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日:腊日也称腊八。远古时期,“腊”本是一种祭祀。人们常在冬日将尽时,用狩猎的禽兽举行大祭,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古代“猎”字与“腊”字相通,“腊祭”即“猎祭”,故将每年终了的十二月称作“腊月”,把农历十二月八日称作“腊日”。《礼记月令》载:“是月也,大饮蒸。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从先秦时起,均将“腊日”视为年节来过,但并不是固定在十二月八日,直到南北朝时才固定在这一天。当时就有“腊鼓鸣,春草生”的谚语(参见《荆楚岁时记》),反映了人民鸣鼓起舞,迎接新春的欢乐情景。届时民间有祠公社、祭先祖、浴蚕种、酿冬酒、造花啖等祭祀、饮宴及预先准备蚕种的活动。在宫廷有赐御宴御食、献口脂、进香囊的礼仪之举。《岁时广记》引《集正历》载:“腊月取蚕种,笼挂桑中,任霜露雨雪飘冻,至立春收,谓之‘天浴’。盖蚕蛾生子,有实有妄者,经寒冻后,不复狂生:唯实者生蚕,则强健有成也。”《四民月令》称:“十月上辛,命典馈清曲,酿冬酒,以供腊祀也。”《金门岁节》说:洛阳人间腊日造脂花啖,以供享宴食用。对宫廷的饮宴之仪,《提要录》载:唐制腊日赐宴及赐口脂、面药,以翠管银罂盛之。杜甫《腊月》诗也描述说:“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即是指此宴仪。(摘自《中国节令》书页)
又因为腊日是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所以佛寺此日也熬制“腊八粥”供佛,此俗后融于民间的岁时节令习俗之中,成为民人的主要节俗内容之一。
最为讲究的腊八粥应该算是北京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在我国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通常从腊八起,人们便开始扫房、写春联、赶年集、买年画、备年货。。。。知道除夕夜。
今年的大寒恰逢腊八,“大寒”往往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我国民谚有“腊七腊八,冻死寒鸦”的说法,“大寒”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今年的腊八和大寒悄然遇见,让这粥更显温暖。
今天,您喝粥了吗?传统节日需要传承与发展,生活再忙也别丢了仪式感哟!
彼岸书店成立于年,
是一家专注于严肃阅读的精品书店,
也致力于传播生活美学,
这里有好书、好茶以及与美好生活相关的艺术品
我们相信“阅读,美于心”
*阅读美于心*
彼岸书店
彼岸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