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权威医院 https://m.sojk.net/yinshijj/26347.html“从蛮小个辰光就帮着阿位姆妈养蚕了”,爱笑的母亲,说起她儿时的劳苦时面带笑容。从小就帮衬着养蚕的她,嫁到谢家角后,便独当一面了。聪慧的母亲把家里一年中的五季蚕,都(饲)养的顶呱呱,采下茧子来称量,一张的蚕种收茧斤量总是在村上名列前茅。当我用到“名列前茅”时,想起了荣誉证书或奖状什么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自家干自家的活,队里村上没评选过养蚕能手或发个奖状什么的。当是实质名归的母亲,我有给她补发一张奖状想法,右下角的红印章是“吴妈妈养蚕记”。几年前,听沈剑峰老师的一席摄影讲座,沈老师用“儿子”的情感与角度,拍摄他的父母亲在乡下的劳作与日常生活,她们这代人特有的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PPT中展示的若干张照片,我看到了我(们)的父母亲的身影,倾刻间触动了我去拍摄我的父母亲的想法。从那年的春天,开始跟拍母亲养蚕,想不到一拍便拍了四年。那年是年,母亲62岁,属猴。我的母亲年的春蚕,母亲饲养了0.75张蚕种。收种的那天是4月25日,母亲在中午时分打我的电话,于是我下班后便直接驱车回肇昌桥老家。吃过母亲做的晚饭后,母亲进入加了温的育蚕室里,开始了庄重且又有仪式感的“收种”,这是母亲一生养蚕生涯中的“新”一次,对母亲来说。而我在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