活的要求也从活得精彩慢慢变成了怡然自得,甚至都不敢夸口说什么“求其上者得其中”的话。但是,今年知道了一些做得不好的事情,明年就应该努力改正一些。我不确信人一定能改变自己,唯愿能如胡适先生说的那样,做到“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关于投资新冠病毒是必然发生的偶然事件,即便不是新冠病毒,也会有别的什么病毒闯进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里也有很多这样的时刻,看似是某些偶然的选择造就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但“我们是谁”早已决定了那些看似偶然的选择。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也许过几十年回过头来看,它可能是类似二战那样的大转折。小时候经常想,历史书上的句子是怎么被记录下来的?那些恢弘的故事背后,普通百姓们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今年开始明白了:历史是讲述出来的,而不是记录下来的。我一边佩服那些在庞杂的信息中抽丝剥茧的史学家们,一边惶恐普通人在历史长河中是那么微不足道,甚至是历史叙事的“噪音”。对于普通人来说,既然无法创造或者改变历史,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历史的波澜中,沾一点儿历史进程的光,过好自己的生活。年到年在投资上算是收获的两年,虽然不至于惊人,但也算是初尝了投资的甜头。对此,我从来不敢自以为是,一艘被历史的波澜打上浪头的小舟,也随时会被时代击沉。我时常回想投资最困难的年,用那种跌跌不休的窒息感提醒自己居安思危。有了两三年劈波斩浪浮浮沉沉的经历,多少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观念和定力。今年最大的感受是:投资这个事情越来越像是修心,而不是修智,守纪律远比做判断重要。但是未曾经历完整牛熊,便不敢自诩,如若将来小有所成,再来谈谈这个话题吧。关于心理健康去年的世界可谓混乱无序,去年的经历有些大起大落,去年的投资也是波澜壮阔的,而我去年的心情线更是难以平复。有过一些与人相处不太和谐的经验之后,我对亲密关系越发恐惧。这种恐惧并非来自人们常说的社交恐惧症,而是来自于我怀疑两个人的关系变得紧密之后,难免会产生的摩擦。这句总结得可能太苛刻了,我自己都觉得有些惶恐。但是,这个世界最美的东西是什么呢?不是完美的风景,不是精致的皮囊,不是精彩的故事,而是永远不知真相的想象。所以偏狭的取景框最美,犹抱琵琶半遮面最美,没有开始的旅行最美,没有完全接触的关系最令人向往。这一年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反思了不少,不管是亲情、爱情、友情,我仍然都会全力以赴,但学会了不再抱有期待。这样一来,每个人给我的任何一次温暖,我都觉得难能可贵。这些话在《消逝的年味儿,逃不掉的人情冷暖》里也写了很多,就不再提了。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中说到“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是在自我欺骗”。越是长大,就越难以做到自欺欺人。于是,普通人在年过三十之后高不成低不就,最可怕的事情是经营感情很难做到专注和付出,经营婚姻又需要物质基础……这个题越来越难解,唯有少些好高骛远吧。常常有人劝我,少想这些没有答案的事情,“难得糊涂”,“开心就好”。这样得过且过的道理不是不懂,但本性多虑已成思维定势,恐怕想改也难改了。我相信“多心生烦恼,烦恼苦其身,身苦不清静,不静百病生”的说法,因此考虑到自己从来心性难宁,便在去年行将结束的时候,我给自己买了一份重疾保险。这也算是投资的一种——控制风险。以后的日子呢,还是要多自问“今天过得快乐吗?”,并以此为生活的标尺之一。越来越发现骑行和徒步有种魔法一样,虽然它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但确实让人放松和开心,还是希望有朋友愿意和我一起多出去走走。关于自己去年不止心情有些跌宕起伏,在经历过一些人、事、物之后,自信心也遭受了一系列的挫折。这其中的曲折实在不值得一一道来,总之算是备受打击的一年,也由此更加了解了自己的缺点,诸如固执己见、自卑又自负、喜欢得过且过、常常多虑又善感……本来觉得了解自己是好事,但当我发现自己可能根本无力改变自己的时候,我开始认同“知易行难”,有些垂头丧气。以前总是觉得自己潜力无穷,现在却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永远无法破茧而出的蚕蛹。还记得九月初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对我说:“你自认为的缺点,其实也是你的特质,会带来同样多的优点。”于是,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接纳自己”——不够了解自己的人,永远不可能接纳自己。于是,今年又有了一个新的目标——学着不迎合外界,学着迎合自己。关于意义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有一段话广为流传:“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几年前,初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王小波怎么这么怂。直到自己也被命运捶打过一遍之后,才懂得了这句话难能可贵的真实。年轻人始终是年轻的,即便把所有的至理箴言都摆到年轻人的面前,也会被视为垃圾。只有在他们真正经历过之后,才会发现那些毫不起眼的垃圾上写的都是鎏金大字。说白了,人们都有一些固执,只听自己给自己讲的道理,别人说的话最多用来当作论据,多半儿会被视为垃圾。总之,当我们发现生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的时候,生活的意义也就越来越少了。这一点在跨过三十岁这个坎儿的时候,愈发明显。八月的时候,我在拉萨读完了《活出生命的意义》,写下了一篇叫做《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失去和寻找答案》的读后感。那时,我认为人的一生要不断寻找,并且随时回答得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我们生活的动力。时至今日,这句话仍然没有问题,但我更想说的是:接受无意义的生活,有更大的意义。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生命的长远意义,如果一个人寻找意义的压力过大,还不如放逐在日复一日的平静、祥和和快乐之中。今年骑行坝上草原的时候,两个朋友见我总是不明所以地叹气,便一致劝我不要叹气:“运气都要被你叹跑了。好端端的时候,别搞得那么压抑。”是的。写在最后虽然想了这么多,但也总该适可而止,思考既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也有钻牛角尖的风险。保持谦卑,不如想一些实实在在的计划,愚人之所以为愚人,就是他以为自己很聪明。我似乎已经过了那个做年度计划像是制定年度任务量的阶段了,总的说起来都很笼统:认真工作,做好投资,坚持运动,趁着假期依然要远行,多读一些书,认认真真地写字和拍照,爱每一个亲人和朋友。今年看了两个公路电影,一个是《逍遥骑士》,一个是《无依之地》,印象颇深——特立独行的逍遥之人,总是无法被这个社会包容,要么被改造,要么被毁灭;这样的人看起来无依无靠,看起来注定homeless,但是他们始终有home,那是他们坚守的内心。我承认这一年的我发生了很多因年岁渐长而产生的变化,承认一些年少轻狂和诗与浪漫永远离我而去了,承认我普通的清苦余生可能依然困难坎坷。但是,我不承认生活就这么没有一点儿盼头了。一个人初老的标志,不是头发花白,不是内心逐渐平静,而是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失去了年轻的好奇心,失去了探索新世界的动力。对我来说,因为去年的经历和思考,我打消了很多不切实际的想象。未来的世界的确变得狭小了一些,但它依然充满了迷人的诱惑,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可能性。其实,公路的尽头什么都没有,生活的意义也并非在于去向何方。因为骑士们上路从来不是为了终点,而是为了路边的花花草草。P.S.望月尘
Yann:
这里多半写写游记,胡言那时的所见所思
这里有时也写写散文,乱语今日的所感所悟
千万不要信我,有思考就好
望月尘y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