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说的部分是由直接修复古代作品与临摹和科学的经验因为一些时代的动荡目前留下的大概都是清代的方式了古法也大都是片面而残缺这点也是没法的
我将就古代文献与科学的方式为大家说明与其说先谈论到底怎么上色我们该先谈论该怎么处理绢首先我觉得该先谈绢到底是什么东西必须很正确的了解不然根本无法正确了解差异
纯正的绢是蚕所吐的丝而织当然丝也会因为蚕而有差像山东的某些蚕种的丝偏粗而略青这时应该会有人想丝不是很细吗?不会断吗?是的必须先经过搓丝这个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将无数条细丝搓和成一条粗丝也才造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绢布上所看到的粗细别小看这个部分这个部分相当的重要举例来说如果丝用的多整根绢丝就比较粗如果搓丝(有点像把丝螺旋般的搓成一根)搓的紧将来织成绢布收缩也会厉害另外搓丝不良也可能造成部分断裂若加上了化学纤维则也会改变收缩率和绢丝将来受矾的效果了解了搓丝后我们就来织绢吧
首先织绢时特别是古代时并不是要想织多大就织多大而是看织布机的幅宽决定就算能织也得遵照一些礼法规范特别是大幅绢只能在古代的帝后御用和重要的佛像作品才见的到所以古代的作品特别是大幅的作品非常多拼绢的现象现在则因为科技进步这问题并不明显以上是幅宽的规范
接下就得织了通常织的时候都是织成一整卷所以贯穿整卷的长的纵丝当然超出横丝很多倍为了让整卷够紧实纵丝也得拉紧所以从她们长短的的比例来看纵丝收缩的当然会比横丝来的强很多(我的说法得建筑在正常织法上)另外由于梭子穿的方法不同丝织得方法也会改变所以也会影响到时后上色和受矾的问题当然纵横丝的间距则直接严重影响了绢丝的透明度和背后上色的效果这样绢布就大概说明了
接下来得说明绢织成后的处理有些厂会直接将整卷绢浸矾水或是染料来染色(也有搓丝前就直接染色的)或者是浸水让他收缩或是高压来压绢让它扁平(也有直接的扁平丝)所以每个人当然用到的绢都会有差异另外就算一样的绢也会因为保存状态和天气有改变这点要注意特别是绷绢前别让它受潮不然绢以经发松了到时收缩不均或不收缩
我想绢画时到底要怎么处理很多人都有说法我的答案是一定要绷在木框上来画绷绢的木框和油画的内框不同油画的内框其中一面有斜度但绷绢用的则是两面都是平的另外就是木料的不同油画用的通常含有很多化学药剂一潮湿就会渗出很多不良物质至于是什么厂家有差异
为甚么说非要绷框呢从保存上来看是要让收缩平均让以后绢不会变型和不当收缩怎么说呢我想大家都有个经验我们将一张纸打湿(整张一起平均受水的条件下)纸一定是从周围开始往内干这个是物理现象绢的状况是一干就开始收缩所以要是不绷框一刷胶矾从周围开始往内干没有绷框的状态就会四周收缩的比中心快但有绷的状态四周虽然还是干的快但在完全干燥的状态前四周框的拉力会平均慢慢分散让整张绢平均四方受力而不绷的是同心圆状收缩所以有点物理常识的人应当就知道为什么要绷绢了而不是听老师说或是哪学来不用绷的常识了以科技的状态测量得知从我分析宋画的颜料层下绢收缩的状况统计古代也是会绷绢来画到底要不要绷我想看到这不用吵了吧如果不想要麻烦我只能说看个人高兴但学的就绝对不是古典正统的方法而是晚近分支出来的一些参杂个人手法的流派这点不勉强但不会成为了解古法的高手如果觉得我说的有问题也欢迎大家提出证据来反驳要吵架我也欢迎不过讲话要有依据要合理
另外很多网友都说日本绢不收缩其实除非奇怪材料织的所有的真丝绢一定会收缩(就像烧头发会卷一样)只是收缩率的问题不会收缩的绝对是以经收潮到收缩不了或是恭喜你买到假绢不然它本来就是矾绢或是放太久自然产生矾化的绢
另外绷起来上矾也才会让矾的晶体不会局部屯积怎么说呢在毛毯或其它上面来上矾整张绢的重量是直接落在整张上到是后矾水会不规则的照着绢的皱褶跑而不像绷框的绢所有的力量都由四周贴着的部分接受所以整张绢在上矾时是呈现一个微往下垂的一个完整弧面但也不能无所忌惮的乱涂一通积一大堆的矾水还是要适当才好
另外胶与矾的量我就没法教大家了因为胶和矾的差异实在太大了所以靠什么古法吃吃看一点都不准有些矾很苦有些还发甜有些明矾加了一大堆都矾不起来有些一点就矾的极好像我上次用乌兰巴托那来的明矾就相当的强量比我平常少了4倍都不漏所以这点自己找自己能找的到的东西来实验
胶也是同样的但是可以确定胶原蛋白超过70度就会粘性大减所以要注意加热的问题反正就是要自己多尝试自己能力所及内所取得的材料
怎么绷绢呢
首先要剪一块比木框略大或刚好大的生绢(用熟绢来绷之后刷胶矾水收缩也不太明显可能不平)将他卷成筒状之后就来处理木框一般在古代是用酱糊来粘但这点不用太在意接着材料只要不是类似木工用的强力酸性的都可以使用真正该注意的是一定要整个4边都贴上框而不能像钉子般点状固定因为点状固定的状态下之后刷胶矾水时也没法让4边平均收缩所以一定要是四边封死的状态
如果是酱糊就建议木框在绷的前一天能先刷一次让木头表面吸收一次酱糊称之为舍糊这个动作是让之后政是要绷时能够让酱糊干燥的时间比较长比较好绷就是
木框涂好酱糊后就将卷好的绢慢慢展开然后贴时注意绢丝是否有跟框呈现水平垂直的状态然后轻轻的将四边沾在框上四边都沾上后再开始施力往外拉往外拉的时候一定要用手掌而不能用手指因为手指的面积小在拉的时候可能只有局部几根丝被扯到这种状况容易造成到时后局部的施力过大或不足整张的松紧差异太大刷胶矾水时收缩也会不平均
绷好之后到完全干燥的1两小时最好还是在旁等着以免脱落或局部绢缩回去所以要注意绢是否有拉紧
完全干燥后刷上胶矾水绢会开始收缩除非事没有绷好或是绢在绷前就沾染了湿气不然应当会变得相当平整一般是正面横向上一次背面横上一次最后在翻回正面直上一次每次都要等干有时后画面过大时刷胶矾水前先在木框中间放上横木比较好绢收缩的力量是很大的所以放上横木是以免收缩时绢拉歪木框等干了在收起横木就可
很多画家都有个很严重的错误就是水干了并不等于胶也干燥了所以根本无法在一天内完成胶矾3次如果没有每次上矾都等待上回胶矾都干透才上就很可能造成漏矾或是以后颜料松动可以说是后患无穷这也是为甚么很多人刷了很多次胶矾或是很浓的胶矾都会漏矾的很大的原因之一
一般我都是取很稀的胶矾水的比例胶约百分之1矾是百分之0.1胶我一般是用牛皮胶或是鹿胶至于差异则不明说有很艰深复杂的部分除非是材料学研究者一般的日本画家也不太清楚这个部分就撇开不谈
成为可以描绘的绢后在放个几天让他收缩安定后就能成为很好下笔的绢了
如需查看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