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我为扶贫攻坚添光彩广西民俗摄影协会参与
TUhjnbcbe - 2021/2/10 12:19:00

我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是*中央提出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

打赢扶贫攻坚战,建功立业新时代!广西民俗摄影协会近千名会员,来自全区各地的各行各业,在这场扶贫攻坚伟大战役中,协会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领导下,会员们运用各自优势,积极投身到扶贫攻坚工作中,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

他们既是扶贫攻坚的参与者,又是扶贫攻坚的记录者和传播者,为全区的脱贫攻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硬核”担当第一书记

廖志明会员于年3月被选派到广西德保县敬德镇渠岩村担任第一书记。“我是村里第一书记,有事你说话,我来帮你想办法”。

图|渠岩村种桑蚕基地(廖志明/摄)

渠岩村有7个自然屯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62户人。自廖志明任第一书记以来,多方渠道寻求有关政策的支持,完成投资59万元实施渠岩村部搬迁改造工程,开办渠岩村桂林银行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投资50万元实施村集体经济种桑养蚕基地,投资万元创建村级经济食用菌产业完。

目前,“渠岩灵芝”和“渠岩高山米”等村级集体经济产品已通过国家扶贫办认定为广西扶贫产品,渠岩高山米产品已成功入驻国家扶贫平台进行网上销售。年渠岩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2万元,并连续两年获得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产业兴旺红旗村”荣誉称号,渠岩村*支部被评为自治区五星级农村基层*组织荣誉称号。截止年10月,渠岩村所有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摘帽。

图|渠岩村灵芝菌种植生产基地(廖志明/摄)

百色市田阳群姐沙糖橘专业合作社是莫丽珍会员创办的。合作社采取“基地加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当地群众脱贫增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图|合作社基地种植的沙糖橘获得丰收景象(任荃婴/摄)

为扶贫清“零”行动而努力

年,东兰韦德生会员受组织选派到花香乡坡索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

驻村后即走访全村29个村小组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析各户致贫原因,研究脱贫对策,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并充分利用东兰县人民银行作为后援单位的优势,协调县农村信用社认真落实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先后发放坡索村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户万元,解决了群众缺少资金难题。

图|韦德生在填写扶贫各种资料(工作队/摄)

-年,全村户贫困户获得“以奖代补”资金-00元不等,累计发放万元,全村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2%。在4年的扶贫生涯中,他起早贪黑,都奋战在扶贫第一线。

图|韦德生深入贫困户了解情况(工作队/摄)

年坡索村已经从贫困村的行列脱贫出列,年10月随着剩余的8户18人未脱贫人口实现脱贫摘帽,全村在册的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出列“清零”目标。

图|坡索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队/摄)

他为土瑶脱贫“鼓与呼”

李辉会员生活工作都在广西“最年轻”的贺州市。在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鹅塘两个乡镇居住着中国瑶族大家庭的一个支系——土瑶,为深度贫困瑶族之一。

早在多年前,李辉为摄影扶贫土瑶的足迹遍及土瑶居住的山村瑶寨,不仅长期坚持深入土瑶山寨采风拍摄土瑶种养、编织品、种茶、种姜等产业脱贫的新闻、纪实、艺术摄影作品供《广西日报》等报刊,还在主流媒体宣传推介土瑶脱贫产业、土瑶风情、土瑶生活生存环境,通过主流媒体把土瑶介绍给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图|李辉在瑶山接受媒体采访

李辉多次在《广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反映土瑶脱贫、土瑶旅游、土瑶编织、土瑶茶叶、土瑶风情摄影作品,他的摄影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华南版》等选用。

多年来,李辉还先后策划、陪同20多个摄影采风团多名摄影家走进土瑶山寨开展摄影扶贫活动,并帮助6名贫困土瑶青年走出大山到广州、珠海打工脱贫。他还两次陪同中国作家代表团深入土瑶山寨开展文学扶贫活动,与贫困土瑶“同吃同住”,还和他人资助两名土瑶儿童完成小学、初中学业,并与40多个国家的摄影师进行摄影扶贫交流,宣传土瑶脱贫攻坚。

图|李辉在土瑶山寨拍摄瑶头帽

年7月,李辉精心策划湘、粤、桂等8省(区市)百名摄影名家“相约平桂”走进沙田镇土瑶山寨开展摄影扶贫活动,拍摄土瑶脱贫攻坚及土瑶风情,为助力土瑶脱贫攻坚作出自己一份贡献。

图|协会旗帜飘扬进瑶寨(张小宁/摄)

平乐县大塘口村把月柿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全柿子种植不断扩大,并获得好收成。

图|村民将生柿子加工成柿饼,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郑玲玲/摄)

结亲帮扶,脱贫致富

张琪琪会员是仫佬族,在罗城县文联工作。年以来,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进行全面动员,吹响了脱贫攻坚大会战的号角。

在脱贫攻坚大会战中,张琪琪在完成本职工作外,先后联系帮扶罗城县乔善乡拉龙屯贫困农户五户,贫困人口29人,根据不同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精准帮扶,用心真扶,不论白天黑夜、风霜酷暑,只要帮扶对象需要,随叫随到,多次与联系户“同吃同商同劳动”,制定切实有效的脱贫计划和措施,为联系户的项目、补助资金等问题精心扶助。

图|张琪琪与帮扶户同劳动

图|张琪琪指导帮扶户生产

在落实“八有一超”、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过程中努力发展生产;在确保联系户吃穿不愁、医疗保障、子女教育保障基础上,积极帮助联系人转移劳动力,发展种养兴业;为提高生活水平,多次入户送温暖;先后完成了蒙国宁、罗高2户的旧房改造、韦建明户的危房新建。几年来,张琪琪所联系的贫困户在年全部实现脱贫,并实现致富的“双目标”。

图|张琪琪帮扶户蒙国宁旧房改造成果

文化扶贫显身手

韦云海会员在都安瑶族自治县文联工作,现任都安县板岭乡永仁村第一书记。自年以来,他先后组建都安摄协等八个文艺家协会,举办各类文艺采风活动28次,发展会员近百名。

年5月,联系助学资金00元资助永仁村三名小学生,为三个贫困户排忧解难。年底建立永仁村成立村级文联工作站,推动各类文艺活动的开展。当年,永仁村被评为自治区美丽乡村示范村,获得奖补资金20万元,筹资5.5万元把该村的文化广场亮化、绿化、美化,并把舞台排练场加盖钢棚,年成功举行永仁村春节联欢晚会。

图|韦云海为永仁村建成的农村书屋(韦云海/摄)

投入1万元清理永仁村九磨河道,优化环境;个人捐给永仁村一台移动音响,宣传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同时,注重方法,召开群众大会,把村里的各类纠纷顺利调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文字、图片宣传脱贫攻坚工作,建立健全所在村的文化基础设施。

图|韦云海募资为村小学添置的电脑(陆秀玉/摄)

河池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定村原来是个贫困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利用当地优势,组织群众学习藤蔓编织技术,所编织的各种工艺品销往全国各地,还收到不少出口定单,昔日山村变成小康“藤编村”。

图|村民们的藤编工艺品(覃建敏/摄)

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镇古朝村为早日实现脱贫,引进一项适合本地发展的扶贫项目“贷牛还牛”,农民从扶贫机构那里拿小牛回家,养大了再还给扶贫机构,中间的差价就是农民的收入。

图|古朝村的“贷牛还牛”养殖基地(陆秀玉/摄)

立足本职工作,助力脱贫攻坚

日前,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小平阳镇和平村下里鸭屯,欧广安会员对口帮扶的毛锡能、毛锡红和*国旺3家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目标。

在对口帮扶工作中,欧广安“立足本职工作,助力脱贫攻坚”为己任,在完成本职繁重的工作前提下,利用休息日的时间,深入帮扶联系点贫困户调研并做好脱贫攻坚计划,他了解到种植中药材“天冬”是一条符合对口扶贫户当地气候的致富新路子,千方百计找到该中药的种子,并了解到销售渠道,按政策帮助贫困户争取到帮扶补助资金,鼓励和引导帮扶户利好土地资源科学种植水稻和中药材等,实现了家庭经济收入达标。

图|欧广安帮扶户种植的中药“天冬”喜获丰收

他还资助帮扶户1名小孩到职业学校就读,出色地完成了3个帮扶户脱贫任务;同时,欧广安还利用手中的镜头,去聚焦脱贫攻坚工作,他拍摄的扶贫题材《村村通路》和《瑶山新校园一粤桂合作教育兴》先后在年和年入选广西艺术作品展;年9月《库区移民捕鱼忙》入选西南六省区市摄影作品展;《锁呐接亲》入选年平遥国际摄影展,展现了新时代摄影人乐于奉献于扶贫攻坚工作、务实为民的精神风貌。

忻城县是有名的大石山区,山多地少,养蚕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途径,县扶贫办组织有关专企业,专门成立育蚕车间,为群众集中提供优质蚕种。

图|韦远芳/摄

做好扶贫产品销售的窗口

苏静海会员在柳城县从事个体经营工作,多年来他利用自家的孔姐土特产商行和自己的资源和渠道,从线上线下大力为本地扶贫产品提供宣传和销售平台,长期为本地贫困户销售自产农产品,仅在今年的中秋节期间,就销售了多万元的扶贫产品。

店里长期聘用贫困户子女做销售人员,让他们就近工作,大大提高改善了他们家庭生活条件。在今年疫情期间,苏静海特别关心贫困户的生活,给他们送去了物资帮助,资助特别贫困学生上学,还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送去价值两万多元的慰问品。

日前,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扶贫办的支持下,苏静海将自己的商行打造为“柳城扶贫馆”,专门在线上线下宣传和销售贫困农户的土特产品。

图|苏静海给在自己工厂做工的贫困户农工发放节日慰问金

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消费扶贫成果,全广西在每个县都陆续建立扶贫产品专柜、专馆、专区。

图|揭牌仪式,苏静海的土特产店被授予“柳城扶贫馆”。

图|柳城县扶贫办领导在扶贫馆里调研贫困户销售的农副产品

基础育智,技术扶贫

南宁籍会员李进生是个民营企业家,多年来一直热心做公益活动,除了为协会工作提供支持外,还为扶贫助困事业给予大力帮助。

他创办的金地旺农业示范园,种植优质的百香果、红心巴罗,引进外地“红樱桃”等水果。他多次在园区举办学习培训班,接待有关农技推广院校和各地市扶贫种植培训班到园区参观学习先进的种植栽培和管理技术,远在边境那坡县华江乡规弄村长也带队来过示范园参观学习种植百香果技术,李进生为各地培养了一大批种植人才。

图|那坡规弄村民到李进生农业示范园学习百香果种植技术

李进生还利用自己创办生动传媒公司网红孵化基地,培养带货主播,对家庭贫困出身的学生实行减免学杂费,为贫困生学习贡献出一份力量。

图|李进生网红孵化基地举办的线下直播培训班

送温暖,关爱贫困儿童

年11月,柳州籍会员叶赞育、刘晓郴在三江边远贫困山区扶贫釆风时,发现三江同乐乡桂书村有一特困户,一家三口分别是残疾的爷爷、60多岁的奶奶、7岁的女童。

杨颖小朋友,在她3岁的时候父亲就在整修房子时不幸身亡,母亲出走他乡至今未归,全家仅依靠年老体弱的奶奶上山采茶微薄的收入生活,瘦小的杨颖比同龄儿童都矮小。

图|给贫困户小朋友送棉衣、被子(刘晓郴/摄)

当知晓这一情况后,她俩就主动购买衣裤鞋帽等过冬穿戴物品共19件,送到杨颖小朋友手中,为孩子们过冬解决了温暖问题。下一步,他们继续给予杨颖小朋友进行帮扶,她们已经购买了营养品和学习用品,计划前往桂书村实施送温暖行动。她们还邀请了柳州市其他爱心企业一起加入到此项活动中,持续做好该贫困户的后期帮扶活动。

图|会员们与帮扶户合影(磨剑芬/摄)

图|会员们和桂书村小学学生一起跳多耶舞(叶赞育/摄)

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妇女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刺绣活动,“绣娘”不但促进了刺绣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还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产业。

图|金会林/摄

不畏酷暑,宣传扶贫攻坚成果

南宁籍会员刘峥,是《当代广西》一个年轻的记者,今年六、七、八月份,不畏酷暑,冒着38度以上的高温,深入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百色市乐业县、隆林各族自治县、桂林市阳朔县、平乐县等地,短短三个月时间里,用镜头记录下各地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精彩瞬间和扶贫成果。

图|空中镜头下的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刘峥/摄)

一条条蜿蜒曲折的扶贫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安置楼,一个个造血功能完善的扶贫产业园,见证着广西脱贫事业的伟大进程,更是全国脱贫攻坚工作的缩影成效。

作为一名摄影人,他用镜头对准脱贫户,记录下他们在各级*组织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帮助下,自力更生,辛勤劳动,发家致富;记录下扶贫工作队们在脱贫攻坚路上的动人身影,讲述他们脱贫路上的好故事,并在广西各级媒体上播发稿件30余篇。

图|百坭村群众发展养殖业(刘峥/摄)

图|那坡县贫困户正在建设新楼房(刘峥/摄)

隆林各族自治县脱贫奔小康产业园可吸纳劳动力余人,月收入可达元以上。

图|群众在产业园内企业车间劳作(张友豪/摄)

图|喜上眉梢——瑶族村民收摘杮子脱贫的喜悦(何运斌/摄)

发挥余热积极宣传扶贫攻坚战

*芬文会员在新闻记者的工作岗位上已退休10年,他仍发挥余热参与扶贫攻坚战。今年3月,他受家乡企业——灵山县勤达大米有限公司邀约加入到他的公司工作。

经了解,该公司拥有自己的亩优质稻种植示范基地,同时还与本镇的上流、廖村、深水、红星、塘美、苏村等村委多户农户签订有0多亩优质稻种植基地合同,在多户种植户中就有近户是扶贫对象户。

图|向种植基地种植户讲解粮食安全重要性

为了让扶贫户尽快脱贫,积极鼓励和调动他们种田的积极性,*芬文经常深入田间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从播种、插秧、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禾苗评比、“看禾测产”、收割验收等工作搞好宣传,并通过各级媒体宣传报道,大大调动了贫困户种田的积极性;同时,还举办多期种植户技术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讲课,使农民掌握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今年早晚两造都获得了丰收,公司还以高出市场价收购稻谷。

公司还开展“世界粮食日”宣传活动,通过活动激发了农民种田积极性,使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年,*芬文为灵山县的脱贫攻坚战报道了20多篇有关文章、图片发表在省级报刊等媒体上。

图|广西日报报道了勤达大米公司看禾测产验收情况

扶助贫困,兴边富民

杨建粟会员供职于中共靖西市委*校,多年来,他怀有一颗回报社会之心,踊跃参加公益事业和文艺志愿活动,乐于将才艺奉献社会、服务人民。

年至年间,杨建粟用自己摄影稿酬先后给呑盘乡灵光村赵朝超等三名因贫困而辍学儿童出资读满高中毕业。在扶贫攻坚大会战中,他身先士卒、不畏艰辛、起早贪黑到贫困户中去宣传*的扶贫政策,结亲帮扶,与贫困户商定脱贫计划,落实“八有一超”,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使帮扶对象5家贫困户在年全部实现脱贫目标,年人均纯收入超万元,过上新的生活。

几年来,杨建粟为贫困户捐款捐物达五千多元;为八十岁高龄多位老人免费拍照。杨建粟被县里评为“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

图|在杨建粟帮扶下,贫困户潘长关养牛2头,当年收超一万元,年实现脱贫目标。

图|贫困户周雪霞在杨建粟帮扶下进厂务工,实现年收入42元,年实现脱贫目标。

图|杨建粟深入贫困户调研帮扶,靖西“老乡家园”迁入户农民在扶贫车间工作(周信实/摄)

昔日穷乡里,今朝幸福村

周*伊是河池市南丹县会员,自年4月驻村以来,所负责的翁乐村于年已实现整村贫困人口脱贫摘帽。

从他驻村开始便主持制定了翁乐村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清单和翁乐村*总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计划安排表,坚持每月对照清单和安排表逐项开展*建的各项活动,每月规范整理归档村*支部星级化*建材料。

图|筹资万元硬化乡村道路(周*伊/摄)

图|南丹白裤瑶群众在移民新村前广场开展文娱活动(周*伊/摄)

今年疫情发生后,他深入第一线,切实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为做好疫情期间输送复工复产工作提供准确依据。周*伊在他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一年内完成入户走访完全村贫困户,群众90%认识度和%遍访贫困户任务。他充分利用各种关系,多方筹措项目资金10多万元,解决了翁乐村河道的整治维修,使河两岸多亩土地得以抗灾增收,受益群众多人。

周*伊又争取县财政拔款硬化村道路的建设,联系福建商会资助元购置办公室用品,设置村群众来访室,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使翁乐村面貌焕然一新。

图|南丹县扶贫异地安置点里湖朵努社区(周*伊/摄)

图|脱贫后的村里老人在村里娱乐室打牌(杨宪华/摄)

献出一份爱心,奉上一片真情

李永锋会员在中越边境那坡县文联工作,他用12年光阴聚焦着边境线上苗族同胞喜怒哀乐的人生况味和生老病死的生命过往,也见证了边民从贫到富的民族进步的历史发展进程,他的专题摄影作品《边境十二年》荣获了“.中国民族影像志金收藏奖”,并赴京接受颁奖。

《边境十二年》诠释了边境苗族同胞生存、发展、变化的过程,也饱含了李永锋对苗族父老乡亲的一份浓浓情意。年,李永锋创导并发起了在那坡县边境开展“扶贫济困边境行”行动。

图|李永锋到扶贫联系户了解生活生产情况

10年来,该活动为边民送去价值近十万元衣被、生活用品及学生学习用具。年,精准抉贫工作实施,李永锋会心、诚恳、热情地帮扶着他的5个联系户,指导联系户发展产业、帮助销售产品、联系项目资金硬化道路、资助贫困学生入学等,他所帮扶的5个贫困户有4户年脱贫,1户年脱贫,均实现提前脱贫目标。

图|给边境苗族贫困户发放衣被(李永锋/摄)

五年的精准扶贫工作,李永锋不仅认真帮扶他的联系户,而且心系边境一线的苗族边民,对边民的“扶贫济困行动”从未间断过,每年还组织县摄影协会会员到边远山寨开展“送全家福"活动。“扶贫济困行动”全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

图|帮扶户依靠养蜂收入实现脱贫(李永锋/摄)

图|农会清会员把5年前在隆林山区拍摄的一位老奶奶的照片制作好,亲自到山里送给老奶奶留念,这是年近九十岁老奶奶平生收到的第一张有自己影像照片。

身在瑶山,情系瑶民

罗海会员一直在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生活和工作。他在自己过着小康生活的同时,想到的是如何反哺社会,帮扶地处偏远山区的瑶民脱贫。

虽然没有行政上的扶贫帮困指标,他主动到圣堂山脚下、罗香罗运村承包了上百亩贫困户的荒山种植茶叶,还以优惠待遇就地安置了名贫困户劳动力在茶山工作。

图|瑶族贫困户妇女就近在茶山摘茶劳作(农如松/摄)

在青山脚下的茶叶加工厂里工人都是附近的农民工。罗海还利用自己的专长在当地收购、加工甜茶叶、绞股蓝、中药材等特色名产品。

几年来,他出资和多渠道联合出资60余万元为瑶族同胞济贫帮困,共为当地群众组织10万公斤茶叶出口到日本等国家,为当地的瑶民脱贫致富作出贡献。

图|罗海发放绞股蓝苗给当地瑶民

图|罗海在介绍扶贫脱贫经验

图|山区群众脱贫后欢聚一堂(张小宁/摄)

为电影《秀美人生》添彩

东兰县*甫康会员作为广西本土的一名演员,他有幸在重大扶贫题材电影《秀美人生》中扮演贫困户班银匠重要角色,以剧中的人物,伴随着*文秀走过她这段短暂而秀美的人生。

他和剧组人员一道共同努力拍好《秀美人生》而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以此作为献给长年奋战在农村扶贫第一线千千万万个象文秀一样优秀扶贫干部、讴歌我们新时代青年的一曲赞歌。

图|《秀美人生》剧照

电影《秀美人生》,让人们看到壮乡好女儿文秀姑娘的风采!分享许多象“班银匠”这样的贫困户,在*的扶贫政策指引下,在许多象文秀这样优秀的扶贫干部真心、真情、真帮的扶助下,重建起脱贫致富的信心,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命运、奔上小康生活。

图|演员合影

电商直播引领致富

潘炳康、*坚、吴海强、谢方明等会员同在中国大唐广西公司工作,他们利用自己专长和单位的条件,除了平时常规宣传扶贫攻坚先进事例外,还在国家扶贫日开展“云展示”、“云直播”活动,通过多家主流网络媒体和网络社交媒体,让广大网友了解中国大唐集团定点帮扶大化瑶族自治县脱贫攻坚的情况,展示脱贫攻坚成果。

图|南宁电视台“云直播”主会场(潘炳康/摄)

“云直播”活动在南宁电视台设立主会场,三组记者分别在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城、安兰村、板兰村连线采访,同时在南宁广播电视台抖音号、南宁头条、南宁手机台等平台直播。“云直播”以记者现场采访异地扶贫车间、“大唐奖学金”的颁奖、启明星课堂的教学授课以及安兰村和板兰村村容村貌变化、七百弄鸡和努比亚羊、肉鸽的特色养殖等11个场景的“云直播”,展示了扶贫干部不畏艰苦、扎根瑶山、倾情奉献的形象。

图|援建的板兰村行政中心“云直播”分会场(*嘉标/摄)

大唐广西分公司共为大化县精准扶贫投入资金9千多万元健全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合适当地发展的特色种养殖业;派出扶贫干部31人,定点帮扶的板兰村、安兰村提前一年实现整村脱贫。“云直播”活动在线观看量达37.7万人次,直播后回看浏览量达30.6万人次。有力地向社会大众展示了中国大唐帮扶大化瑶族自治县扶脱贫致富的丰硕成果。

图|安兰村第一书记*坚查看贫困户水柜建设(谢方明/摄)

图|中国大唐定点帮扶大化县援建的标准养羊基地(吴海强/摄)

扶贫攻坚的记录者们

张小宁会员是一位高产勤奋的摄影爱好者,他常年深入边远地区,记录拍摄农村日日变化的新面貌;从靖西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通灵大峡谷,到神秘的乐业天坑;从那坡原始的黑衣壮,到金秀圣堂山之巅,都留下了他那不倦的身影。

图|新寨村村民新旧房屋(张小宁/摄)

图|新寨村原农民村舍(张小宁/摄)

他还亲自带领会员一行远到区文化和旅游厅对口扶贫的昭平县*姚古镇新寨村,在选派驻村*书记的带领下,深入扶贫点田间地头,村舎,全面拍摄的区文旅厅的扶贫成果现场,为该点脱贫验收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

图|文旅厅给村里新添置的农家书屋一角(梁峻/摄)

图|文旅厅扶贫点新建的新寨村文化中心(*继贵/摄)

*平强会员坚持数年,纪录了南丹县白裤瑶由贫困落后穷乡僻壤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变迁。

他拍摄的南丹白裤瑶发展变迁史的珍贵资料《传承与变迁》,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外界展示了中国这一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贫穷走向小康生活的历史进程。

《传承与变迁》先后获得选送参加第四届凤凰国际民俗摄影双年展、张家界首届国际世界遗产摄影大展、年民族影像志双年展,并被国家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

图|南丹县里湖移民新村(*平强/摄)

南丹是中国白裤瑶之乡,是瑶族的支系之一,原来居住在穷山僻壤的山岰里面,房子矮小破漏。在*的扶贫政策指引下,在政府部门的帮扶下,搬迁到交通便利,适合居住的地方建筑了移民新村。在各方人士的帮助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展各种特色种养殖业,发展传统手工艺,如今住在宽敞明亮楼房里的白裤瑶已经全部脱贫。

图|黎凤珍是国家级原生态蓝靛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图为她正在制作传统的蓝靛蜡染布(*平强/摄)

图|传承人黎凤珍还成立了瑶族原生态蓝靛染坊作为精准扶贫车间,生产瑶民服饰,帮助瑶民妇女脱贫增收。图为黎凤珍在指导小学生学习刺绣(*平强/摄)

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整体宣告脱贫的当月,张重胜会员和其他摄影人一起,深入到环江毛南族地区村寨,拍摄了大量的毛南族脱贫致富的成果,为该县在北京、南宁等地举办的毛南族整体脱贫图片展提供了大量图片资料;所拍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脱贫资料被国务院扶贫办收入全国扶贫资料库。

图|环江县木伦村农家乐簸箕菜(张重胜/摄)

图|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绿水青山(张重胜/摄)

图|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新建的水上运动中心(贵子/摄)

蒙森、陈林会员拍摄的作品入选全国《百名摄影师聚焦扶贫攻坚》作品集;卢伊琳会员拍摄的《对口帮扶粤桂小学》组照入选全国脱贫攻坚摄影作品展。

图|隆安县粤桂小学全貌(卢伊琳/摄)

还有许许多多协会会员,他们用手中镜头对准扶贫攻坚这“战役”,聚焦着每项扶贫成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柳江区穿山镇木团村整体脱贫以后,在上级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新的教学楼,增添了电脑室、图书室,成为柳江区第一所“书香校园”。

图|图为木团村小学教学楼(陈莉/摄)

马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实现全县整体脱贫,县里将不适合居住和生产的群众搬迁到县城附近建起的合作移民新村,就近安排工作和子女就学。

图|马山县合作搬迁社区(韦惠宝/摄)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广西著名的长寿之乡,全县紧紧抓住“长寿养生”这一主题大作文章,在盘阳河流域大力发展民宿,吸引全国各地人士到巴马养生、渡假、旅游,开辟一条有效的扶贫致富的路径。

图|巴马有名的巴盘屯长寿村(*大优/摄)

河池南丹县白裤瑶过去居住在深山的茅草棚,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粮食青*不接,生活非常贫困。近年来居住在里湖、八圩两个瑶族乡边远贫困地区的白裤瑶胞搬迁至宣明、拉也两个瑶族新村。通过当地政府的引导扶持,如今瑶胞们已摆脱贫困,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图|白裤瑶新寨(李辉/摄)

提供清洁能源,点亮美好生活。风力和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国策。风力发电是利用天然的风力自然资源发电,它对我们节约煤炭资源,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图|广西宾阳马王风电场实景图(吴海强/摄)

红水河平安大桥是自治区重点工程第二条柳南高速公路的关键节点,它的建成对改善广西交通网络起到重要作用。该桥梁的建成,将有助于挖掘百年煤炭工业文化旅遊,方便合山名优产品外销,促进产业扶贫及振兴地方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

图|图为红水河平安桥合龙现场(吕德/摄)

国家重点工程大滕峡水利枢纽,是珠江流域防洪、水资源配置,提高西江航道等级,保障澳门及珠江三角洲供水安全、水生态治理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大滕峡水利枢纽大坝(廖燕东/摄)

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广西苗族的主要居住地,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在全县脱贫后,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日子越过越好。每当逢年过节,他们都吹起芦笙跳起踩堂舞来庆祝。

图|苗族群众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欢庆苗年的情景(郁良权/摄)

绿水青山是宾阳县古辣镇洪村一直保持的生态环境,如今的洪塘村:村中道路干净整洁;村后山林原生树木常年郁郁葱葱;村前水渠溪水潺潺;这里是古辣香米主产的地方。

图|洪塘村生态全景(潘炳康/摄)

中国在年前已经完成全国脱贫后,将进行到振兴乡村、全民致富、建设中国特色幸福乡村中,广西民俗摄影协会将继续肩负使命,参与到振兴乡村大舞台中,并用手中的镜头纪录着祖国翻天覆地变化的新篇章!为乡村振兴、建设壮美广西作出应有的贡献!

收集整理:梁峻吴海强

编辑:*继贵刘洞天郑子湛

审核:潘炳康农如松何运斌*福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为扶贫攻坚添光彩广西民俗摄影协会参与