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安康”
我们立马会联想到祝福的话语
幸福安康、身体安康......
听了“安康”二字,难道不会开心一笑吗?
安康一词在汉语词汇中的意思是
平安,健康。安宁,康泰。
当提到陕西的“安康”
我们就不得不提安康名扬天下的“富硒产业”
最新数据表明:安康市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亿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健康产业的兴起,作为人体生命必须的微量元素“硒”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补硒已成为当今一种新的养生之道,富硒产业越来越为市场所青睐。目前,主打富硒产业的城市地区不断增多,湖北恩施“世界硒都”、陕西安康“中国硒谷”、湖南桃源“中国硒乡”、广西贵港“中国硒港”、福建连城“客家硒都”,还有江西丰城、宁夏吴忠、青海平安、重庆江津等地,都在打造自己的富硒地域品牌。这其中,又以安康市富硒产业的发展最为瞩目。
近10多年以来,安康市富硒食品产值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年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贡献率已达三成,为安康市六大支柱产业中贡献率最大的产业。安康市富硒资源开发程度较高,探究其产业化发展路径,对于天然富硒地区的富硒产业推进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价值。
年安康市六大支柱产业增长率与贡献率
数据来源:安康市统计局
一、安康富硒产业
安康市是目前资料显示国内最大的天然富硒区,安康至少七个县(区)处在不同程度的富硒生态环境之中,属世界少见的地域面积较大、硒资源丰富的富硒区域,被誉为“中国硒谷”。
资料来源:安康市富硒资源普查情况结果公告图:安康年以来富硒食品产值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同时,富硒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推动秦巴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之一,据有关资料,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来自于富硒特色种养收入,70%以上的贫困群众依靠富硒产业脱贫。“中国硒谷”已经成为推动安康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引擎。
资料显示,安康拥有较理想的硒汇集利用地质地理条件,地层厚且出露面积大,中硒含量以上的土壤面积占比达54.2%,且硒浓度适中、易于植物吸收,被专家评价为“优质、环保、安全”的天然富硒区域。早在年,《紫阳茶的微量元素——硒》在《茶叶通报》公开发表,这是标志我国富硒农业起始的第一篇文献报道资料。
随后,安康开启了自己的“硒”望之旅,确立了以“硒”为产业核心,发展富硒产业,并打造出“中国硒谷”这张名片。
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收集整理国宝鎏金铜蚕的故乡在安康石泉
安康市位于陕西东南部、秦巴汉水间,总面积2.35万平方公里,辖1区9县和4个开发区(安康国家高新区、瀛湖生态旅游区、恒口改革试验区、旬阳省级高新区),户籍人口万。全市森林覆盖率65%,已探明生物资源种,素有“秦巴生物基因库”和“天然中药材之乡”美誉。是总书记点赞的古丝绸之路“鎏金铜蚕”的故乡、李克强总理赞誉的“秦巴明珠”生态旅游城市。
“十三五”以来,安康市经济年发展始终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至年荣获全省目标责任考核“四连优”。年实现生产总值.06亿元,增长7.9%,增速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居全省各市区第一。
安康市是目前资料显示天然富硒土壤覆盖地区最广、硒含量地层最厚、最适合开发利用的富硒资源区,经科学普查,安康形成了以紫阳县为中心覆盖全市范围的天然富硒带,全域54.2%的土壤硒含量达到中硒(0.2mg/kg)以上水平,且硒浓度适中、易于植物吸收,被专家评价为“优质、环保、安全”的天然富硒区域,被誉为“中国硒谷”。
近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把富硒产业作为生态友好型产业的首位产业和支撑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思路,围绕富硒茶、水、魔芋、生猪、渔业和核桃等六大富硒产业,精准施策,推动富硒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年,全市富硒食品实现产值.31亿元,增长14.5%,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亿元以上,富硒产业已成为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基地建设不断夯实
安康市坚持“育良种、建基地、抓龙头、创品牌、强科技”的发展理念,把园区建设作为强基础、扩规模的突破口,推动资源集约、产业聚集、循环发展。目前,全市培育富硒农业园区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带动农户22.8万户,富硒茶种植面积达.8万亩。安康国家级高新区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全国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富硒食品产业示范基地,汉滨、平利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来自富硒特色种养收入,70%以上的贫困群众依靠富硒产业脱贫。
龙头引领不断增强
安康市通过政策引领、优化环境、搭建平台、金融创新等措施,全力支持各类富硒产业企业做大做强,引领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培育富硒龙头企业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64家,市级家,全市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家。开发富硒五香核桃酱、富硒杂粮粉、富硒黑茶、植物富硒片、富硒黑豆多肽等产品80多个。特别是以富硒魔芋为原料开发生产的魔芋精粉、魔芋系列食品远销日韩、俄罗斯、欧美、港台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市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二,已成为陕西省仅次于苹果的第二大出口创汇农产品。
融合发展初显成效
安康市按照“三产引领、一产奠基、二产支撑”的策略,大力实施“硒+X”战略,推进富硒产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在发展提升个生态休闲农庄、农园的基础上,规划茶乡精品旅游线路10条,打造茶旅融合示范镇23个,初步建成汉江千里富硒茶绿色长廊,形成了“汉江画廊、茶歌紫阳”“女娲故里、茶香平利”“画里瀛湖、梦中水乡”等富硒茶香精品游,美丽乡村、富硒康养旅游正成为安康乡村振兴、圆梦小康的新动能。
科研实力显著增强
安康市依托中国农科院、中国药科大学、西安交大、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发挥富硒产品研发中心、秦巴众创空间等“国字号”研发机构和“双创”平台作用,以富硒产业基础研究等领域为重点,推动实施了一批关键技术项目攻关。“十三五”以来,安康市共组织实施富硒产业重大科技项目46项,争取项目资金共万元,专利授权65项,培育科技型企业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其中,中国农科院茶研所指导开发了“紫阳富硒茶—硒香茶”新产品,使产茶期由原来两个月拉长至六个月。复制研发出世界上最早的茶——秦汉古茶,亮相第25届杨凌农高会,全国知名茶学专家对安康秦汉古茶给予高度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泰斗陈宗懋先生为此欣然题词“秦汉古茶、丝路瑰宝”。
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安康市近年来,通过科研平台建设和科技合作攻关,颁布了《安康市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安康富硒食品标准上升为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定《富硒食品与其相关产品硒含量标准》《富硒腊肉》《富硒魔芋栽培技术规范》等各类标准48项,其中,修订的《富硒茶(NYT-)》行业标准已成为国家行业标准,《富硒猪肉》标准正在申报国家行业标准。参与实施省科技厅特色产业创新链“富硒大米标准化种植与加工”和“富硒核桃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项目。陕西省粮食局“富硒粮油优质特色新产品研发”项目引进中国农科院中油高硒1号和2号油菜品种,在安康市汉阴县、岚皋县分别建立了富硒油菜、富硒大米标准化种植基地。截止目前,安康市有效注册含“硒”商标41件,涉硒相关产品商标件,地理标志商标12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件,32家企业和38个产品获得安康市富硒食品产品专用标志认证。
二、安康富硒产品代表
依托富硒资源、优良生态和科研优势,安康大力推进“硒+X”战略,通过做优“硒+农业”、提升“硒+工业”、开发“硒+养生旅游”,促进安康经济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富硒农业向富硒产业转变。
安康富硒部分产业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收集整理安康富硒紫阳茶
紫阳茶种植始于春秋战国,植茶历史已有多年,被誉为陕西茶叶的根和*,具有肥嫩壮实、栗香浓郁、醇厚回甜、耐冲泡、富硒等质量特色。
今年5月,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出炉,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牵头组织参评的安康富硒茶首次登榜,以29.94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第20位,居陕西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1位。
安康石泉富硒蚕蛹
安康石泉富硒蚕蛹
安康富硒水
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重要涵养区,拥有全省59.6%水资源,水资源不仅有量的相对优势,更有质的绝对优势。
据《安康市硒资源普查报告》显示,境内多个水源地硒含量达到国家富硒矿泉水硒含量下限0.mg/L以上,是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富硒水源地。
安康丰富的天然富硒矿泉水资源,已吸引农夫山泉、哇哈哈、百岁山等国内知名水企多次来安康考察水资源。
安康富硒核桃
安康富硒魔芋
安康富硒大米安康富硒魔芋
安康魔芋种植历史悠久,安康市10县区均属魔芋适生区。
加之安康土壤富含硒元素,魔芋和富硒两种特色资源的有机结合,赋予了安康富硒魔芋独一无二的特色优势。
除了这些,安康还有富硒猪肉、富硒粮油、富硒核桃、富硒菇等70多个品系,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魔芋之乡”、“全国富硒茶之乡”、“全国富硒产业基地”。
“中国硒谷”这张城市名片给安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了显著提升,也让大众对安康富硒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