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墅关镇地处苏州古城西北侧,始建于秦,繁盛于明清,历史悠久,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近年,随着城铁新城、中环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的建设,浒墅关镇的区域地位迅速提升,城市发展需要编制新的总规进行引领和统筹。
规划范围浒墅关镇京杭运河以东全部区域和以西部分区域,总面积33.45平方公里。
↑蓝色阴影为本次规划范围
浒墅关未来的模样发展目标:
将浒墅关打造成江南运河名镇、邻城商业新镇、现代制造强镇、绿色生态城镇。
城镇性质:
大运河畔历史古镇,苏州中心城区西北门户。
城镇职能:
空间结构与苏州市发展战略规划和高新区总体规划相衔接,形成“一轴、一心、六区”的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规划图
六区分布如上图所示,分工明确、定位清晰:上下塘片区为城镇的公共活动中心,将融合商业金融、居住、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推进文化旅游建设。城铁新城侧重区域性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北大青年城则融科研、居住、配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城市乐活新区域。
产业发展优化浒墅关镇发展空间,逐渐提升产业效益,突出区域产业特色,促进不同产业融合,最终实现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本次规划提出,浒墅关镇应依托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和便捷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依托浒关工业园、浒北工业园,鼓励研发、设计等服务机构与制造业相融合,催生新产品、新业态;依托城铁新城、北大青年城,加快现代商务、商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依托京杭运河、浒关老镇、促进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上塘片区城市设计
↑浒墅关老镇改造城市设计
更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商业:
浒墅关大型商业综合体分布在城铁新城,三大商业综合体宜家、永旺梦乐城和汇融商务广场均在建设,预计明年对外开放;镇级商业配套分布在浒墅关老镇,以大运河为核心,商业、居住、文化、旅游等功能融合发展。
↑宜家
↑永旺梦乐城
↑汇融商务广场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对外交通:
浒墅关外部交通网发达,三横五纵,陆路水运接通。
高速公路:绕城高速、沪宁高速
国省公路:新国道、老国道
快速路:中环快速路
铁路: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铁路
水运:浒光运河、京杭运河
↑对外交通规划图
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方式多样,不同交通方式无缝接驳,上下班出行将更便捷。
地铁:3号线在建,远期规划6号、9号线;
有轨电车:2号线、4号线;
机场专线:远期规划机场专线,直达无锡机场。
公交:增加公交线路,完善公交网络;
↑公共交通规划图
物质遗产保护浒墅关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这笔财富,对地方文脉延续和地域城市特色塑造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历史文化遗存分布图
↑物质遗产保护方法(点击可放大)
↑浒关蚕种场办公楼改造意向
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打造京杭运河文化带,沿河增加绿化景观功能,建立镇区面向运河体系,延续与拓展运河的生长脉络与特色空间。同时,挖掘和发扬龙华晚钟、浮桥夜月、蚕桑种植和民间工艺及近代产业等地方性文化,加强旅游观光设施建设。
↑龙华晚钟
↑运河沿线城市景观
下一个时代更美好未来的浒墅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浒关老镇传统文化正在复兴,城铁新城的现代文明也在闪耀,还有多条交通线路穿插在这个蜕变的城区……目前,浒墅关总规编制工作正在进行,文中图片尚为阶段性成果,浒墅关将变成什么模样,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有态度的规划,有温度的城市
新区规划,有你有我
长按下面
“先有浒墅关,后有苏州城”
依运河而生的浒墅关老镇区
曾经代表着苏州最鲜活和潮流的生活方式
钞关、草席、蚕桑...
这些浒墅关镇最有辨识度的文化标签
都曾经在这里留下过深刻的印记
其中,蚕桑文化源远流长
成就了浒关人最珍贵的文化记忆
浒墅关蚕桑文化在天平山东麓
藏有一处鲜为人知的别样景致
那便是绵延百亩的蚕桑田
蚕种场的百亩桑田
当下·可为
此时
柔嫩的桑叶竞相生长
略有起伏的桑田
在山体的映衬下
显得更加鲜活
走在修剪整齐的田埂上
仿佛置身于翠绿色的海洋
耳畔拂过的阵阵清风
裹挟着淡淡的泥土味
这是久违的大自然的味道
真可谓是一处静谧闲适的世外桃源
据永新蚕种场原副场长邵九华介绍
种桑养蚕看似简单,实则辛苦
而且是一门大学问
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去学习和实践
蚕种场员工曾使用过的专业书籍和管理细则
望着这百亩桑田
我们仿佛看到一百年前
郑辟疆、费达生、邵申培等蚕桑界先驱
在浒墅关这片热土上
孜孜不倦、艰辛探索的身影
他们如同春蚕
一生致力于中华蚕桑丝织事业
过往·可鉴
追溯浒墅关蚕桑历史
不得不提江苏省浒关蚕种场
江苏省浒关蚕种场大门其前身为浒墅关大有蚕种场
这个大名鼎鼎的蚕种场创办于年
鼎盛时期建有
浒墅关总场、11家分场和台湾新竹试育所
其生产的“虎”牌蚕种
闻名大江南北、风靡海峡两岸
《大有蚕种场概况书》和虎牌蚕种蚕连纸
(现藏于浒关大码头蚕里展示馆)
可以说
大有蚕种场
是我国建场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
蚕种制造场之一
从创办之始
历经一路风风雨雨
最终发展成为蚕桑行业的“巨无霸”
原大有蚕种场办公楼
建国后
浒关各家蚕种场
先后进行“对私改造”
变私营为公私合营
再过渡到国有经营
文革时期大有蚕种场公章
(现藏于浒关大码头蚕里展示馆)
年起
公私合营的蚕种场进入大合并过程
同时省农林厅把领导权下放吴县
更名为“公私合营吴县蚕种场”
大有蚕种场部分徽章
年春
省农林厅把吴县蚕种场收归省管辖
恢复“江苏省浒关蚕种场”
大有蚕种场使用过的蚕匾和斛
(现藏于浒关大码头蚕里展示馆)
未来·可期
如今
浒墅关对蚕种场予以保护和利用
浒关大码头商业广场正在建设中
这里将商业与文化有机结合
再造具有独特运河文化风貌的古镇形象
在商业中突出文化主题
彰显文化底蕴
大码头“蚕·里”项目
占地面积15亩
建筑面积平方米
建筑内有
5栋民国时期保留建筑
和4栋新建建筑
其中保留建筑平方米
新建建筑平方米
保留建筑都是民国15年(年)建造
距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
作为大码头重点项目
“蚕·里”通过深入挖掘浒关蚕桑文化
在商业中融入蚕桑文化
打造浒关独有的特色文化场所
这里
流动的光阴,冲不淡记忆的场景
理想的生活,浸润出依恋的感情
别样的韵味,溶漾开梦里的心灵
这里
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内容来源:浒墅关发布
?点一下“在看”?
重拾蚕桑文化的历史记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