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之星爆料合作加
喂猪
当年南方的农村,谁家不养猪?一年到头,宰一两头猪可以换取几百块钱,那是全家最重要的经济收入之一!家里小孩子的学费就靠它解决了。用什么去喂猪?当然是潲水啦!潲水的构成比较复杂,一般有洗米水、剩粥、剩饭、剩菜、糠、番薯叶、芋梗......等等等等。几乎不用私聊,太贵买不起。
喂鸡
鸡鸭鹅是农村的寻常物啦。家里养一群鸡,那必须是走地的。大清早将鸡笼一开,随便喂点玉米粒或谷,呼啦啦就各散东西,去树底下草丛中自行觅食去了。等天色昏暗,鸡就回来了,叽咕叽咕的围着厨房转。这时候必须也喂点谷类,或剩粥拌糠。鸡一般不卖,逢年过节才宰,或谁家红白事送礼用。
睇牛(放牛)
当年,应该也是家家户户都有一头牛的。为什么要有牛?因为要用它耕田啊!那时候哪有打田机之类的机械啊!牛是农民朋友最忠实的朋友。一般情况下,放牛这么好玩的事情就交给小孩子做啦。泥塘、河堤、山岗,只要青草肥美的地方都是乐园。更重要的是,当几个小伙伴约好去某处放牛时,那节目就更多了,让牛自己玩去。
犁田
这个是超级重活,也是个技巧活。要借好力,顺着牛劲,也要注意别累坏了牛。当然,犁的把握方法,不是一般人都会的,要经过很多的实践才能做到完美。
插秧
插秧讲究的也是巧劲。厉害的人能把横竖都插成直线。当然,也有很多懒人,抛秧了事。
掹草(拔草)
秧苗茁壮成长以后,也难免会长出很多杂草。那个年代没有除草剂,都是人工除草的呢。稗草和秧苗长得很像很像,要炼就一双金睛火眼去分辨。
割禾
弓着身子割禾,累坏了腰,这个跟插秧一样的腰类。小孩子弯了不到几分钟就喊腰疼,这时候大人就骂了,懒虫,小孩子都没有腰的,哪里会腰疼!早造割禾时就一脚泥一脚水,裤腿全是泥巴。晚造割禾时呢,因为天气干燥,稻谷的毛毛全都随着呼吸往鼻子里面钻,非常难受,到晚上洗澡时,才发现满鼻孔都是黑乎乎的鼻屎。
打禾
体力活。要很用力才能踩得动打禾机。而且很容易打到手。太危险了,这活一般大人都不会让小孩子去干。只是偶尔让小孩试着玩。
递禾
在田里,小孩子一般都干这个。因为大人不想来回跑,一个这样会很累,二个这样效率很低。小孩子来回的递禾,禾田里又特难走,腿都软了。晚上睡觉特香。
晒谷
夏日最猛的太阳,晒得地面烫烫的。要经常踢谷、起谷行。踢谷,就是脚不离地,拖着在谷面行走,将谷翻带成一小行一小行得。起谷行,就是用谷挘(一种工具)将谷翻起大行,沟壑分明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谷可以均匀的晒干。以上,都是光着脚干的活,烫得脚都疼,还很容易就被谷针刺到。最要命的是夏天晒谷时,经常有过云雨,呼啦啦的突然就风起云涌,几分钟变脸下雨。就抢这几分钟要把晒着的谷全部收好,打仗一样,够呛的。
风谷
稻谷晒干了之后,要将空瘪的谷,还有谷毛、其他杂质等东西去掉。这个时候太惨烈了,谷毛飞扬,比割禾时惨痛百倍。谷毛钻到脖子里,又痛又痒的。
斩柴(砍柴)
农村嘛,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那时候都是烧柴烧草。砍柴是小孩子必须要干的事情。上山砍杂木,就地晒干,以后再慢慢收拾好挑回家。拿回家之后,还要再细加工,砍成粗细长短合适的柴。
执菜(摘菜)
要摘各种的柴,譬如冬瓜丝瓜,譬如豆角豆苗,譬如芥菜通菜。摘了之后拿到河边或水井边挑拣好,洗好。
烧火
做菜这事一般大人干,小孩子一边帮忙添柴烧火。看似简单,但也是个技术活。首先起火就很讲究,先用木碎、干草等容易燃烧的引火,上面再搭几根细小的柴,等慢慢点燃了,再添加其他的柴。做菜的中途,火候也要讲究。大人叫你少点火,你就想办法少点,叫你猛火,你也要想办法让火旺起来。
煮饭
做菜小孩子干不了,那煮饭就相对简单很多了。几个人吃饭,要用杯子量好多少米。洗好米后,要用手指测好水深。等锅开了之后,要将多余的水倒掉,否则就煮成粥了。适当时候把柴火移掉,留着碳,慢慢烘,很快就有饭焦飘香了。
掘地(松土)
开春耕种时,要松土,把土壤全部翻起来透气,松碎。哇,这个也是体力活,挥舞个把小时的锄头,能把虎口震麻,起泡,起茧。
挖番薯
顺着藤,从旁边,从底下挖,一串的番薯就出土了。不小心的话,很容易把番薯挖坏。用镰刀削皮,番薯生吃也很鲜甜。不过吃多了容易肚子疼。
挖木薯
挖木薯比挖番薯需要更大的力气。要用锄头。挖出来之后要刨皮,切片,晒干。这个也是经济作物之一,据说这个木薯粉是用来做饼干的?
挖芋头
这活小孩子不喜欢做。因为芋头的汁液沾到皮肤上,很痒。
掹地豆(拔花生)
掹,这个动作就是拔的意思,是广东话特有的。粤西才把花生叫地豆?地豆,顾名思义,地里长的豆。土壤比较松,就容易拔;土壤板结的话,使出吃奶的劲才能拔起。而且不能硬拔,要顺着力道,千万不能让连着花生的须根因为蛮力而断掉。万一花生断在土里了,那比较麻烦,只能一颗颗的扒出来了。南方人都吃花生油,一年的食用油都靠它了。
掹薯仔(拔土豆)
土豆,马铃薯,是一种南方的候补作物,就是在秋收之后到春耕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稻田是空闲的。那时候人们比较穷困,不够吃,所以稻田不能空闲下来,于是就种马铃薯,以作为备粮。貌似南方人不太喜欢吃土豆。
掹萝卜(拔萝卜)
跟马铃薯一样,都是在秋收之后空闲的稻田里才种萝卜。正常耕作时间,很少会种萝卜。萝卜倒是很容易拔。
摘苞粟(玉米)
苞粟,即玉米,主要的杂粮。一般会选择在河边的滩涂地上种。山坡上也有,但比较少,因为山坡的地更多用来种花生或者种木薯。新鲜的玉米煮熟,又甜又嫩,好吃,上学时带着一根,一边啃一边走路。玉米晒干,打成碎玉米粒,或者粉。碎玉米粒可以煮粥,煮饭;玉米粉可以做成饼,或其他。
执荔枝(摘荔枝)
农村大把的地,屋前屋后总会种些果树,那荔枝肯定是有的。坐在荔枝树上的树丫上,一边摘一边吃,直到饱,撑,不亦乐乎。最讨厌是有臭屁虫,臭就不用说了,若不小心被它的尿洒到眼睛的话,痛死!就算洒在皮肤上,也痛!
执龙眼(摘龙眼)
龙眼其实是好东西,正气,滋补。但吃多了,容易口淡口寡,仿佛失去了味觉一般。这种情况下,据说吃点通菜就能解。还有龙眼鸡可以玩,很好玩的。
执柑仔(摘柑桔)
最初是年柑,酸酸的。后来的后来,很多优良品种出来的,譬如砂糖桔,譬如皇帝柑。这个要用剪刀剪,不是手工用的剪刀,是园林剪,把柑连枝干也剪下来,要花很大力气的。剪半天,手都酸麻了。起泡也是常事。
执桑叶(摘桑叶)
那时候,很多人家还是养蚕的。一般一户人家,一次也就养一两蚕种。蚕种,就是密密麻麻的蚕卵,粘在一张特殊的纸上,按重量计算。一两蚕种都够忙的了,成虫时,桑叶摘不过来啊,早上摘,中午摘,傍晚摘,根本不够那一屋子的蚕吃。不过很忙的时段,也就一周左右。
执蚕茧
等蚕结茧了,坚固了,就要摘下来。小编家乡,一般会用竹篾和竹竿编成一种叫“蚕架”的工具,也就是蚕在上面结茧的。竹篾通常编成8字型,蚕最喜欢在8字的孔里结茧。要想把它掏出来,就得用手指抠。半天下来,指甲边上的皮,都抠反了,痛。有大户人家养很多蚕,三两,五两的,蚕茧摘不过来,就会请隔壁家的小孩子帮忙。忙乎一个下午,能挣两三块钱呢,很多了。因为蚕茧不及时摘的话,就会破蛹而出了。
......
还有很多,很多
好怀念乡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