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管理的亿万‘蚕宝宝’,是全县1.67万户蚕农手心里的宝,要努力给百姓提供最好的放心蚕种,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全省科技扶贫现场会上,岳西县莲塘蚕桑基地温控养蚕大棚内,他向来宾介绍岳西蚕桑产业化科技扶贫情况。
他就是岳西县农业农村局特色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刘*,兼任安徽省蚕学会理事、安徽省蚕桑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岳西综合试验站站长、岳西县农业农村局扶贫办主任、中共岳西县农业农村局事业一支部书记。近30年来,他坚守在桑茧丝绸行业山区科技第一线,当地蚕农都说刘*身上有一种“春蚕精神”。
刘*在莲云乡现代蚕桑产业园指导春蚕蔟中管理
年,刘*被分配到国营岳西县丝绸厂工作。年,县桑茧丝绸办公室工作人员公开招聘,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录用,年12月担任县蚕桑局负责人。从事蚕桑生产技术服务工作以来,他身兼数职、勇挑重担、忘我工作,与蚕农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广大蚕农渴望技术、期盼致富的眼神一直深深地铭刻在他脑海中,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蚕农早日脱贫致富。
蚕种是特殊鲜活商品,季节性强,在养蚕期间,刘*带领县蚕桑局和县兴岳蚕桑服务部的同事撸起袖子加油干。从全国调购优良蚕种,每批次都连续8天8夜24小时进行蚕种催青,他每天亲自解剖胚胎,指导调节催青室温湿度。
在毛尖山乡指导桑园病虫害防治
每年“五一”劳动节,恰逢春蚕发种,他从未给自己放过一天假。每天早起晚归,有时几天都跟家人见不上一次面,父亲笑称他为“客人”。女儿高考,他无暇顾及。去年母亲因冠心病在合肥做心脏造影,而他还急需到江苏出差,躺在病床上的母亲故作轻松的说:“你放心去工作吧,这里有你老爸”。连续多年高负荷运转,他患有H型高血压,经常头昏目眩。双膝关节损伤,严重时拖着痛腿咬牙坚持,加上冠心病、高尿酸、肾结石等诸多病痛缠身,家人常劝他注意休息,他总是说,忙完这阵子再说吧。
“帮助群众致富是大事,只要蚕农笑脸常开,我们的工作再苦再累都值得!”刘*常说。
刘*在来榜镇五丰坳茧站了解蚕茧质量
刘*自担任岳西县蚕桑局负责人以来,坚持推行“统一供种、标准催青、共育小蚕、省力大蚕”的蚕业生产模式。使全县的蚕茧产量和质量有了新的突破。从年开始,在7个主产乡镇建立桑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点16个。力促安徽联丰制丝公司牵头在冶溪镇建立了司空山千亩蚕桑科技示范园,让千亩良田变成桑海,在全省率先采用桑树草本化栽培、机械化收获、工厂化多批次养蚕全新模式获得成功。该项目覆盖周边农户户,同时企业与贫困户实行订单服务,最低保护价包回收蚕茧,带动名贫困户就近就业、吸纳名贫困户入股年分红元。
结合基层农技推广、阳光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活动,将集中培训、分散到户培训和现场培训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多年来,他组织开展蚕桑科学技术培训多场,全县蚕农1万多人次接受培训。为了让广大蚕农接受华康二号、华康三号、苏豪×仲晔等加抗蚕新品种,他建起了示范点,安排了示范户,强化技术指导。年,通过努力,华康二号新品种示范试验取得了可喜成绩,示范户当季因蚕强健好养,单张产茧同比提高5.1公斤,打破了“小白蚕不好养、产量低”的传言,变群众抵触不养为主动要养,为全县推广普及高抗优质蚕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全县中秋蚕单产同比净增7公斤,蚕农单张养蚕效益同比增加多元。他探索并总结出的“夏蚕抗高温、晚秋短龄期”品种优选方案在全县推广普及,全县夏秋蚕生产风险得以大幅降低,解决了蚕农多年的后顾之忧,确保了夏秋蚕好养丰产。
刘*在莲云乡莲塘村指导小蚕共育
刘*主导、参与探索出的《蚕种催青温湿度自动调控技术》《新型竹蔟自动化生产技术》《桑树草本化栽培技术》等科技措施,为全县蚕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部分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推广规模和集约化程度均处于全国蚕桑生产先进行列,在安徽处于领先地位,“岳西模式”多项技术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宜桑地区推广。
他还参与制定安徽省地方标准1项,获得省科技厅颁发的省级科技成果2个,并被推荐为安徽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近3年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桑园面积下滑的情况下,岳西桑园面积逆势增加了2万多亩。同时,他还注重多点做特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参与的“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及其推广应用”项目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参与的“家蚕彩色茧生产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立足本地丰富的蚕桑资源,积极争取政策,鼓励发展桑皮纸、桑枝工艺品、桑枝食用菌、桑芽茶、桑叶菜等优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模式。为推广桑园摘芯技术,解决废弃桑芽收购问题,积极牵线引进依托中科院苏州纳米研究所专家建立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总投资1亿元的岳西县桑叶制品深加工项目成功落户岳西莲云开发区,一期工程今年6月份已顺利投产。依托中石化的帮扶,他积极参与并推动建成思远、思民两个年产万棒桑枝食用菌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利用废弃桑枝种木耳,岳西县“桑-蚕-菌-桑(燃料)”生态循环利用新模式串起了一个绿色大产业,被专家誉为“循环农业典范”“产业脱贫的功臣”。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了蚕农亩桑收益,有效带动了户建档立卡养蚕贫困户和贫困村增收。
刘*在长宁织绸公司指导天然彩绸生产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年11月8日,中国蚕学会授予岳西县“中国蚕桑之乡”称号,这是全国第2个、中部地区第1个获此殊荣的县份。年岳西县发种张,产茧吨,蚕农年售茧收入高达1.6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发种量、产茧量等主要指标连续十一年全省第一。
在全国茧丝绸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
“这蚕真好养!”这是这几年群众卖茧时常说的话,淳朴的店前镇河西村民程诗奇要送锦旗感谢被他婉拒;共育大户来榜镇斑竹村村民朱绍权赋诗一首,真心为刘*带领的岳西县蚕桑战线奋斗的这样一群人点赞:
秋蚕赞今年秋蚕真好养,百姓欢欣感谢*。华康二号种优良,张产过百不寻常。多谢蚕桑好团队,一心为民得实惠。精选蚕种贴民心,实用技术常更新。一流催青质量好,省心省力蚕病少。下乡指导养蚕技,丰产丰收蚕农喜。记者
朱琴
责编
程暑炜编辑
徐飘
主办单位
岳西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