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蚕研所前身及历史沿革
TUhjnbcbe - 2021/2/13 21:31:00
白癜风诊疗经验         http://m.39.net/pf/a_6682961.html
位于镇江市四摆渡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其前身是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镇江蚕种制造场,它创建于年8月,至今已有95年的历史。根据年(民国十五年)《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报告》记载,为了推行新法科学养蚕,振兴和发展江、浙、皖三省的蚕丝事业,迅速提高我国蚕丝品质,增加产量,扩大出口,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由董事会研究决定筹建镇江蚕种制造场,并任命改良会监理、总技师葛敬忠为场长。年8月,葛敬忠来到镇江,在镇江爱国民主人士冷御秋先生的帮助下,首期购得距镇江火车站西3公里处的四摆渡一带共多亩山坡地,11月由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董事会投资一万八千元,购置蒸汽、催青设备,并托金陵大学土木工部绘图监造,兴建蚕室、附属室和宿舍等,年3月全部竣工。现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内的两栋蚕室、瞭望楼,以及老大门均为建场初期建筑。年,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派陈灏泉在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镇江蚕种制造场西南侧(蚕研所老医务室至试验场农具室之间)创办裕民蚕种场,陈灏泉任场长,陈敬之(女)为后任场长。现存场部农具室和瞭望楼一座。年冬,为造就国家蚕业制种及技术指导能手,改良和发展苏、浙、皖等省蚕丝生产,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女子蚕业讲习所由改良会总技师何尚平、代理总技师葛敬忠负责筹备,于年在无锡正式创办。年女子蚕业讲习所迁至镇江改名为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镇江女子蚕业学校,朱新予任校长,陆星垣任教务主任。该校从创办,到抗战胜利停办经历18个春秋,培养了九届毕业生计名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分布于全国各地,为振兴中国的蚕桑丝绸业生产,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加强品种改良,发挥了重要作用。蚕研所年建造的岗楼年7月日*大举侵华,11月沪、苏、常、锡等地相继沦陷,镇江蚕种制造场少数技术人员以及设在场内的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镇江女子蚕业学校的部分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撤离,由武汉入川。在镇沦陷期间,镇江蚕种制造场初期由日本华中蚕丝公司侵占,设日本华中蚕桑株式会社讲习所。后由汪伪政府改为国立蚕业试验场。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政府创立了中国丝绸公司于上海,任命葛敬中为总经理,负责经营全国各省有关桑、蚕、茧、丝的产、供、销、贸等一系列事业,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转移给中国蚕丝公司,镇江蚕种制造场(即国立蚕业试验场)同时由中国蚕丝公司接管,改称为镇江蚕丝研究所。年4月23日镇江解放,镇江蚕丝研究所由*管会接收,不久即移交给了苏南行署农业厅蚕业管理局,半年后改名为镇江蚕桑实验场。年,为了振兴新中国的蚕桑事业,华东*政委员会农林部决定筹设华东蚕业研究所,以原镇江蚕桑实验场的全部桑园、蚕室及附属屋、蚕具等以及裕民蚕种场的桑园、蚕室、房屋,镇江女子蚕业学校校舍等为基础(占地面积.64亩),再集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蚕桑系(原中央农业实验所蚕桑系),上海纤维研究所,无锡蚕丝试验场以及无锡蚕桑实验所和苏州蚕桑实验场的部分人员、蚕具、设备等,于年12月24日由华东农林部副部长何康来镇江宣布华东*政委员会农林部蚕业研究所成立。年华东蚕研所所区一角年,浙江蚕桑试验所(前身为贵州遵义中国蚕桑研究所)并入。年华东蚕业研究所隶属中央改称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年3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经农业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与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后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合并,实行省部共建以江苏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原蚕研所事业编制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转为高校事业编制,保留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牌子,保留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独立法人地位,继续承担国家和江苏省的蚕业科研任务。从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镇江蚕种制造场到华东蚕业研究所,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蚕业研究所,经过几代蚕业科技工作者不懈的努力,蚕研所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家蚕品种资源保存中心、桑树品种资源保存中心、家蚕新品种培育中心、国内外蚕桑科技和学术交流的中心。

本文刊于年1月8日《镇江日报.镇江周刊》“西津渡”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蚕研所前身及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